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愚人食盐

圣法法师  2010/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了很远亲戚的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的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是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盐是百味之源,所以能使每样菜都好吃。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急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哇!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智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智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否则良药也会变成毒品。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们的智慧去运用。然则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从闻思修去证得,而且生生世世受用无尽。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在修行的时候,有一天闻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半句偈。便舍身去求法。如获至宝,故而成佛。现在的人却将三藏经典当作学问研究,贪多而不求实用,不依法去修行。故如说食数宝,没有得到佛法的好处。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现在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24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反而变成‘所知障’。所以学佛要能转法 轮,不要被法 轮所转,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水多不饮

常常有人说,我们是凡夫呀!那有资格学佛,学佛的人必...

过与不及

世间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有的人谦虚自卑,有的人...

杀子求名

仁义礼智信乃是中国人的美德,欺骗拐诈是人类的丑恶。...

顾小失大

世间大事糊涂而小事聪明的人很多,就是说:只顾小小的...

杀子求子

天下父母心古代的人都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孙。子孙多即...

希望幻灭

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

贫人烧衣

做生意的人从本求利投一匹资本下去,希望赚一匹钱回来...

伐树取果

人是万物之灵,有智识,有才能,有远见,有良心,有道...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

倓虚大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

行医与学佛

人们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医生、医药,在患者眼中,...

【佛教词典】慧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

【佛教词典】黑白类补特伽罗生起白法

【黑白类补特伽罗生起白法】 p1184 集异门论十六卷六页...

星云大师《四个问号》

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在天气这样炎热的时...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你所选择的环境,对你善根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

南怀瑾老师:学佛后对鬼神也应该和善恭敬

我们年轻时学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如何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

怎么样来判断善知识

我们要怎么样来判断一位善知识,在经里说: 我教比丘,...

乐善好施的长者

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与其只有...

「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