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宣化上人  2011/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人欢喜念佛,就参加佛七。有人欢喜参禅,就参加禅七。若是有人不欢喜念佛也不欢喜参禅,就参加个懒七或睡觉七。「懒七」或「睡觉七」,这些名词很新鲜,但说起来也是很有学问的。

「懒七」:你很懒,其实也懒不了。你什么也不做,但是心里就做起工来--打妄想。妄想忽天忽地、忽饿鬼忽地狱、忽人忽天,就是在人的心里制造出六道轮回的机器。心里把这机器发动了,转来转去,想要懒惰,其实浪费的脑力及精力更多。所以就更加疲倦,就越加懒,更加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枯燥无味。

「睡觉七」:睡着了就作梦。在梦里也是一下子梦到发财,或一下子又挨穷,或忽然作大官,又忽然变乞丐,或梦到老虎毒蛇。在梦里睡也睡不安乐,想打个睡觉七也不行了。

这就是人不会用功,无论做什么都觉得不好;可是会用功的人,做什么都觉得好,参禅、念佛都好,就算懒惰睡觉也都是在用功。

所以万佛圣城有禅、教、密、律、净五教,你愿意修什么都可以,是很自由的,不需要觉得不好意思,你想懒、睡也都是很好的事;懒,不会偷东西,这是持戒。睡,不会杀人或杀生,这也是持戒。你念佛参禅或学教、习律、修密,这都是持戒呢!所以你学五教,都是在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用功就不会犯戒,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在持,其实这是不持而持,不戒而戒。不需要用持戒的名词,也在持戒,所以这样用功也是很好的。

因为这样,在万佛圣城愿用什么功,都是很自由,不会有人管束你。所以这么多天,愿用什么功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在用功时,提得起、放得下,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都好好去做,专心致志,这就对了。

再说说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

(一)不争,就不会杀生。杀生就因争心作怪,一争就你死我活,死伤无数。

(二)不贪,就不会偷盗。为什么要窃盗他人之物?就因为贪。你要是没有贪心,就算人家要给你,你也不会要,所以要把贪心去除,才不会偷。

(三)不求,就不会有淫欲心。淫欲心就因为有所求,女求男朋友,男求女朋友,都是追求异性。不单求,还要「追」求,就好像把头削得尖尖的,往里头钻。若是无所求,还有什么淫欲心?英俊的男人有什么用?漂亮的女人也只是个盖肉的臭皮囊。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假若无所求了,淫戒就不会犯。

(四)不自私,就不会打妄语。人打妄语,就因为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自私心作怪,所以骗人撒谎,想令人不认识自己。

(五)不自利,就不会犯酒戒。人为什么喝酒?就想迷乱自己的身体心性,弄得它恍忱惚惚,以为自己成了神仙,在天上逍遥。喝醉酒又会骂人,又可以为所欲为,又增长淫欲。又想用酒来助血气流通快点,喝了忘记一切,好像抽鸦片烟一样过瘾。这都是自利心作怪,所以才去喝酒。

所以这六个宗旨,就是「五戒」的别名。为什么不说五戒?因为我们人听惯了五戒,你跟他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说:「我知道了!听你的做什么?」所以把它变个名词,「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个名词本来人人也听过,也懂得,但是真能去做的少之又少,所以提醒大家:

不争就是不杀生;

不贪就是不偷盗;

不求即是不邪淫;

不自私即是不打妄语;

不自利即是不饮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

本焕老和尚戒期开示

各位新戒: 恭喜你们步步高升,为什么这么讲? 你们刚...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传戒开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来已略说衣钵名相。今将受戒的要义...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

佛陀灭火的因缘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宣化上人:「无尽意菩萨」的含义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在楞严经里,有一段讨论二种颠倒妄见。什么是二种颠倒...

宣化上人:修行要忍耐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祗(...

宣化上人:何谓三藏十二部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

【佛教词典】五十三佛

(名数)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

【佛教词典】声明

(术语)梵语摄拖苾驮?abdavidyā,五明之一。瑜伽论十...

五浊恶世的煎熬

首先看劫浊。劫浊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浊法都...

大安法师:念佛就是醒梦

大家来东林寺,如果从法的精神来看,东林寺传达了一个...

把贫穷卖掉

富贵是人人所希望求到的,贫穷是人人所厌恶的,假若贫...

佛教中的财神是谁

在佛教中,虽然没有专门称呼财神的说法的。但是佛和大...

天台八教丨别教

别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对象是三界外的...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十念往生,在这样的一个修行法门当中,它确实非常奇特...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

在八识田中下阿弥陀佛的种子

众生都是凡夫,难免起烦恼,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起...

腊月三十日到来如何抵对

古代有大德把修行功夫能不能过硬,在关键时刻能否发挥...

一堂一千八百万元的课

一位朋友谈到了他的遭遇,约在十多年前,他因为信任,...

有没有生死是你自己决定的

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把...

到禅堂里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庞蕴。庞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