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宏海法师  2019/03/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的“空”法。很多人一旦学习到“空”,就会觉得净土属于“有”,这也是阻挠了很多人见解不开,而障碍他修学净土的一个症结所在。

如果我们有兴趣或者机缘的人,你去读一下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三十卷的《大品般若经》。里边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内容,就是说菩萨摩诃萨,比如说想在一顿饭的功夫到他方供养佛,要学般若波罗蜜;你想具足六种神通,要学般若波罗蜜;想具足菩萨的无量功德,要学般若波罗蜜。

而所有的这些功德中,典型的再去判,对比一下,《无量寿经》里面四十八愿的内容,完全同步的。这就说明什么呢,般若空性和往生净土正好是一个法。吉藏大师作为学般若空宗的代表,他对于净土的情怀也是很浓的。

因为有记载,他曾经塑了五十二尊菩萨像,圣像,每天非常虔诚地礼拜。当时有一个经典叫《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里面就记载了净土的二十五位菩萨。吉藏大师他的著作,虽然在《般若经》更多,可是也对《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有过注解。

那么他对于极乐世界,就是对它的归属问题,到底属于哪一个境界,也有过明确的分类。

你比如说,他把净土分为四种,第一种叫“凡圣同居土”。像我们娑婆世界,将来弥勒佛下生到这个国土,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很大,都修十善业,也算是净土了。

他说这叫“凡圣同居土”。第二种叫“大小共住土”,就是跳出三界的罗汉,和大力的菩萨们所居的国土,在一起。第三个叫“独菩萨所居土”,里边只有菩萨,没有罗汉、辟支佛、连名称都没有。像香积佛国,七宝佛国等等,诸如此类的国土里边,都是修的大乘法。再一个就是“纯佛所居土”。

那我们经典里面不是有一句话叫“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就是指的“纯佛所居”。

那么他判极乐世界到底属于哪一重,他说得非常巧妙,一个他说从往生的人。因为是带业往生,还是凡夫。没有断烦恼,所以叫做凡圣同居土。可是如果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的愿力所呈现来讲,它应该又是实报庄严土,因为非常庄严,得大解脱。所以从中可见,吉藏大师对于净土理论上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以义学而著称的。对于理论上的融会贯通也有很大的贡献。

当然他更为巧妙的是解释,有人问到说,既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你这个极乐世界,到底在三界内还是在三界外,看你形容的种种情景,好像还属于三界的情形,可是如果你依然在三界,又不算是已经了生脱死了。

大师就引用《大智度论》里面的一个,解释的既合理又精辟,他说:“极乐世界不属于三界”,为什么?因为一旦往生到净土的人已经没有了欲望,所以它不属于欲界。

但是极乐世界又是依地而居,因为黄金为地嘛,那么色界的人他是依空而居,所以不属于色界。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全部是紫磨金身,大丈夫相,童子相,所以它又是有形有相,不属于什么无色界。他这个引用非常的,可以说是给修净土的人,一下子把心地要点开了很多。

这样的一位大德依然最后还是行归净土,可见我们常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功能,是确确实实在历代的祖师中,把它用到了极致。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亿万人心中的菩萨--证严法师

数月前我就听说,只要是世界上稍微有点影响的灾难,发...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

念佛诵经有什么好处

我们每个人有眼睛、耳朵、舌头、鼻子、身体、意想等感...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四种念佛法门的难易特点

疏文 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后文中所开实相念佛四种,乃至...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问: 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

【推荐】我从前生的妄想而来

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居士,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

大姑奶奶的往事

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场大饥荒,都...

最短的路,未必就最快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去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

【佛教词典】金刚界九会曼荼罗

(术语)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安布九会,称为九会曼荼...

【佛教词典】经家

指诵出佛陀所说教法,并将之结集成经典之佛弟子。在佛...

烫香疤

每当在电影、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时,总见那头顶...

受驴身偿债五年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

帝释天王名字的因缘

过去,佛陀曾在毗舍离国弥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弘法。一天...

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

一,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对...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

初学坐禅调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问: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 阿弥...

星云大师《佛教的福寿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昨天和各位说过了佛教对女...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

净界法师:何谓「一心不乱」

问: 《阿弥陀经》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乱,...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如来禅与祖师禅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