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戒律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圣严法师  2014/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戒律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于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类自初民开始,便有简单的歌唱与舞蹈,因为娱乐是调剂人类生活的一种产物,所以娱乐之于世界各民族中,自古以来,均受重视。不过娱乐的范围很广,娱乐的效果,也有善与不善,所以今世的社会,要提倡正当的娱乐而取缔不正当的娱乐。娱乐之有益于人的身心者,为正为善,有害于人的身心者,为邪为恶。故在中国的古圣先贤,要“制礼作乐”。“礼者养也”,礼的目的,在培养中正和平的国民性,是为了发扬人性,提高人格而设。

“乐者乐也,乐则安,安则久。”乐的目的,是在陶冶和乐互助的国民性,是为了上下和敬,长幼和顺,族里和亲而设。其实礼乐二者,相互为用,才能产生敬顺和乐的效果:有乐有礼,虽乐而不流于淫乱,有礼有乐,虽礼而不滞于呆板。因此,娱乐的价值,可以达成移风易俗的目的。

既然如此,我们佛教,怎么要教人“不歌舞倡伎”呢?其原因,是在向往出世,既已向往出世,哪还有闲情逸致来享受世间的娱乐呢?出世者的态度,决不可仍以顺世的心来衡量,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出世者的态度了。既求出世,不可再以广度众生的理由来随顺世俗,若尚未证入圣果圣位,空言随顺世俗而广度众生者,那你随俗而流,顺流以去,是真的;广度众生,则绝难做到!

所以《瑜伽论》菩萨戒中,菩萨为度众生,可开七支罪,虽犯戒而有功德,但又明文规定:“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摄大乘论》则说地上的菩萨,为度众生,可开十恶,虽犯十恶,仍多功德。《根本杂事》卷三七中说,佛陀为度乐神善爱犍闼婆王,也去天上亲奏千弦琉璃箜篌。八关戒斋既是出世戒(本质与出家戒一样),我们既然不是地上的圣位菩萨,为了解脱生死,持斋之日,不作歌舞倡伎,不享声色娱乐,谁说不该?

当然,佛陀并不禁止在家弟子的歌舞倡伎,为了供养三宝,俗人可以歌舞作为奉献,这在大小乘经典中,均有记载。唯其应以赞扬三宝的功德为先决条件,否则不得演奏于三宝之前(今人有以佛化电影、佛化歌曲、佛化戏剧来弘扬佛法者,自是不违佛制的,但是出家人绝不可参与演出)。如在寺院中由俗人演奏歌舞而属于赞扬三宝功德的,并且专为出家人演时,佛陀是准许看的,至于到以歌舞倡伎为营业的娱乐场所去看,佛陀则绝对的禁止。我以为这有几点理由:

(1)娱乐场所的歌舞,好坏不等,以娱乐为商业的人,为了“票房价值”,迎合低级趣味的色情演出,乃是极平常的事;

(2)娱乐场所的观众,男女混杂,贤愚不类;

(3)出家人的生活,应以摄心闲静为职志,应以禅诵听教为要务;

(4)出家人的服饰形貌与俗人殊异,易受俗人的注目,易招俗人的讥谤。

有这四点理由,修道人是否应该进出于娱乐场所呢?受了八关戒斋的人,可能与第四点无关,与前三点则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但我看到净海法师报道泰国的比丘生活,他们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听收音机中的歌唱,根据佛制要求,他们看的电视,应该是有关佛教化的节目,他们所听收音机的歌唱,也该是赞颂三宝的歌唱。泰国实情如何,我则不得而知。

关于“歌舞倡伎”的内容,《梵网》菩萨三十三轻垢戒说:“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不得樗蒲”(赌钱)、围棋、波罗赛戏(象棋)、弹棋(汉宫人妆奁戏)、六博(即今双陆戏)、拍毬(球戏)、掷石、投壶(竞技用,如今之铅球、标枪、打靶等)、八道行城(西域以棋子分八路进退游戏)、爪镜(圆光法)、蓍草(易卜)、杨枝(樟柳神)、钵盂(搅水碗法)、髑髅(报耳法)而作卜筮。”(以上多分参照蕅益大师《梵网合注》括注)

蕅益大师在《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注释》中又说:“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臂踯足,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赌钱、医、卜、星相、投壶、射箭、驰马、试剑等,并名倡伎。”从此可以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内容,是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艺与杂耍了。

“不故往观听”是说,只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听,如果道经其前者,不为犯戒,但也不得因为偶而道经其前,便驻足观听,或随逐观听——这要注意了,争看街头巷间的热闹,也是不许可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五戒与十善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

劝持五戒诗

戒杀生 同是娑婆沦落人,历劫互结恩怨缘。 亦曾多生为...

受菩萨戒的居士,能为儿女求婚姻吗

问: 弟子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想为儿女求婚姻,这...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白话文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

惟贤长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缘善果之路》

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 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

演莲法师《在家菩萨戒浅说》不杀生戒

善男子!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圣严法师《珍惜因缘》

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圣严法师:应以何种态度面对癌症

问: 台湾企业家郭台铭的妻子过世,很多人不免感叹,...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冲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

【佛教词典】修学

(术语)修习研学佛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渐渐习学...

【佛教词典】涅槃会

即于每年佛陀入涅槃之日所举行之法会。又称常乐会、涅...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

自性中的梅香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

《红楼梦》中的声声佛号

净土宗四种念佛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唯持...

十种不善业的果报差别

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异熟...

午睡的学问

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每天中午打个猫盹,...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

五戒表解

杀戒 释名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

五种佛教的莲花

《摄大乘论》释卷十五记载,莲华有香、净、柔软、可爱...

无能所无对待,合二为一

在终南山有两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觉一直没有...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其题叫做...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