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本事品第一之六

如是已说得成就等。十八界中。几内几外。颂曰。

 内十二眼等  色等六为外

论曰。六根六识十二名内。外谓所余色等六境。我依名内。外谓此余。我体既无。内外何有。非无净戒有净戒依。经主此中作如是释。我执依止故假说心为我。故契经说。

 由善调伏我  智者得生天

世尊余处说调伏心。如契经言。

 应善调伏心  心调能引乐

故但于心假说为我。眼等为此所依亲近。故说名内。色等为此所缘疎远。故名为外。若尔六识应不名内。未至意位。非心依故。至意位时不失六识界。未至意位亦非越意相。若异此者。意界唯应在过去世六识唯在现在未来。便违自宗许十八界皆通三世。又若未来现在六识。无意界相。设至过去意界位中。亦应不立。相于三世无改易故。此释不然。今且应说。何缘一生一住一灭及一果等心心所中。说心名内。心所为外。岂不心所依假我心。是能依性。对彼所依。极亲近故。转应名内。又非眼等与眼识等常为所依。未曾有心。不与心所为所依性。故唯心所。应名为内。或复此中有何殊理。与假我心为所依者。立之为内。不立能依。故彼所言。无深理趣。又心少分。是我执依。一切心依。皆名为内。由此不应作如是释。我执依止。故假说心为我。又少分心。贪等依故。应一切心皆成染污。或少分心。寻伺依故。一切应成有寻有伺。此既不尔。彼云何然。差别因缘不可得故。又彼何能遮心所等我执依性。以有身见缘五取蕴为境界故。是故彼释理定不然。若尔何缘说心为我。恒于自境自在行故。我谓于自境常自在行。心曾无有时不行自境。故一切心。皆名为我。非诸心所亦得我名。意为上首故。经说独行故。彼要依心能行境故。如诸心所。虽亦调伏。而但就胜说调伏心。说我亦然。唯心非所。若法与此似我之心。为不共益。彼名为内。与此相违余法名外。故诸心所无成内失。又诸心所。虽复与心一生住等。而心望心。独名为内。非心所者。同异类心。展转相望。为所依性。皆不舍故。诸心所法。异类望心。必定舍离能依性故。谓若善心。望善染污及无记心。为所依性。皆不舍离。染污无记心亦如是。若善心所望彼染污及无记心。舍能依性。染污无记望余亦尔。故心望心为所依性。无相简隔。得名为内。心所望心。为能依性。有相简隔。不得内名。又诸心所。望同类心。为能依性。或多或少。心为所依。则不如是由此内名在心非所。若尔大法应受内名。不尔心所朋类坏故。如异生中不堕法者。复有余师。依训词理以释内名。谓我于彼有增上用。故名为内。我谓自体。于所余法。有增上用。如彼大德鸠摩逻多说如是颂。

 若爪指舌端  无别增上用
 动触尝肴膳  作用应无差

色香味触。诸色聚中。或唯身根。有增上用。如是广说。乃至眼根。心亦于余有增上用。是故十二。皆得内名。若尔受等自体差别。亦见于余有增上用。是则诸法皆应名内。上座所宗。既一切法皆法处摄。彼宗云何建立内外。彼说如余。云何如余。谓为六识作所依者。建立为内。不为六识作所依者。建立为外。夫所依者。唯有情数亲近不共色等不定。如彼色等。虽复亦有是有情数亲近不共与眼等同。非所依故。而立为外。不立为内。如是眼等虽法处摄。与受等同是所依故。而立为内。不立为外。所余法处。唯名为外。又虽眼等皆通二分。而内外性。互不相违。是故不应执此为难。谓作眼等识所依时。立为内性。若作意识所缘境时。立为外性。彼谓如意根是内处摄。为意识所缘。复外处摄。如是所说品类言词。皆率己情。不能遮过。有似比度。无真教理。所以者何。违契经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法谓外处。是十一处所不摄法。无见无对。且于此经。非一切法皆法处摄。由此经中遮十一处摄法处故。亦非唯彼所执别法名为法处。由此经中非如意处说无色故。彼宗唯执受想思蕴。名别法处。于中无色。若此经中。依彼别法。说法处者。则应如说无见无对。亦言无色。由是理故。于此经中。再广遮遣异眼等处。谓是十一处所不摄法。及无见无对。若色唯有有见有对。更无余色。直欲宣说别法处者。应但说言。法谓外处意处不摄亦是无色。由是已成此别法处十一不摄无见无对。或复应言无见无对意处不摄亦是无色。此中不说无色言故。又遮眼等摄法处故。由此别有法处色成。此色是何。谓无表色。业俱舍中当共思择。云何令他知眼等处。虽为意境。而唯是内。故此经中。遮总数摄及差别性。以显法处。谓佛世尊观未来世。于我生处有称释子。执一切法皆是法处。为遮彼故。显了说言。法处唯此非一切法。是故唯于辨法处相。说十一处所不摄言。以眼等无展转摄义。于眼等处无如是说。意识能缘一切法故。勿一切法皆法处收。故于此中如是遮遣。又彼上座。复立眼等通内外性。定应不成。以曾无处说。彼眼等若作眼等识所依时。立为内性。若作意识所缘境时。立为外性。由此即破所引意根。以如眼等曾无说故。如何自号善释难师。而绝未知立同喻法。既能如此何远举意。为成眼根通内外性。只应近举耳为同法。为成耳根通内外性。亦应近举眼为同法。彼上座言。所立眼等通内外性。决定应成。如世尊说。苾刍当知。诸所有眼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内或外。乃至广说。意亦如是。若尔便有太过之失。如契经说。于内身中住循身观。乃至广说。又如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乃至广说。于色等中。既无内性。经不应说。诸所有言。受想行中。如何有内。又先自说。若为六识作所依者。建立为内。既许如是。色等受等。非识所依。应唯名外。经何说内。如色受等。虽说内言。而非内处。唯外处摄。如是眼等。虽说外言。而非法处。唯内处摄。若尔经言有何意趣。此经意趣。当共思求。汝上所言。且不应理。我今当释。此经意趣。谓彼眼等为识所依。说名为内。色等所缘说名为外。彼此无诤。又如眼根识所依止。已正当生说名为内。与此相违。说名为外。乃至意根。内外亦尔。若色等境。与识所依。同一身转。说名为内。与此相违。说名为外。如是就处就所依身。建立内外。不违圣教。随顺法相。是故上座所立眼等。通内外性。定为不成非但不成。相又杂乱。以执眼等作识依缘为内外性。相杂乱故。谓若意识缘所依意为境起时。此意当言置在何聚。不应在内意识所缘故。不应在外意识所依故。不应在内外。非经所说故。曾无经说。如是意根。或内或外。或通内外。岂不说有内外心耶。此就依身说为内外。若异此释。应于受等内性不成。又应于心不具三观。于唯外心住循心观。无容有故。彼如是执。心为意识作所缘时。说名为外。此即名内。心常为识作所依故。若许眼等意识缘时。亦唯名内。斯有何失。非彼眼等有时不为自所发识作所依性。如是上座。立内外门。违害契经。不成相乱。唯我阿毗达磨诸大论师所立。顺经成就。无杂乱失。已说内外。十八界中。几同分几彼同分。颂曰。

 法同分余二  作不作自业

论曰。法同分者。谓一法界唯是同分。今应先辨境同分相。若境与识定为所缘。且如法界。与彼意识为定所缘。是不共故。识于其中已生生法。此所缘境。说名同分。意能遍缘一切境故。于三世境及非世中。无一法界不于其中已正当生无边意识。二念意识。即能普缘一切法故。由是法界。恒名同分。余二者。谓余十七界。皆有同分及彼同分。何名同分彼同分耶。谓作自业不作自业。若作自业名为同分。不作自业名彼同分。如何眼等说为同分彼同分耶。且同分眼。说有三种。谓于色界。已正当见。彼同分眼。说有四种。谓此相违及不生法。西方诸师说有五种彼同分眼。谓不生法。复开为二。有识无识相差别故。如眼耳鼻舌身亦然。各于自境。应说自用。意界同分。说有三种。谓于所缘。已正当了。彼同分意。唯有一种。谓不生法。色界同分。说有三种。谓眼所见。已正当灭。彼同分色。说有四种。谓此相违及不生法。广说乃至触界亦尔。各对自根。应说自用。眼等六识依生不生。立二分故。如意界说。眼若于一是同分。于余一切亦同分。此若于一是彼同分。于余一切亦彼同分。广说乃至意界亦尔。色即不然。于见者是同分。于不见者是彼同分。或有诸色。在妙高等山中而住。于一切有情。皆是彼同分。有天眼者。以无用故亦不观彼。或有诸色。唯于一有情名为同分。如独于私隐已正当观。或有诸色。于百千有情名为同分。如共观月舞相扑等色。复有何缘说眼同分及彼同分异于色耶。容多有情同见一色。无用一眼二有情观。声如色说。是共境故。香味触三。如内界说。非共境故。然诸世间。依假名想。有言我等同嗅此香同尝此味同觉此触。云何同分彼同分义。分谓交涉。同有此分故名同分。云何交涉。谓根境识更相交涉。即是展转相随顺义。或复分者。是已作用更相交涉。故先说言。若作自业名为同分。或复分者。是所生触。依根境识交涉生故。同有此分故名同分。即同有用同有触义。与此相违名彼同分。由非同分与彼同分种类分同。名彼同分。云何与彼种类分同。谓此与彼同见等相。同处同界。互为因故。互相属故。互相引故。种类分同。已说同分及彼同分。十八界中。几见所断。几修所断。几非所断。颂曰。

 十五唯修断  后三界通三
 不染非六生  色定非见断

论曰。十五界者。谓十色界及五识界。唯修断者。此十五界唯修所断。后三界者。意界法界及意识界。于六三中最后说故。通三者。谓此后三界各通三种。此中八十八随眠。及彼相应心心所法。并彼诸得若彼生等。诸俱有法。皆见所断所余有漏。皆修所断。一切无漏。皆非所断。此中有说。最初圣道。刹那生时。诸异生性。一切皆得永不成就。是故此性。亦见所断经说。预流得不堕法。非不永断。能招恶趣身语意业。得尽恶趣。名不堕法。又说。我已尽那落迦。乃至广说。尽是断义。如阿罗汉。自记别言。我生已尽。是故染污能招恶趣身语业等。亦见所断。皆与见道极相违故。为遮此说。复言不染。非六生色。定非见断。其异生性。是不染污。无记性摄。此若染污。欲界异生。离欲贪已。应非异生。此成就得。依属生身。是故不应生余界地成余界地诸异生性。此若是善断善根者。应非异生。故不染污无记性摄。既不染污非见所断。若见所断应忍所断。若忍所断。忍正起时。犹应成就则应圣者亦是异生。又不染法。定非见断。缘彼烦恼。究竟断时。方名断故。又非六生。亦非见断。六谓意处。异此而生。名非六生。是从眼等五根生义。即五识等。缘色等境。外门转故。非见所断。又诸色法。若染不染。亦非见断。如不染法。缘彼烦恼。究竟断时。方名断故。断义云何。略有二种。一离缚断二离境断。离缚断者。如契经言。于无内眼结如实了知我无内眼结。离境断者。如契经言。汝等苾刍。若能于眼断欲贪者。是则名为眼得永断。阿毗达磨诸大论师。依彼次第。立二种断。一自性断。二所缘断。若法是结及一果等。对治生时。于彼得断。名自性断。由彼断故于所缘事。便得离系。不必于中得不成就。名所缘断。此中一切。若有漏色。若不染污。有漏无色。及彼诸得生等法上。有见所断及修所断。诸结所系。如是诸结。渐次断时。于一一品各别体上。起离系得时彼诸结及一果等。皆名已断。彼有漏色。及不染污。有漏无色。并彼诸得生等法上。诸离系得。尔时未起。未名为断。由彼诸法唯随彼地最后无间道所断故。非诸见道。能随地别次第离染。云何能断彼色等法。见圣谛者。诸恶趣法。众缘阙故。已得不生。缘彼烦恼未断尽故。犹未名断。若法未断已得不生。或不成就。此与已断有何差别。断据治道。令得离系。非谓不生。或不成就。且非不生。故名为断。以不定故所以者何。或有已断。而犹得生。如彼身中异熟果等。随其所应。或有已断。亦得不生如身见等。或有未断。已得不生。如未离染圣者身中。无有爱等一切过去及未来世诸不生法。若诸无为。已得忍者。邪见等法。如是一切。或有未断而亦得生。如所余法。随其所应。亦非不成。故名为断。亦不定故。所以者何。或有已断。而犹成就。如彼身中不染污法。随其所应。诸染污法。彼若断已。定不成就。或染污法。彼虽未断。而不成就。如未离欲者得煖随转戒诸犯戒恶舍而未断。最后无间道所断故。非身语业九品渐断。诸染污者。过亦少故。如是等类。或有未断而亦成就。如所余法。随其所应。有余师说。招恶趣等身语二业。非见所断。亲等起故。非见所断。有余于此说过难言。现见余品亲所起业。余品道生。方能永断。是故彼说。定不应理。此难不然。应审思故。亦见此品亲等起业。此品道生。即能永断。何不引此而证彼义。若见所断。应彼亲起。然不应以彼为定品。夫定品者。由非遍惑力所隔别。是故品别。虽有十三。而说五门。以为定品。由是证知。身语二业。若此品亲起即此品俱断此业。既非见所断惑亲等起故。非见所断。是故彼说非不应理。而契经言。诸邪见者。所起身业语业意业。皆是邪者。此不相违。经但说言。诸邪见者所起三业。不言邪见所起三业。或由邪见。起修所断。贪等烦恼。为因等起。发起此业。故作是说。然修所断。贪等烦恼。能为近因刹那等起。发起此业。故说有漏身语二业。唯修所断。又契经中说预流者言。我已尽那落迦等。此说于彼得非择灭。永不更生。故名为尽。此中有难。若未来法。永不更生。说名尽者。此不生法。其相如何。应如过去名不灭法。然于彼时。全未有体。如何可说彼是生法或不生法。彼应思择。法于未来。为有为无。可作是难。又彼应诘世尊所言。如说未生恶不善法遮令不生。又言。此灭余更不续。复说遮止名断诸漏。于此等言。亦应难诘。然于彼时。全未有体。如何可说不生不续及与遮止。或此相违。是故所说永不更生。故名为尽。非不应理。又如断言。义有差别。尽言亦尔。不可例同。如契经说。能断财蕴。或少或多。又言。能断杀生等事。此亦应然。不可为例。又经虽说见谛圆满补特伽罗。终不故思断众生命。乃至广说。此亦不能证成色业是见所断。由此经中说阿罗汉同此言故。然此经中。以初学者定无重恶意乐随逐。故作是说。诸阿罗汉。断彼近因。种类斯尽。故作是说。是故诸经。非证彼义。由此不染非六生色定非见断。其理极成。如是已说见所断等。十八界中。几是见。几非见。颂曰。

 眼法界一分  八种说名见
 五识俱生慧  非见不度故
 眼见色同分  非彼能依识
 传说不能观  被障诸色故

论曰。眼全是见。法界一分八种是见。余皆非见。何等为八。谓身见等。五染污见。世间正见。有学正见。无学正见。于法界中。此八是见。所余非见。一切法中。唯有二法。是见自体。有色法中。唯眼是见。无色法中。行相明利。推度境界。内门转慧。是见非余。此中眼相。如前已说。世间共了。观照色故。闇相违故。用明利故。说眼名见。五染污见。随眠品中当辩其相。世间正见。谓意识相应善有漏胜慧。有学正见。谓有学身中一切无漏慧。无学正见。谓无学身中决定无漏慧。一正见言具摄三种。别开三者。为显异生学无学地三见别故。又显渐次修习生故。譬如夜分无月等明云雾晦冥而游险阻。所见色像无非颠倒。五染污见。观法亦尔。譬如夜分有月等明除诸晦冥而游险阻。所见色像少分明净。世间正见。观法亦尔。譬如昼分云翳上昇掩蔽日轮而游平坦。所见色像渐增明净。有学正见。观法亦尔。譬如昼分烈日舒光雰雾廓清而游平坦。所见色像最极明净。无学正见。观法亦尔。如如行者渐习慧生。除自心中愚闇差别。如是如是。于诸所缘。正见渐增明净有异。非所缘境。有净不净。由自觉慧垢障有无。故谓所缘有净不净。如是诸见。总类有五。一无记类。二染污类。三善有漏类。四有学类。五无学类。无记类中。眼根是见。耳等诸根。一切无覆无记慧等。悉皆非见。染污类中。五见是见。余染污慧。悉皆非见。谓贪瞋慢不共无明疑俱生慧。余染污法。亦皆非见。有学类中。无慧非见。但余非见。无学类中。尽无生智及余非见。余无学慧一切是见。善有漏类中。唯意识相应善慧是见。余皆非见有余师说。意识相应善有漏慧。亦有非见。谓五识身所引发慧。发有表慧。命终时慧。又于此善有漏类中。五识俱生慧亦非见。何缘如是所遮诸慧。皆非见耶。不决度故。唯有如前所说慧相。是见自体。谓无色中。行相明利。推度境界。内门转慧。是见非余。唯此相慧。有决度能。于所缘境。审虑转故。非所遮慧能于所缘审虑决度。是故非见。言决度者。谓于境界。审虑为先。决择究竟。若尔眼根既无此相应不名见。岂不先说。世间共了观照色故。闇相违故。用明利故眼亦名见。契经亦言。眼见诸色。若眼见者。何不同时得一切境。无斯过失。许少分眼能见色故。少分者何。谓同分眼。同分眼相。如前已说。识所住持。乃成同分。非一切根同时自识各所住持。故无斯咎。若尔即应彼能依识是见非眼。要眼识生方能见故。不尔眼识力所住持。胜用生故。如依薪力胜用火生。若见色用是识生法。此见色用离眼应生。由识长益俱生大种。令起胜根。能见众色。故不应说能依识见。谁有智者。当作是言。诸有因缘能生了别。如是了别。即彼因缘。识是见因。故非见体。何缘定知眼识非见。理教无故。言理无者。与耳等识无差别故。眼识与彼耳等诸识。有何差别。而独名见。故不应言识为见体。若谓所依根差别故异余识者。理不应然。识由所依有差别故。但可想转得眼识名。不应所依有差别故。法性改易。转成见体。如依草木牛粪糠火。名虽改易。而煖性同。诸识相望。性类无别。言唯依眼识见非余。此说随情不依正理。若此缘色故成见者。缘色意识亦应成见。唯缘现色故成见者。理亦不然。无异因故。缘三世境慧是见极成。缘去来色识。亦应成见。有去来识缘现色境。应许众盲成现色见。若言意识非见体者。眼识亦应许体非见。非于一类少是见体少非见体。理不相违。如何一类。少分是善少分非善。此亦应然。不应为例。体义别故。眼等诸识。体类虽同。而有善等义类差别。如火体义。了别境相识体类中。有净非净义类差别。名善非善。不可义类有差别故。即令体类亦有差别。如火虽有勐盛微劣。有烟无烟。待缘不同。义类差别。而其体类同无分别。煖为自性。如是诸识了别境相。体类虽同。而有善等义类差别。故所引例。不成救义。若谓诸识体类虽同而有见等义类别者。其理不然现是诸法体类别相。不应执为义类别故。非如善等遍通一切识等法故。如是且说无有因缘。眼识成见以辩理无。言教无者。谓无至教说眼识见令闻生解。处处经中。说眼及慧。名见可得。又说。眼识是见非眼。世间相违。世间但说无眼名盲。非无眼识。谓盲但由不成就眼。不由眼识成与不成。非生第二静虑以上。于彼眼识不现前时有眼无识可名盲者。又诸盲者。虽阙眼根。而成眼识。应不名盲。亦复不应名无见者。若言见识不现前故。虽复成就。而说为盲。是则世间。诸有目者。识不起位应亦名盲。又若眼识有能别相。令别余识得名见者。此能别相。即应是见。若此眼识。无能别相令别余识。而言眼识是见非余。应如恶王所颁教令。岂不如慧此亦尔耶。譬如诸慧择法为相有时是见。亦是简择。有时非见。唯是简择。如是诸识了境为相。有时是见。亦是了别。有时非见。唯是了别。由此即释彼有难言。若识能见。谁复了别。许见与识无差别故。如是引例。理极不齐。由能别相令慧名见。此能别相。即是能见。非能别相令识名见。此能别相。即能见故。若能别相。即是见者。即所依眼。能见义成。识但由所依唯名有别故。或应说此定能别相。除所依根更有何法。唯眼识有耳等识无。又彼所言。如见与慧。见识亦尔。许无别者。亦应许识体即是慧。共许相应中见其体唯是慧故。又若见识无差别者。诸识应即见。见应即诸识。盲睡眠等。何缘不见。若谓尔时无眼识者。此亦不然。体类同故。此与余识体类何殊。余无见能。此独能见。如斯等救。前已广遮。或复一法应有二体。一体能识。一体能见。若非见体许能见者。即汝所宗。有太过失。若谓如慧能见能择理不相违此亦然者。不尔见慧无差别故。岂不见识亦无差别。若尔有目应不异盲。何缘无目。成就眼识。得说为盲。而彼有目余识现前不名盲者。如此等过。前已广论。是故定知眼识非见。复有余师。以别道理。成立眼识定非是见。谓不能观被障色故。然经主意。不忍彼因。故于颂中。摽传说语。谓彼传说。现见壁等所障诸色。则不能观。若识见者。识无对故。壁等不碍应见障色。便诘答言。于彼障色。眼识不生。识既不生。如何当见。此诘非理。眼识于彼。设许得生。亦不能见。前说余识无差别故。是故所言。于被障色。眼识不生。识既不生。如何见者。此不成答。又不应说于被障色眼识不生。理不成故。以难意言。若执眼识有见色用。识无对故。于被障色。应亦得生。若谓如识了别色用于被障色不得生者。理亦不然。此许眼识与有对眼一境转故。若言我说亦同此者。汝不应然。不许眼见色为眼境理不成故。又何故说。识既不生。如何当见。生即是见。见即是生。若说识既不生如何当见。即说识既不生如何当生。或说识既不见如何当见。岂不于此应总难言。何故不生。何故不见。又若有执。一切因缘。皆唯前生。无俱起者。识生不生。皆不能见。依彼所宗。此亦非答。又于瑠璃云母等障。眼识亦起。何故说言。于被障色。眼识不生。若谓于中光明无隔故得生者。且许眼识于被障色生义得成。即汝前言。违自所许。又世现见。虽离光明而眼识起。如人能见诸黑闇色。夜行禽兽。亦见黑闇所障诸色。非欲观闇待光明故。若言境界法应尔者。夜行禽兽。应如人等。于闇所障识亦不生。不可说言一黑闇色对人对畜其性变异。若言诸趣法应尔者。不尔诸趣是异熟故。猫狸犬等。于黑闇中。起染污心。取诸色故。唯异熟眼趣体所摄。故可于中作如是计。异熟法尔。于诸趣中。或有能取闇所障色。若谓夜行禽兽等眼常带光明故能见者。理亦不然。不可得故。若言少故不可得者。于远境色。照用应无。眼识于中不应得起。是故所说。于被障色。眼识不生。识既不生。如何见者。非如理答。唯未鉴人之所爱乐。若尔眼根能见论者。何缘不取被障诸色。眼有对故。于被障色。无见功能。识与所依一境转故。亦不得起。经主于此。复徵难言。眼岂如身根境合方取。而言有对故不见彼耶。此难不然。不了所说有对义故。所以者何。此不唯说眼是障碍有对法故。唯取合境非不合境。故不能取被障诸色。此中亦依境界有对。义意说言。若于此境有被拘碍。彼于余境设无障者。亦不起用。况于有障。一切有境法应如是。不能俱时取诸境界。若尔眼识亦是有对。不应但言眼有对故于被障色无见功能。亦不应言识与所依一境转故。可言于彼眼识不生。由自说言一切有境法应尔故。此例不然。不闲意故。我义意说。眼亦境界有对性故。色是障碍有对性故。于被障色。眼用不生。意与意识。虽有所依。能依决定。而无一境。作用决定。非此二种能于一时取一境界。所依眼根所取境界。即是能依眼识所取。又必同时。是故于彼被障境界。如遮眼用识用亦尔。由是故说。识与所依一境转故。可言于彼眼识不生。许识见者。何缘不起。岂不眼是境界有对。被瑠璃等境拘碍时。于彼所障亦能起用。何故说言。若于此境。有被拘碍。彼于余境。设无障者。亦不起用。况于有障。岂不前说。不俱时取。取瑠璃时。不取所障。取所障时。不取瑠璃。以非俱取。无相违过。若尔何缘。眼不能取壁等障色。我不同汝言于是中。光明无故。所以者何。世间现见。虽离光明。而能取故。既谓不同。何缘不取。诸积聚色。障碍性故。譬如明闇为障不同。如闇与明虽同色处而闇所障人不能取。明所障色人则能取。夜行禽兽。虽亦能取闇所障色。而不能取壁等所障。如是虽能取瑠璃等所障诸色。而不能取壁等所障。由此眼根唯见壁等。不见壁等所障诸色。有积聚色障碍性故。法应如是。不可推徵。有根虽能取不合境。由少碍故。而不能取余不合境。有根虽能取于合境。而有合境不能取故。经主所言。眼岂如身根境合方取。而由有对故不见彼者。此应责言。若根能取不合境者。则应能取一切不合。若取合境。则一切合。皆应能取。若不尔者。言成无用。是故所言。眼有对故。于被障色。无见功能。识与所依。一境转故。可言于彼眼识不生。许识见者。何缘不起。如是立破。理极成就。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六

 

上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下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十二缘生祥瑞经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

【注音版】佛说十号经

佛说十号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舍利弗前...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 一...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佛说善生子经

佛说善生子经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 闻如是: 一时,众祐...

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

平心则能荐亡

【原文】 杭郡多士坊①,有东平庙。郡之窘人死,致梦其...

不孝的人都很穷困

百善孝为先 我认识一位学佛医生,在临床干了一辈子,刚...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只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

为善勿贵人知

示陈定耑曰:小人之为恶也,唯恐人知。君子之为善也,...

怎样对治轻生的念头

问: 怎样对治轻生的念头? 大安法师答: 在学佛的过...

地藏菩萨有这么多的功德,为何自己做起来却没效果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

楼上磨刀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谁不愿往上爬呢?没有衣食住的时...

你连这都不能做,还能做什么

一封信也叫他退学,两封信也叫他退学。 因为家祖父是中...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大醒法师《拜佛要诀》

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