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教你正确烧纸钱

印光大师  2012/04/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既因文钞而知佛法,从事修持,即是皈依。不必又复行皈依礼,方为皈依。不行皈依礼,不名皈依也。但愿汝能依到底不中变,即真皈依,又何须每日顶礼于不慧也。果以礼不慧之礼以礼佛,则彼此均得巨益矣。

锡箔一事,虽非出佛经,其来源甚远。古农虽不知来源,所说本于天理人情。何得又自作聪明,不以为是。光昔看《法苑珠林》,忘其在某卷,有二三页说锡箔(此即金银)及焚化衣物(此即布帛)等事。其文乃唐中书令岑文本,记其师与一鬼官相问答等事。其人仿佛是睦仁茜,初不信佛及与鬼神。后由与此鬼官相契,遂相信。并令岑文本为之设食,遍供彼及诸随从。睦问冥间与阳间,何物可相通,彼云金银布帛可通。然真者不如假者,即令以锡箔贴于纸上,及以纸作绸缎等,便可作金及衣服用。此十余年前看者,今不记其在何卷何篇。汝倘详看,当可见之。其时在隋之初,以此时岑文本尚在读书,至唐则为中书令矣。

汝之性情,过于自是。古农所说,虽未知其出处,然于天理人情,颇相符合。汝尚不以为然,便欲全国之人废除此事。倘真提倡,或受鬼击。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专以多烧为事,亦不可。当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变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亲与一切孤魂则可。若供佛菩萨,则非所宜。佛菩萨岂无所受用,尚需世人之供养乎。但世人若不以饮食香华等表其诚心,则将无以作感佛菩萨之诚。愚人无知,纵用此以供佛,于一念诚心上论,亦有功德。喻如小儿供佛以沙,(阿育王前身事)尚得铁轮王报。

若愚人不知求生西方,用许多金钱,买锡箔烧之寄库,实则痴心妄想。俗人以自私自利之心,欲作永远做鬼之计,恰逢不问是非,只期有佛事得经资之俗僧,便随彼意行之。故破地狱,破血湖,还寿生者,实繁有徒。

然君子思不出其位,但可以此理自守,及为明理之人陈说。若执固不化之人,亦不得攻击。以致招人怨恨,则于己于人于法,皆无利益也。汝果真欲皈依,当以吾言为准。否则纵亲来皈依,亦是有名无实。有何师弟之谊,与皈依之益乎。祈慧察。光老矣,(今已七十有一矣)精神不给,不得常来信。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范古农居士书二

中阴虽离身躯,依旧仍有身躯之情见在。既有身躯之情见,固须衣食而为资养。以凡夫业障深重,不知五蕴本空,仍与世人无异。若是具大智慧人,则当下脱体无依。五蕴空而诸苦消灭,一真显而万德圆彰矣。其境界虽不必定同,不妨各随各人之情见为资具。如焚冥衣,在生者只取其与衣之心。其大小长短,岂能恰恰合宜。然承生人之情见,并彼亡人之情见,便适相为宜。此可见一切诸法,随心转变之大义矣。

 

【注释】

《法苑珠林》卷第六舍宅部第十一,感应缘(略引六验)唐眭仁茜:“初文本将设食。仁茜请有金帛以赠之。文本问。是何等物。茜云。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色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文本如言作之。”

【按】根据以上印光大师开示:

民间祭祀亡灵、祭祀祖先烧纸钱、烧纸衣及用具是有很久的渊源的,其原理是阳间人与阴间鬼众生之间的诚心相感。要注意的人死后随过去所作业而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转生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六道之中,若念佛者则超凡入圣往生净土。念佛往生者不需要为其烧纸。普通不信佛之人则随俗烧之,但既然未必转生鬼道,则应按照印光大师“当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变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亲与一切孤魂则可。”而行之。

又念佛人不愿祖宗滞留鬼道,应该以念佛修持功德回向历代宗亲,求阿弥陀佛加被接引他们往生净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鬼附身真有这么一回事吗

是的,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

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

其实一张签诗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

中佛协:春节应远离烧高香头香

春节临近,中国佛教协会面向全国佛教界发出文明敬香建...

苏东坡与水陆法会的因缘

苏轼与水陆法会缘分甚深,水陆仪文中许多辞藻和韵律俱...

安太岁、点光明灯在科学年代还有价值吗

问: 您怎么看安太岁、点光明灯这类民俗?在这个科学...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佛教的二十诸天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诸天,是佛教著名的护...

不要盲信奇异的现象

佛经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为何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

不可代人诵经念佛而图名利

内功, 是自修, 外功, 是广行种种方便。如周急济困, 拯...

情欲如水,因果轮回如堤坝

原文: 譬如长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横流。人情如水,...

【佛教词典】现色不相应染

(术语)起信论所说六染心之一。五识中之现识,三细中...

【佛教词典】回伏难

回伏,又作洄澓、回复、洄洑、回复、回伏,为水之旋流...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

色欲之害人,实甚於猛兽横流

佛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於所乐之境,希求而不...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吃素戒杀是阻断怨怨相报的恶性循环

杀业是人类行为当中非常深重的一种恶劣的冲动。众生都...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

净界法师:精进佛七开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背负了很长...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