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陀的弟子阿难时常前往劝谏。‘我无法忍受这样的限制,所以才不去精舍。’老者不听从阿难的劝导,依然如故地饮酒。

一日,老者又喝得醉醺醺地走在回家路上,一不小心,一脚踢到路边的树根,跌倒在地,疼痛无比。老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痛楚,相当后悔,心想:‘阿难尊者常常劝我要亲近佛陀,我却不肯听从,以致现在全身痛不可言。’老者回到家后,告诉家人欲前往佛所,大家听了相当惊讶,心想:‘为何一直不肯前去晋见佛陀的老者,会突然改变心意?’

老者来到只洹精舍的门口,阿难赶紧禀告佛陀:‘那位嗜酒如命的老者已经来到精舍了。’佛陀问:‘是五百只白象拖他来的吗?’阿难回答:‘是他独自前来。’佛陀告诉阿难:‘其实这五百只白象已在老者身上。’于是老者在阿难的带领下,顶礼佛足,并且向佛说道:‘伟大的佛陀!我久闻您在此说法,却因愚痴而没能早一点来晋见您,请您慈悲赦免我的罪业吧!’

佛陀听完老者的请求,问道:‘你说说看,如果累积了五百车的木柴,想要用火将它烧尽,应当用几车的火方能烧尽呢?’老者很有信心地回答:‘根本就不用多大的火,只要如豆一般的火苗,便可将其烧成灰烬!’佛陀又问老者:‘你身上这件衣服穿多久了?’老者说:‘已经有一年多了。’佛陀接着又问:‘那么,想要洗去这件衣服上的污垢,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洗净?’老者不加思索地答道:‘佛陀,只要有纯灰汁一斗,须臾之间便能洗净。’

佛陀听完后,开示老者:‘你所累积的罪业就像那五百车的木柴,亦如同穿了一年多衣服上的尘垢,只要你受持五戒,即能得到清净。’于是佛便为其说法,老者心开意解,即得不退转的菩萨果位。

典故摘自:《众经撰杂譬喻·卷二》

省思

众生无始以来的罪业无量无边,因不知常住真心而攀缘外境,造诸恶业,枉受生死。若能一念回光,舍妄归真,无恶不断,无善不修,严持戒律,即能回归本源自性清净。这一念如同一豆之火苗,能烧诸恶业;亦如一斗之灰汁,能洗净心中之垢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五戒与十善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

净慧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按照这次活动的安排,今天下午是传授三皈依和五戒。这...

佛陀灭火的因缘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诵戒仪轨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存什么心太重要了,这是保持人身的条件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

(本文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卷四) 悲哉众生!从无始...

想受戒但要为家里做肉食该怎么办

问: 本人想持五戒,可是家里吃活的东西,我得去做。...

销售行业不免要打妄语,怎么受五戒

问: 我是销售医疗器械的,利润大,有时不免要打妄语...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在外国...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被贪欲的念头所系缚

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

海獭的故事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他讲...

【佛教词典】根尘

又作根境。乃五根与五尘,或六根与六尘之并称。色之所...

【佛教词典】诸相

(术语)诸差别之形相事物也。维摩经弟子品曰:法常寂...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

高僧所具备的三种品质

这是一个崇尚炒作的浮躁时代。为了名和利的最大化,大...

四种念佛的方法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

福慧双修的重要

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

做寿的问题

昨天,一信徒携其好友来访。见我的用意,除了看望问候...

何谓「八解脱」

八解脱,在没有修成就的时候,叫做八背舍;修成功了的...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 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

生起观照力,减少遍计执

有人说你去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你把它读过几次,你...

临终正念需要有引导力

引导力。就是忆念净土,欣求极乐。 从小乘的角度,他只...

养生贵在七个按时

1、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

佛教过堂的要点与意义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严格的过堂用餐仪轨,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