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大安法师  2022/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临终三大要

第二大要: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前面谈到要善巧开导病人,要令他对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名号功德、极乐世界要生起大的信心,生起神往之心,发恳切的愿。虽然生起了信愿,但落实在念佛上,病人可能心力比较弱,体衰心弱,妄念纷飞。平时没有念佛修行之人在临命终时不容易把这个佛号把得住,令这个佛号长时能够持念,就是平时专修念佛法门的修行人,到这个时候也要完全仰靠他人的相助才能得力。

由于临命终时是紧要关头,在这个世界靠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那些口头上说修行的,在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来把住自己。即便是平时非常脚踏实地地修行的人,如果临命终时烦恼习气还存在,见思惑没有断,仍然会受业力的牵引。这就是永明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有禅”就是大彻大悟了——一个人能开悟,说明他修行非常精进努力——但是不具足信愿称名,十个开悟的人里面就有九个会耽搁自己。怎么耽搁呢?就是他见思惑没有断,只是见解与佛同齐,开悟而已——谈了生死,要谈“证”的,要谈“断惑”的——所以,见思惑没有断,就必定会有中阴身。中阴身一现前,“瞥尔”,就非常快地随着他的业力去轮转。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在具备信愿的情况下,仰靠他人助念,才能感通佛力,带业往生。

民国年间,中国还是比较传统的家族制度,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不像现在这个小家庭了,家中眷属还是比较多,就有可能去排班。家中眷属就共同应发起孝顺慈悲之心。这个“孝顺”就是有佛教超越解脱的内涵,“慈悲”就要针对在苦难的轮回当中令他出离的大悲心。帮这个病人助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

如果他的病还没有到达临命终的那个关键时刻,家中眷属可以分班来念佛。那印祖在这里都谋划得很细。分三班,每一班限定几个人,那就看家中成员多少。那这个三班,第一班出声念,第二、第三班就默念。念一个钟点,那就第二班接着念,头班和第三班就默念。如果有事情,或者内急等等,就是在自己默念的时候去办理。在值班的时候,就是当你这个班要开口念的时候,断断不可离开。第二班念完了一个钟点,第三班接着念,这就是终而复始,念一个钟点,歇两个钟点,这样纵然是昼夜不断,也不会觉得辛苦。

那现在的助念团就不像在家族那么方便了,可能比较远地过来,这里方法上会有所变通,就不止念一个小时了,一个班可能会念两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了。应该是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条件,在这个分班和时间上可以灵活掌握。总之,一个共同点就是佛号不断。

那事相上这么做,还要在理上透过去,就是要建立一个愿意帮助人助念往生的这种心态,这种愿力。那这个心态、愿力也是建立在自他不二的基础上。如果肯发心助他人净念往生,等到你临命终时,也会得他人助念往生之报。这个因果规律是圆的,是会循环的。权且不说为父母尽孝应该是要恳切助念,就是为了一个陌生人,也要有同体的慈悲心来为他助念,这样你的心量就扩大了。这种无分别的平等心现前了,就能培植自己的福田,增长自己的善根。而且从自他不二的立场来看,你帮他人助念,这是利益他人,本质上还是具有着自利的实质内涵在里面,不仅仅是为他人而已。这是佛教的一个比较深邃的道理。

有一个公案。唐代有一位居士,叫房翥,突然暴死,到阴府去见阎罗王。阎罗王一见他就满面笑容,对他很恭敬的样子,对他说:“据这个档案所记载,“君曾经劝一位老人念佛,这个老人已经往生到净土了。君承这样的福德,也可以往生净土,所以特地召你来见一面。”房翥说:“我先前发过一个愿,要诵一万卷的《金刚经》,还要到五台山去朝拜一下。这两个愿还没有完成,我现在不想往生。”

阎罗王劝他:“诵《金刚经》、巡礼五台固然是好事,但还不如早点往生净土为好。”阎罗王也是婆心切切。但众生常常是刚强难化,这个房翥还是坚持他原来的观点,所以阎罗王知道他原来的志愿不可夺,就把他放回阳间。这个公案,就告诉我们,劝他人修行念佛法门,往生净土,自己也可以往生,而且还能感动幽冥的阎罗王来对他恭敬,要特地跟他相见一下。

这桩事情实为自利之道,不仅仅是为他人的利益而已。那为他人的利益也是非常巨大,成就一个人往生极乐净土,即是成就一个众生作佛,这个众生作佛,又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个作佛的往生者的功德,是你成就他往生的,所以成就他人往生净土的功德那是不可思议了。由此,就更坚定了助念的这种态度。助念过程确实很艰难,一定要有点菩提心,就能不疲不厌,捍劳忍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样去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归根结顶之法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净土法门,处处劝勉...

净土法门是否可以即净即密

问: 我是专修莲师心咒得大利益,不知净土法门是否即净...

信属般若慧,疑为诸罪根

众生疑惑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的疑惑是从二元对待的思维...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

家有逆子,往生还有希望吗

问: 师父慈悲开示,弟子求生的心极切,厌离心也很强...

修净土是否着重在孝道

问: 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

最珍贵最稀有的微笑

我在行医的路上,曾经遇到一位患者菩萨,他虽然是一位...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

【佛教词典】自性受用变化三身

这是法相宗所立之三身。   一、自性身,又名法性身、...

【佛教词典】善知心增

【善知心增】 p1143 瑜伽七十七卷十八页云:云何善知心...

念地藏菩萨名万遍,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

无位高权重,只相互尊重

「『如愿行,如是行』,我们发了愿就要走,就要去做,...

四种布施时的想法,果报各不相同

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位名为四姓的居...

家里供奉的佛像一定要开光吗

很多人问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举行开光仪式,...

腊八粥的八大吉祥寓意功效

传统节日在很多人印象中,似乎只剩下相关的节日食品了...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众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种方法,如观想念佛、实相念佛、...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

人生三十年

在警卫森严、阴风凄凄的阎王殿上,阎罗王威武地高坐在...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

【佛学漫画】食存五观

爱物惜福,本是生活的美德,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

幸运和不幸,都曾光顾过你

大卫的叔父在波士顿,是个商人,要让他在自己店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