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住持佛法 律为共学

界诠法师  2024/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住持佛法 律为共学

佛法大要,总为戒定慧三学;法海浩瀚,无出经、律、论三藏。通而为言,经、律、论各有诠释戒、定、慧三学;别而分之,经解定学,律释戒学,论诠慧学。

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又称“三增上学”,是修学佛法所必须依循的次第,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慧而得解脱。欲知三学,当习三藏。古时称博通三藏者为“三藏法师”,或有通经为经师,通论为论师,解律为律师。通经并非不通论和律,解律亦非不通经论,经论所诠,定慧法门;律所明者,戒学法门。

佛法在印度,无论学经或学论,必当学律。有专擅律部的律师,未有专学律典而成为“律宗”。从部派佛教看,所分裂为部派的,皆是在戒律上产生异议,于是每个部派各自有诵习的律典。大乘学人,必在小乘部派中出家受戒。无论大乘、小乘,若显、若密,都应学戒、持戒。由此可知,戒、定、慧三学是能学大小乘佛法最主要的方法和步骤。

佛弟子之所以分为七众,是由于各自所受的戒法不同,而有七众的差异。在家二众,在皈戒上分为三种:三皈、五戒、八戒;出家五众,戒为三位,沙弥(沙弥尼)受十戒法,式叉(十戒外)学六法,比丘及比丘尼(受体相同、戒相有别)秉具足戒。七众中,任何一众都有持守的戒相,故戒是共学。

当今,人们常叹:教门不振,戒律松弛。其原因何在?就是佛弟子们对戒律的尊重与遵守不够严谨。佛教兴衰在人,若能深崇律制,佛法必兴;浅识不学,教门定衰!佛垂灭度,教诲弟子“以戒为师”。戒是佛制,尊重戒律,即是尊重佛陀。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三乘皆以戒为基,戒法不得离宗派而独立;中国各宗祖师对所宗的教义和戒律的弘扬,各有偏重而已,并非弃戒而不学。

至于后来宗派门人,除了遵仪受戒取得资格外,将学戒、持戒、弘戒视为与己不相干涉,或成为专宗学律者的事了,戒学自然被“崇”为“律宗”了。律应该恢复其本,称之为“戒学”,为三学之首,为修学佛法通道的不变之次第——由戒得定,由定发慧。

《四分戒本》云:“如过去诸佛,及以未来者,现在诸世尊,皆共尊敬戒。”

《遗教经》云:“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涅槃经·梵行品》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

戒律是住持佛法的根本保障,佛门的庄严在于戒律的尊严;戒律衰微,教门自然不振。《善见律》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十诵律》云:“佛法几时住世(优波离三问,初问过去佛法,次问未来,三问今佛)?佛答言:随清净比丘说戒法不坏,名法住世,乃至三世佛亦尔。”由此证知,健全律制,严净僧品,方可(以期)达到正教之久住。

佛制戒本意,为摄僧而至令正法久住,声闻律制是住持佛法的命脉。进学大乘菩萨的大乘学士,皆系受七众律仪而转趣大乘的。大乘人依然尊崇声闻的出家律仪,三聚净戒的摄律仪戒,自然包括小乘的出家律仪,出家菩萨不舍比丘律仪。有大乘学人,执意大乘空理,以贬持戒为著相。

其实,要使三业清净,不容过非,方能定静慧明,不堕尘欲。若欲不堕尘欲,必先当清净戒行。戒虽为事相,但为修定慧之方便。因我等毕竟是生活在事相世界,若执理废事,又如何分别诸法之相?又如何引导众生渐次修证?

本来,事理业惑,是相对而言,义无偏学。若是执事废理,则有昧于道,不异凡流;执理忘事,却入道无门。佛教不执一法,亦不舍一法。所以住持佛法,由尊重戒律,便能生善利他;个人修行,由事向理,定慧等持,便能断惑自利。

如此,三学次第而修,自利利他,功德圆成。弘扬律仪,光大佛门仪则,定慧具足,而证悟佛法。若行不依律,善法不生,举止语默,不免与俗同流;若但执戒相,不修定慧,不但不能体道,也只是人天福报而已。唯有三学具修,才能具足圆满。

《南山律学教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

末法时代是怎么回事

问: 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 佛说正法五...

人天行果——五戒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

想受戒但要为家里做肉食该怎么办

问: 本人想持五戒,可是家里吃活的东西,我得去做。...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

星云大师《持戒的开示》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念佛一法,有事念与理念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佛陀开示四种恶语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

菩萨十八重戒之毁灭正法

《集颂》: 毁谤、背舍、灭正法,声闻、缘觉、菩萨乘...

【佛教词典】上

【上】 p0231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上?谓四沙门果...

【佛教词典】五百尘点劫

(术语)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世界而为微尘...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

死亡犹如搬家

死亡像什么呢?等于我们搬家一样。我们这一生搬家搬得...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

梦参老法师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我们纪念圣诞...

好德的重要性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对言语的态度,就是从父母呼、父母命这几句开始做...

失眠该怎么办

问: 我多年来,每晚亦睡亦醒,最多睡三、四个小时,...

胎儿没成人形之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

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

法可以让你成就一种资粮力,但是这个资粮力到底是往哪...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梦参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坛大戒开示

2009年春(4月20日),梦参老和尚结束台湾弘法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