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不能把心安住在外境

净界法师  2023/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不能把心安住在外境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要把握两个很重要的原则:第一个就是它修学的方法,第二个就是它修学的目标。

那么,首楞严王的修学方法是什么呢?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称性起修,第二句话是全修在性。称性,这个“性”是指的我们众生本具的性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前一念心性;这个“称”是随顺、安住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整个生命当中,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安住在心性,不能安住在外境。

为什么我们不能安住在外境?这当中有三个过失:

第一个,外境是对立的。你看,我们只要这一念心落入了外境的事相,马上产生好坏、得失、成败的对立。对立的世界是很容易刺激我们产生烦恼的,贪瞋的烦恼。因为如意的境界我们产生快乐,就产生贪;不如意的境界产生痛苦,就产生瞋嘛。所以,你的心经常住在外境,你一定经常起烦恼,因为你的心住在错误的地方。

第二个,外境是生灭的,它变来变去。你今天认为它是这样,它明天又变化了,所以弄到你自己觉得躁动不安:弟子心不安。我们为什么心不安呢?我们的心本来没有不安啊,为什么会不安呢?因为你的心老是注意某一种事情,而这件事情又不断地变,你就跟着它变,所以弄到你自己非常不安,是你自己找麻烦。因为外境本来就是变化的,它是业力所变现的,所以,经常住在外境的人会觉得自己躁动不安。

第三个,外境是有限量。你只要住在一个外境来修学善法,你的功德就不能圆满。

所以,在本经当中佛陀一再告诉我们,我们的心跟外界的人事接触的时候,记得把心带回家,你一定要安住这一念心。要站在心性的角度来面对生命,用一种历练的角度来面对生命,而不是用受用的角度来面对生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称性起修。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安住现前一念心性来修学,不能安住在外境来修学。这个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

时刻自我「观心」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调伏心念如牧牛

过去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

恶心的果报

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你听闻《法华经》,产生开示悟入佛陀知见,不管你过去...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

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镜蜡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纽约华美协进社讲学佛缘由。当...

【佛教词典】桥梁

【桥梁】 p1390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桥梁者:由此为...

【佛教词典】鬼鞭故尸

经律异相卷四十六载,昔有一人死,魂还,自鞭其尸。旁...

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

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

不可妄自尊大而轻视古德,又不可甘心暴弃而不为豪杰

【原文】 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见。无论唐...

至诚念观音菩萨就能逢凶化吉

在佛法里面,有很多经典都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

帝释的行善敬长

有一天,佛在毗舍离猕猴岸边的大讲堂中说法。当时有一...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地藏法门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

地藏法门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我们(认识)...

不要轻易地去批评别人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因小失大,莫此为甚

世间上,许多人因为贪图近利,因小失大;有的人则是只...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

弥勒法门的介绍

◎弥勒信仰 农历正月初一,为弥勒菩萨圣诞,中国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