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丰干、寒山、拾得

2011/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唐太宗贞观年间,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名叫丰干禅师。丰干禅师一次云游,去赤城山,突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四野无人,禅师急忙奔向前去,见是一个年约十岁的男孩在抽泣。禅师问:「小菩萨,你是谁领出来的?父母在哪?家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说:「我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贪玩迷了路,家也不知在哪里了。」丰干禅师见他可怜,便领回了国清寺,交给僧人抚养。因这孤儿无名,又是丰干捡来的,僧人们便称他为「拾得」,天长日久,拾得就成了孩子的名字。

几年光阴一过,拾得从一个稚弱童子变成了硕壮少年,能够干些杂活了。丰干便派他去厨房帮忙,择择菜,烧烧火,好替僧人们减轻一些生活压力。这位拾得人倒勤快,只是有个怪毛病,每次干活总将一些剩菜剩饭包好,放到一个竹篓里。这些东西是他为寒山准备的。寒山是谁?国清寺的僧人都知道,他就是隐在山顶「寒岩」的那位怪人。寒山穿著奇怪,僧不像僧,道不像道,又喜欢诗文词藻,经常顺手写上几句,或随口吟诵几声。但他不像普通诗人那样预备文房四宝,也从不积累文稿,只要兴趣来了,便在屋壁竹石之上随手刻下。时间一久,寒岩附近的山石树木、村舍墙壁之上便布满了寒山的诗文。拾得对寒山非常敬佩,很想学得寒山的风范文采,便每日收积国清寺僧人用剩的饭菜,供养寒山。寒山每次下山来国清寺,他必有一竹篓的饭菜送给寒山,由寒山背上山去。

僧人讲究慈悲爱物,自已用不了的东西送给别人,对僧人来说是常事,所以,国清寺的和尚们对拾得的作为也不放在心里。然而,有一件事却令众僧非常难以忍受,那就是拾得经常在深更半夜狂呼乱叫。国清寺地处天台山脚下,附近村民很少,夜里极其安静,拾得突然大喊大叫,犹如平地惊雷,实在吓人得很。众僧无法忍受,便走出来批评他、驱赶他。拾得也不反驳回击,总是抚掌大笑,扬长而去,好象是故意要打破沉静之夜,扰乱僧人的清修。

三番五次之后,僧人们见拾得屡教不改,只好禀报丰干,希望丰干出面管教一下。丰干却对拾得纵容得很,从来不加劝阻。他自己也和拾得差不多,经常在深夜歌唱自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丰干不是常人,他知道拾得也不是常人,寒山也不是常人。他们到底是谁呢?原来是三圣菩萨的化身。

却说当时的台州刺史名叫闾丘胤。闾丘胤初来台州时,路上突患头疼,剧痛难止。正好遇上丰干自天台山外出游方路过,丰干便含一口水喷在闾丘胤的脸上,立即治好他的头疼。闾丘胤随即问道:「天台山有什么高贤吗?」丰干回答:「贤人当然有,只是见到他们的人并没真正的认识他们,真正认识他们的人无缘见到他们。你如想见到他们,千万不可以貌取人。寒山是文殊化身,隐迹天台;拾得则是普贤菩萨,看上去却像乞丐。这两位都不是凡人。」闾丘胤闻言,随即上天台访问贤者,仓促之间竟忘了问问眼前这位高僧的名字,因而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丰干。

闾丘胤来到国清寺,依照礼节,先求见丰干住持。寺僧将他领到丰干的禅房,丰干当然不在。闾丘胤又要见寒山和拾得,寺僧便领他来到寒山隐居的寒岩,只见有两人坐在一堆篝火前面,正不知为何事而纵声长笑。闾丘胤上前施礼,说明来意。寒山、拾得大声喝道:「丰干多嘴多舌,把我们说出来干什么!你这人也是,遇上了阿弥陀佛都不知道,还来找我们干什么?」说罢,二人抚掌大笑,牵手走到山林深处去了。从此,人间再没见到寒山、拾得,丰干也不见踪影了。闾丘胤随即派人将寒山刻在石木墙壁的诗文抄录下来,共有三百余首,这便是流传于世的《寒山子文集》。

在江浙一带,寒山、拾得与丰干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尽知。人们相信,他们就是三位菩萨的化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

四祖道信大师的开悟因缘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

【佛学漫画】是什么让轻视念佛的律宗祖师改修净业

大师又讲到自己发忏悔心、改往修来的想法。他思维:以...

梦参老和尚谈亲近的四位高僧

我走的地点多,有的人曾经跟我说:能像弘一法师、慈舟...

【佛学漫画】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

我从最初到庐山安居至今,十一年之中,三次见到西方三...

道宣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

九华山无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华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顶上,有一座六百多年历...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吃葡萄的哲学

在一个果实飘香的秋季,一只老狐狸无意间经过一个四周...

身为管理者应会的56个故事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古代名士专修净土的事迹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

【佛教词典】第一义乐

指涅槃之妙乐。第一义,即究竟、穷极、最高之真理、最...

【佛教词典】辨才天

(天名)司音乐之天。为福德之神。或作美音天,妙音天...

睡眠之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

无益于世,此不名为勤劳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

破了本参,还有没有妄想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

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引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说: 「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

如何区别真心与妄心

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佛陀再加以详细的料简。这地方有...

年迈不可怕,只怕心态老

说起老,常会有人想起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等词,仿佛老...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问: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

鱼翅暗藏的五个「恐怖」真相

鱼翅过去是皇室的贵族食物,但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