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

净界法师  2011/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呢?一心不乱的真实义又是什么呢?

净界法师答:这个一心不乱,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讲得很清楚,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一心不乱,它的范围是很大的,包括调伏烦恼、包括断除烦恼,乃至伏除见思惑。伏,调伏;断,断这个标准太高了,我们讲一心不乱就断烦恼,但起码是伏。

一个人要调伏烦恼,第一个你先不动,不为妄想所动,比如说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妄想还在,但是我不动,我不跟你动。我们的内心跟人事的因缘接触的时候,第一个百分之百是妄想,第一个念头,就直接性的、等流性的就是妄想,你跟它动,那当然不知道怎么调伏。

一个人要调伏妄想,有二个次第:第一个,你先跟妄想脱离,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来调伏你。当然你要脱离,那是观,所以我们修行是先观后止,妄想起来的时候,先知道它是妄想,然后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用念佛来消灭,先保持不动,然后再调伏它。

这个于诸妄想,内心不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妄想起来的时候,你就跟着它动,你没有办法修行的。

所以我们说不乱,不为烦恼所乱,简单的讲就是不为烦恼所动,烦恼不能马上消灭,但是我不为你所乱,你乱你的,我心中安住在空性,我观察你是因缘法;然后慢慢的,你再用佛号、持咒对治它,让它慢慢的消灭。

所以说这个一心不乱的范围很大,但是起码的标准,彻悟禅师讲一句话非常深刻: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你要有调伏它的力量。

你每一次烦恼起来,你都随顺它,起来都随顺它,你这个就是为烦恼所乱,那你就没有把握了。

我有烦恼,但是我不为烦恼所动、不为烦恼所乱,那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要要求断烦恼,断烦恼就不是带业往生了。身为一个凡夫,他一定会有情绪,但是净土法门最怕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净土法门它不怕你有烦恼、它也不怕你有罪业,它最怕的是你起颠倒。烦恼起来的时候,你认为它是真实的,你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相貌,你一定要随顺它,那就完了,你起颠倒了。所以我们讲随念往生这个正念,第一个就是你不颠倒。我不颠倒,我清楚知道这个妄想是不真实的;虽然这个妄想没有断,但是它不能影响我,这个就是一心不乱,因为我第一个佛号很清楚,第二个我不为你所乱,虽然我没有断烦恼,但是我不为你所乱。

所以修净土的人,他这个不颠倒的标准是很重要的,要保持不颠倒。当然你临命终要不颠倒,你平时就要不颠倒。所以我们在讲的时候,讲到念佛三昧,还有一个真如三昧,这二个都很重要,事修、理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年轻人如何净化心灵的几点建议

问: 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

大安法师:往生后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是不是违背因果

问: 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

学佛多年为何生不起信心

问: 为什么学佛多年,但长养不起来道心? 如瑞法师答...

念佛蒙佛护念,所以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全靠己力,所以多易着魔。念佛则...

为净业者守护信心,说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付出之后才能有回报

有一位智者曾经对我说: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别人...

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

【佛教词典】四种授记

授记,未来世证果及成佛名号之预记。据菩提资粮论卷三...

【佛教词典】佛书解说大辞典

凡十四卷。为日本大东出版社所刊行解说佛书之辞典,详...

历代戒杀放生诗

唐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

一切烦恼都在五蕴中累积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问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正见,到...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时间,是一个修道的基础。你问...

禅要如何去参

王辅益是个非常发心的信士,除了工作以外,只要有空就...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