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美好的滋味是从舌根而来的吗

净界法师  2024/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美好的滋味是从舌根而来的吗

寅一、非从舌生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秖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

说是这个美好的滋味是从舌根而来。那么假设这美好的滋味是从你的舌根而来,那这个地方有个问题了,就是口腔当中,每一个人只有一个舌根,一个舌根只能够出现一个滋味(我们要作基本定义)。你只有一个舌根,如果舌根产生滋味,那你只能够产生一个滋味。就好像说一棵树——古德讲出一个譬喻——说一棵树长的果实,要么是酸的,这整个果实都酸的;要么是甜的,这整个是甜的;是苦的,全部是苦的。一棵树长出的果实只能有一个味道,不可能说这棵树有苦的,又有酸的……酸甜苦辣都有,不可能的。所以说,既然是你舌根所生,而一个舌根只能够生起一个味道,那么这个时候,舌根已经产生了酥味。

你如果同时又吃到黑石蜜(黑石蜜就是甘蔗糖),甘蔗糖是甜味,奶酪是咸味。这个时候你的舌根已经产生一个咸味,你遇到甜的东西的时候,你的舌根就不能再转变味道为甜了。因为你的舌根已经生起咸味了,所以你对这个甜的东西应该没有任何的反应,没有任何的知觉才对呀。既然对甜味不能产生任何的反应,那表示你这个舌根就不是一个知味的舌根了。你只知道咸味,酸甜都不知道,那你这算什么舌根呢?所以说,“舌根产生味道”不合理。因为你只产生一个味道,其他味道都不知道,那就不能构成舌根的定义。

假设你说你的舌根的味道可以变来变去,一下子变甜,一下子变酸,可以变移,那这个有问题啊。舌根只有一个体,不是多体,怎么你一个体的舌根能够产生这么多滋味呢?你这一棵树同时产生甜的水果,又产生苦的水果,这是不合道理的。因为你的舌根只有一个,你不能产生这么多滋味的,不可以。

所以,这个“味道是舌根所生”是不合理的。

寅二、非从食生

那么,假设是从食中而来,这是我们一般的执着。看经文:

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预于汝, 名味之知?

说你吃到美好的饮食,你也正在享受那个美好的滋味,那这个滋味是从哪里来呢?你说当然从饮食中来嘛!那这个有问题了。“食非有识”,饮食是一个无情之物,它没有一个心识,没有了别的心识,它是个无情,那么“云何自知”?“云何自知”就是说,身为一个饮食,如果没有用舌根来跟它作用,它的味道是表现不出来。你能够感受到这样的一个滋味,一定有舌根的作用。你说这个味道只有饮食生起的,不需要舌根。而事实上,身为一个饮食,它根本没有了别性嘛,它怎么知道这个美好的滋味呢?它一定要有舌根的相互作用。所以说,饮食没有了别性,它怎么能够自己知道这个滋味是什么呢?

“又食自知,即同他食。”如果你一定要说,饮食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滋味啊,那这样子,饮食可以知道自己的滋味,那是饮食自己在吃自己,那是他人在饮食嘛。饮食自己感受它自己的滋味,那么“何预于汝”,跟你阿难尊者有什么关系呢?那是饮食在受用它的滋味,那跟你阿难尊者又有什么关系呢?又怎么能说是你阿难尊者的舌根呢?所以,从饮食中出来,不合道理。因为你饮食再怎么美好,如果没有一个有了别性的舌根去接触,那美好的滋味是显现不出来的。

寅三、非从空生

若生于空,汝噉虚空当作何味?必其虚空若作咸味,既咸汝舌,亦咸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既常受咸,了不知淡;若不识淡,亦不觉咸,必无所知,云何名味?

说这个滋味是从虚空所生。我们有时候也会去尝一尝这个虚空,它到底是什么滋味呢?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呢?这个虚空的意思,我们解释一下。虚空有两种虚空,一个是外在的虚空,一个是你嘴巴的虚空。这个地方所指的是嘴巴的虚空。假设虚空能够产生奶酪的咸味,是从虚空产生的,那么“既咸汝舌,亦咸汝面”。既然你的舌头能够感受到咸味,那么你的虚空,不但是舌头有虚空,外面也有虚空嘛,那这样子,你应该整个身体都感到咸味。因为外面也有虚空嘛,你的脸部、身体,都应该感受到咸味了。那这样有一个问题了:整个世界的人,就像大海中的鱼一样。因为鱼就是在这个大海的咸味当中跑来跑去,全身内外都是咸味嘛。

那么,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既然你经常感受到的只是一个滋味,一个咸味,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平淡的滋味了,因为没有对比。你看海里的鱼,它不管吃什么都是咸味。大海的鱼吃东西只有一个味道,就是咸味,没有其他的味道了。所以,身为一个海中的鱼,它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平淡,因为它从来没有对比过。所以说“既常受咸,了不知淡”,既然不能了知淡的味道,你也就不能知道这叫咸味了,因为没有对比过嘛。既然也不知咸,也不知淡,那么这个叫什么舌根呢?身为舌根,当然能够分别酸甜苦辣。你永远只知道一个滋味,那怎么叫舌根呢?所以,生于虚空是不合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

注解佛法的和尚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

把顺逆境界转成真如本性的历练

《法华经》认为,你应该是历事炼心,把顺逆的境界转成...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种地狱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内心的相貌讲出一个譬喻说:如人...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

你要做三件事情: 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借相修心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完全赞叹、完全诃责,都不中道。...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利益

「功德宝山神咒」的解释,我们还是讲最主要的内容啊。...

弥陀圣号妙用无穷

今年元旦,高雄有人打电话给一位佛教徒,那位佛教徒拿...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

【佛教词典】唯希活命而求出家

【唯希活命而求出家】 p1009 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六种能障谛现观法

【六种能障谛现观法】 p0310 瑜伽十四卷二十页云:又于...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这是自力法门没有的

在通途教理当中,你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

10种垃圾食品尽量别吃

昨天上午,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活动之一,预防疾病健...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

怎样对待历劫的冤亲债主

有冤亲债主乃至无量的冤亲债主,这都是正常的。那么我...

星云大师《人生二十最》

人生有二十最是我从生命中体验出来的,好的要保留,坏...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

圣严法师:尊重同事如同菩萨

同事之间要彼此相互尊重,常常心怀谅解,上级对下属也...

舍弃是一种智慧

前几天见到了一个事业有成的亲戚。他很年轻,却拥有一...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 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

一句弥陀,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一句弥陀,生大信心,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曾经有人问...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真空妙有二偈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是大年初三,祝大家新年吉祥!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