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大安法师  2018/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垢义,三势力义,四庄严义,五最胜义,六不改义。具如《要集》中说。——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之所以把佛、法、僧称为宝,是引用《宝性论》中的六种意思来赞叹三宝的功德。

第一是“希有”义。一切珍贵的东西,必须是希有的。如果天天能看到,天天能接触到,就没有希有感,不能称为宝。

世间的金银都是希有金属。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也是很希有,如昙花一现。佛虽然能够住持很多劫,但是为了显现希有的尊贵,他要示现涅槃。

如果众生看到佛一万岁、十万岁、百万岁还在这里,他会觉得不希有,不希有就很难生起恭敬之心。所以佛示现灭度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权巧方便,是很必要的。

业障重、福德浅的众生难以遇到希有的佛法僧三宝,如同贫穷的众生,对于世间的金银七宝,可能连看都看不到,更别说拥有了。

第二是“离垢义”,离开垢染。世间七宝金银的体性都有很高的纯洁度,都是离开瑕疵、污秽的。

我们建大佛时拿金银首饰什么的去提炼黄金,用于阿弥陀佛身上的贴金。在提炼的过程中,发现杂质有不少哦。如果黄金里面加了一块表面镀了金的铜,那整个黄金一下子就被染污黑了。

这就需要有一个特殊装置,把黄金中的杂质全都析离出来,然后才能够达到99.99%的纯度。世间的珍宝体性都是这样的离开污秽,佛法僧三宝也离开了种种的烦恼,习气都没有。

第三是“势力义”,就是三宝有大势力。世间的珍宝也有它的势力,能够使人脱离贫穷。当一个人拥有金银财宝时,讲话都腰杆硬气些,所谓财大气粗。如果没有钱,也许就会觉得怯弱。在世间,没有财的人是薄福之相,很麻烦的。

佛法僧三宝有比世间财宝更强的势力,以佛来讲,佛具足三明、六通等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够降伏一切魔障,制服一切外道。这些就是三宝的势力,如师子吼。

第四是“庄严义”,就是这个“宝”一定能够有庄严、审美的价值。世间的七宝能庄严身体,佛法僧三宝能庄严我们的法身慧命。

第五是“最胜义”。世间的珍宝在一切的物质里面最殊胜,比如说金刚能断一切,不为一切所断。佛宝在所有的生命体当中也是最殊胜的。三界二十五有当中,没有比佛宝更殊胜的了,被称为“无上士”“调御丈夫”。

第六是“不改义”。世间的珍宝即使用火去炼、用石头去磨,它都不会改变。特别是钻石啊,你用猛火去烧,它都保持着很强的结晶体,不会改变。

佛法僧三宝也是这样,在世间法(也叫世间八法,毁、誉、利、衰、称、讥、苦、乐)前,如如不动,毫不改变。

因为三宝有这样的功德,这样的内在价值,所以值得我们恭敬、赞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

信佛后吃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问: 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

佛教不同于天神地祗

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

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有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

凡夫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问: 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不明经意是否能诵经

问: 请问,我想每天诵念一部经:《普贤行愿品》或《...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

怎样念佛才能不伤气

问: 末学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但感觉念后比较累。我已经...

五逆十恶之人,临终亦得往生

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

【佛教词典】文觉

日本真言宗僧。生卒年不详。原系北面武士,因误杀源渡...

【佛教词典】后世修因

(杂语)为后世往生善所而修之善因也。...

【佛学漫画】风尘女子迷途知返勤念佛,预知时至回极乐

生为女人,其业障已重。为女人而又堕入风尘,业障尤其...

善待动物

曾经,有个猎手,逐鹿过寺前,问马祖老和尚:师傅,看...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

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问: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发心的去取标准

省庵大师就告诉我们:舍就是去去掉邪的发心。邪的发心...

【推荐】往生这桩事情,不要等死后再请人来助念

有一些磁带讲临终助念,当然精神很可嘉。也是有不少居...

知识份子来学佛有帮助吗

问: 知识份子走近善知识、走进佛法有什么帮助吗? 慧...

受戒后在心中会产生什么效果

我们受了戒以后,内心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内...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