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净界法师  2021/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这个你要深信不疑。关于这一点,我们看附表——结示极乐国土功德庄严之因缘: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重重结示,本经当中有四番的结示——依报有三番,正报有一番。主要是让我们生起信心,相信极乐世界的功德。

一、从佛陀所成就来说,是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就是说,极乐国土从佛陀的这部分来说,当然是阿弥陀佛因地的愿力,还有他的六波罗蜜,从佛陀的清净法身变现出来的,这是佛陀所成就的。

二、从众生所成就来说,是众生净业所感,唯识所变。这里的净业,从本经来说就是──信、愿、持名。不但是信、愿、持名,还有很多的助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因为善根、福德加持在这句佛号,使令我们感得极乐国土。

但这里我们要说明唯识所变跟种智所现的差异。种智它是没有差别的,但是讲到众生的识,那就有很多的差别。你跟你的同学,二个人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到了极乐世界,二个人到八功德水,去喝那八功德水。你认为甜味会完全一样吗?不见得一样。因为你在娑婆世界,你一天用功拜二百拜,他随意拜一百拜,极乐世界的功德就有差异。

就是说,我们前面说的是总相的分析:极乐世界的果报,它受用殊胜,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有情无情同宣妙法,但是其实是有浅、深的层次。为什么呢?既然是唯识,这个识就跟业力有关系,我们讲业力所熏习的叫识,是不是!这跟你因地造业有关系。所以我们在本经当中,只能做一种定性的分析。定量的话,就看你自己的资粮情况了。

这样,我们怎么去理解本经呢?要把佛心跟众生心相互对照──佛陀的心所创造的极乐国土,是一个总相的国土。众生在因地,虽然都是念佛求生净土,但是因地的福德资粮有差异,所以在总相当中,每个人得到自己的差别相。

怎么说呢?看下面的譬喻: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阿弥陀佛的国土叫做本质,众生去接触这个国土,得到自己的影像,就像一间房子里面有很多灯光,这个灯光从总相来说是似一,很难分清楚照在手上的光明,是哪一个灯泡照的,因为光明相互含摄,但是各遍各有各的独立体相。

极乐世界的人民亦复如是,虽然大家都是在受用八功德水、七宝池,但是有他的差别相,所以极乐世界事实上是无量品。从道理上来说: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虽然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清净法身所变现,理上没有差别,但是众生因地的资粮不同,所以一心真如所变现的果地功德自然就有差异。

我们想要了解本经,可以从二部分:第一个,总相的了解,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这是总相的了解;第二个,别相的了解,每一个功德的浅深,跟你的持名、资粮有关系。光是往生的品位,有些人花开的时间早,有些人花开的时间晚,所以极乐世界的因缘还是有很多的差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要轻易地离开家庭,让家里生烦恼

问: 本人已六十多岁,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 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

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在古德的开示上说:修习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

大安法师:家里多是道教徒,会对往生有障碍吗

问: 原本我和道教颇有渊源,家中多是道教信徒,对我...

每天念佛多少与行愿有无

问: 净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声?法师曾开示说至少每...

为什么净土宗特别强调发愿

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么地方?不一定...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这是晚年最要紧之所在

【原文】 无常迅速,虽老少无别。然年少人犹处未定之天...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

【佛教词典】阿字七义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佛教词典】坚固经

(经名)坚固长者子,敕弟子使现神足三乞于佛。佛言我...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两个和尚

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学佛首要就是听闻佛法

宗喀巴大师说,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们刚开始学佛...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吃素50多年的心脏外科医生

一个素食主义者的生活秘密是他敏锐的头脑和令人难以置...

【推荐】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

圣严法师《课诵与拜佛》

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忏悔,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

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请大家看第四段:转短命为长寿之法。这一段主要是针对...

【推荐】多少次我们与幸福擦肩而过

一位年轻人即将大学毕业。他一直渴望拥有一辆跑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