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

净界法师  2023/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

智者大师云【隔真妄,破九界,显佛界,为缘修。】

智者大师把修行分成两块:一个叫缘修。就是你如果不走《法华经》,那只能在因缘所生法,就是根尘识的因缘去修,那么这样就产生“隔真妄”,就产生对立了,真妄是对立的。但是你很努力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用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破九界”,然后开显佛界,这叫缘修。在生灭因缘中对治根尘识,生灭对治法则。所以,当我们不走心性这条路来改变自己,当我们选择从根尘识的碰撞、从因缘上来对治,那你的人生变成对立的,你只能要么偏空,要么偏有。没有用理观的心性来整合,那你就不是一佛乘了,你落入了三乘的对立法门。这叫缘修,就走上了远路。

《法华经》的修学叫真修。智者大师云:【融真妄,绝破显之意,为真修。】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找到成佛的捷径。不管你过去烦恼有多重,也不管你过去业障有多深,关键是你要先回归到你的一念心性,因为它没有烦恼,也没有业力,也没有老病死。先把它找出来,找出来以后再来破妄显真。把所有的修行拉到一念心性来是最有利的,因为它是不生灭心,它永远不会离开你的。就是说它不会被烦恼破坏。如果你今天不拉到一念心性,你看很多人他越修烦恼越重,这就是压抑。烦恼你压得过它?它反弹的时候,那就不好了,你看有些人,他是用强压的方式,强压的,这个作用力会等于反作用力,所以弄到最后他烦恼就爆发出来了。

在心性修没有这回事情,因为它本来就没有烦恼,本来就没有业力,本来就没有生死。你拉到心性是一个最有利的位置,叫做真修。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内观”,养成内观的习惯。整个《法华经》的妙法,只有一句话就讲完“善知识,莫向外求”!如果你现在还要选择离家出走,那这个法华经跟你就没有缘了,那你只能修方便门了,只能“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那你的成佛之道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障碍了。因为你选择这条路就不对了。

所以,修行第一件事情,养成内观。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不管别人是对是错,我也不管这件事情合不合理,就是观照我自己:“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意义?我是不是能够利用这个能量来启动我的佛法界?”所以,成败得失就在这一个关键而已,这个人生的开关。你向外,那就是缘修。那叫现前一念心识,那你就活在根尘识的因缘,就是活在业力烦恼,你就走不出过去了。所以,内观,就是先把心识转成心性。

那怎么观呢?即空,照了心性的本体“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这个清净,关键在于本然,它是本来就清净,所以它才能够不受染污。所以,我们通过“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离开过去无量劫来的生命轮回所留下来的这些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乱七八糟的相全部放下,就把心带回到原始点。这是空观,安住力。

那么假观呢?“照了心性,随缘之用。理具事造,两重三千,随缘显现。”这个“理具”就是,我们一念心性虽然清净,但是它法尔具足十法界的功能,叫做理具。那么“事造”呢?就是我们通过修行或者染净的造作,把这个理具的法界显出来,叫做事造。比方说,我们现在事造法界是一个人,我们人法界是显现出来。但是,我们虽然是一个人,我们生命当中其他的佛菩萨的法界也是存在的,它是隐藏而已。就是它有十道门,我们今生只开了一道门,打开人法界,所以这个事造。既然理具事造同居一念,你怎样启动它,它就怎样不断地显现,叫借相修心。所以我们要多借佛菩萨的相状来启动我们的佛法界,这个就是假观。那么中观呢?就是体用同时,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专心

这是正常情况,不能说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

【推荐】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

对治修行中的昏沉散乱

作为我们用功夫的人,在这种环境中,应该怎么样来对治...

沾到三宝的边,为何都能都成佛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赛月童子

人生如梦,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幻想,所...

五阴的本质,到底是真还是妄呢

我们看丙二的迷真起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无阴 佛告...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语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为人要...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

阿弥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虽然阿弥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结束时的往生,而药师佛是管...

太虚大师:三种般若

般若古读波那,义虽可翻,但难恰当,故存其梵语而用音...

【佛教词典】僧稠

(480~560)北齐禅僧。河北钜鹿人,俗姓孙。博通经史...

【佛教词典】可救及不可救

【可救及不可救】 p0525 显扬三卷十四页云:可救者:谓...

【推荐】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

净界法师:修净土,临终时天界现前该怎么办

问: 如果佛弟子在修净土法门的时候,也积集了善业,...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

父亲端详着儿子手里拿着的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若...

江西青原山,有位降虎伏蟒的大修行人

导读: 释体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项城人,1924年4月...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

盲人除蚊

佛陀从舍卫国至摩竭陀国行脚,到了一个村落,村中住着...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

圣严法师:忍辱并非忍气吞声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们必须要从苦难中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