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大安法师  2019/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十念往生,在这样的一个修行法门当中,它确实非常奇特,难以相信。有人就曾经质疑,说:“这个佛经常常说,这个业力呀,是决定投生的一个依据;而且业力重就最先牵引,如人负债,重者先牵。那么一个恶人一辈子造作的恶业这么深重,怎么临终十声、一声就能往生?那么这个业力的因果关系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

当提出这么一个质疑的时候,这里我们要深层次的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你到底是一生造的恶业重,还是你临终十念念佛的力量重?那这样的力量的大小,不是靠时间的多少来决定的。要看你能造的心、所造系的缘和你当下造业的心念的决定程度,从这三个方面去考量。

那么从这三个方面考量,昙鸾大师他就得出一个结论:你造恶业的心——能造的心,是依照你虚妄的心意识去造的;你临终十念,是你闻到了“阿弥陀佛”实相的这种名号所生起来的。所以你平时造的恶业是虚妄的;你能念佛的心当下是真实的。一个是用虚妄的心造业,一个是用真实的心来念佛。这有一真、一虚的情况。

然后从所依赖的缘来看:你原来造的业,也是依着虚妄的、幻现出来的缘去造作出来的;但你念佛所系的这个缘,是清净的、慈悲的、实相的名号。这个名号的真实性,和你原来在五欲六尘造业的那个缘不一样。再就是,你念佛的心是决定的心、坚定信心的心,这叫无间心、无后心;但你造作恶业的心是有间心、有后心。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量,你一生造的恶业反而轻,你十念的力量反而重。重者先牵,所以变地狱境界为净土境界。所以这个“十念”,他就是用力少而收效大。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你这个“十念”,是你生前自己要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要自己去念,不是说等你死了之后,请其他的人去念。你生前自己称念十声阿弥陀佛名号,就能感得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西方圣众前来接引。这里的感应道交,一定是这个往生者跟阿弥陀佛之间的互动关系。

如果这个往生者自己深信切愿、至诚恳切,就能感通阿弥陀佛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这第十九愿感通,法尔自然地现显西方三圣前来接引。所以他感通佛力,就必定可以往生净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

如何为去世的亲人祈福超拔——《地藏经》的启示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罪业深重的时代,正是应了...

至诚恳切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

普贤菩萨这次怎么没提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您好!《华严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萨以十...

带业往生是否包括五逆十恶

问: 带业往生和所带的业包括些什么业?是否包括五逆...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老无所依的老所长

老所长是我的远房表舅。他在我家里住了些日子,准备回...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这句名号对我们来说,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真实智慧。清净法身...

为什么人对死亡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们不相信有来世,不仅会导致很多的问题,也会影...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问: 我在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佛教词典】后报

(术语)言于此世造善恶之业于二生以后得其果报也。...

【佛教词典】三乘共十地

(名数)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三乘共通之十地也...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业力感召、自心显现

同样一杯水,六道众生以及佛菩萨所见到的是不同的。地...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我不教他,谁来教他

盘圭禅师是一位广受尊崇的禅宗大师,每逢他主持禅七之...

悟公上人:修行直指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

戒为无上菩提本,修行应一门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谈得。就是佛教徒,但因为善根浅薄的原...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何为「三净肉」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

问问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把握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

唯识要义解说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