佛弟子文库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净界法师  2021/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才有受用识,因为有受用识才有阿赖耶识。这两个是相互为缘的,当一个断的时候,另外一个也消失掉了。它们两个是互相为因缘的。

这以下“引证”。

如《阿毘达磨大乘经》中说伽陀曰: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这个“诸法”,在唯识学的“诸法”,一般来说在凡夫位很少讲到清净法,就是杂染品法。当然,这个杂染品法主要是讲心——前六识。心为业主,所有的法都是由心所创造的,所以前六识对于这个“藏识”——阿赖耶识,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或者说,这个阿赖耶识对于前六识,也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就是说,你现在的这个明了的心识是怎么来的呢?是阿赖耶识创造的。你的内心当中有罪业、有烦恼、也有善根,有时候起善根,有时候也起烦恼。这些差别都是阿赖耶识创造的。

这个第六意识在活动的时候,你的作意、如理作意,你的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再熏习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产生变化。阿赖耶识创造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去改变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又创造另外一个新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改变了新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创造一个新的第六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它们两个互相扮演着因跟果的相互的作用,就是如是地辗转。在《阿毘达磨大乘经》佛陀有这样子说过的。

我们前面讲到缘起法。当然我们讲缘起法一般都是讲到依他起,就是由业力跟临命终的爱取所变现的果报。但唯识,特别是在本论当中,讲到受用缘起,就是后天的因缘,这个是非常重要。

比如说,你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家读过历史应该知道。这个楚国,楚就是项羽。项羽,要从先天的命格上来说,是远远超过刘邦。他出生贵族,就是将军的世家,他本身又骁勇善战,刘邦怎么是他的对手?刘邦,从先天的命格来说,他是一个卖草鞋的老百姓。

那个时候,秦朝末年民不聊生,英雄好汉逐鹿中原,就各凭本事。所以说,从一个人的果报体、先天的命,你的先天的命格当然占一半,但是你后天的努力、后天的运势也占了一半。刘邦这个人他有一个优点,非常谦卑,“谦受益”,他处处地去尊重贤人。你看他打仗,有个常胜将军叫什么?韩信。对!他打仗有韩信,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有张良、萧何。韩信、张良、萧何都曾经在项羽的座下。项羽这个人就太刚愎自用,不能用人才,对自己太有信心了,结果他们都跑到刘邦的座下。最后一战的时候,垓下一役,韩信就把项羽打败了。

所以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就是说,没错,我们今生的这个果报体,前生的业力不可以忽略,这是事实,我们应该说占百分之五十。阿赖耶识缘起,阿赖耶识里面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果报体,我们说先天的命格,占百分之五十。但是你今生的努力也占了百分之五十。

一般来说,你越到晚年,这个第六意识的主导性就越重要。所以有人说,你上了四十岁以上,你要为你的相貌负责任。四十岁以前那是你父母亲所生的,前生的业力;但是,你活得越老,你今生努力的一些相貌是过失相、功德相——虽然正式果报是在来生,你今生还是会看出一点消息出来。

越到晚年的时候,你今生造作的相貌就有一部分会现出来。但小时候大部分都是前生的因缘,你长得怎么样,是业障相、是功德相,那跟前生的关系比较大。所以说,我们在探讨缘起的时候,前生的阿赖耶识的业力,还有今生的第六意识的受用,这两个都是互为因果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

野百合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很多朋友都喜欢憨豆先生,该片票房在欧洲突破1亿美元...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推荐】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 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

心念是吉凶祸福的根源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

佛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惊天秘密

一、揭秘之说 佛在本经中告诉我们法界中还有一个极乐世...

世间五德,难能可贵

具足万德,不可思议。世间五德,以是难能可贵,何况万...

学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现在有人以时尚佛教作为噱头吸引眼球。其实,佛教的时...

【佛教词典】五事三断分别

【五事三断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五页云:问:如...

【佛教词典】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证严法师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常不轻菩萨

这位菩萨遇见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见优婆塞、优婆夷时...

提前面对现实,为来生积集资粮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

善说法要的毗舍佉比丘

过去,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当时,毗舍...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

对病者开示

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

星云大师《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一、愿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

【推荐】忏悔一层又一层的不孝

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我完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