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对治八种通病

太虚大师  2014/07/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对治八种通病

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铺,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之需要乃因疾病以生起,在医者虽必完具全备始足以供病者之所求,而病者则但知病之何在、当用何药以医治之可也。处今之世,居此之国,诸君乃发心以求佛法,殆皆菩萨发心,欲诊知国人病之何在而以佛法医治之耳。太虚于佛法既鲜修证之效于国人,尤少诊验之功,亦姑贡其所知以就正诸君而已。

国人第一大病,乃在混沌,此征之代表中国人最高心理之所谓太极、所谓自然者可知也。孔氏书之太极既系指阴阳未分明时之混沌气象,而老氏书之自然亦惟窈冥恍惚之是称。因此中国人于一切心境,皆以不解解不了了之混沌恍惚为第一义谛;循是以学佛,遂喜附会无为无分别等名句为玄妙,而不一证其实际。殊不知佛法之无分别,乃无分别之智,非无分别之混沌;乃由观察、研究、思考、审择、分析、判别之极,透彻过心境之对碍,一切法自体洞然明白,了了显现,不假拟议,谓之无分别智,实系无法不彻底分明了别,岂可以混沌恍惚当之哉!此根本之病不袪,故无论遇何宗教、遇何政治,都变成东牵西扯、牛鬼蛇神之怪象。

而佛法于中国,除极少数专深者之外,亦仅发生一种糅合中国旧谬思想之罪业报福迷信,于真正佛法概不起何种关系也。今欲治中国人之通病,非先破除此根本的混沌心理不可。其对治之道则在实证,必一切事事物物非从根本上亲讨得一个尽量的彻底真实证明,断不容轻易放过,以让他混沌恍惚过去,则宗教、政治等乱象庶有澄清之望。不然者,经世利群,出世修道,胥永堕在漫漫黑雾冥冥长夜中,将无一而可也。

中国人第二通病,乃在侥幸。此由根本的心理混沌恍惚之故,不究其所以然之本因,但著其当然之结果,迷为自然,昧由天命,于是只问运气之如何,不论行业之如何,常乘机取巧以贪便宜,祈福禳祸以工趋避,但冀不为而得、不作而获,以图一旦之侥幸。欲对治此病,则在明因,若能破除混沌心理而得个真实证明,则正因果之理了然自见,必须深察乎长远微奥之因果,有森然秩然不可侵犯之大法,而见决无便宜可贪与趋避可工,庶能不惊浮伪,由敦朴力行以求达所达之地。否则,但望收获而不事耕耘,终无幸得也。

中国人第三通病,乃在懒惰。既专望侥幸而获,则懒惰乃势所必至,种种取名弋利之法殆无一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者。诸业废弛,百工枯窳,惟以坐享游食、端拱无事为高贵,皆懒惰之征也。现今世界诸国民,无有能及中国人之懒惰者。欲对治此病,则须修佛法之精进行,然若能确知正因果之理,当不期然而自能精进矣。

中国人第四通病,乃在怯懦。懒惰沿习,不惟于德能无所增进,必将损其本能本德而怯懦成性,亦属势所必至。欲对治此病,须修佛法之勇猛行,但若能精进勤行,则怯懦之习不难自除矣。

中国人第五通病,乃在顽傲。由混沌、侥幸、懒惰而至于怯懦成性,纵有胜善,亦不能勤勇求益、改造创作,则势必至于顽劣弇陋,而对于其余之优越者强以色厉内荏之虚骄傲气临之,此皆中国人之老病根。佛法来中国数千年所以不能沾实益者,亦由乎此。当修佛法之惭愧行以对治之,但混沌、侥幸、懒惰、怯懦之病去,则此顽傲之病亦自除矣。

中国人第六通病,乃在昏乱。此为近二三十年来新发生之病,以为强有力之外势所侵压,非复色厉内荏之虚骄傲气所能镇临,既失其藉以自固之圉,而以混沌、侥幸、懒惰、怯懦、顽陋之头脑,大受外来强有力潮流之打击,其安能不头昏眼花手忙脚乱乎!于是昏不知辨,乱起行动,此实为中国人二三十年来之恶现象。欲去此病,当医之以佛法之慧定,由昏而乱,亦须由慧而定,必须以大慧照破一切环境而不为摇惑,乃能泰然安定、择善而行,成真正之进化,而治本之法仍从破除混沌心理做起也。

中国人第七通病,乃在厌倦。此由昏眩中乱碰、乱撞、乱取、乱舍、乱迎、乱拒之既久,如白云苍狗一般,刻刻变换,不可执捉,徙奋勤劳,空无实效。入世求冶,不胜烦恼之困;出世学道,又为邪见所误。于是吃吃困困、游游荡荡,一切厌倦,毫无远志!此当修佛法之深远心以对治之,所谓甚深心、广大心、长远心、坚久心,处处存深忧远虑之心,而进求常安永善之道,庶可挽救也,然此非先事由慧而定之定慧不为功。

中国人第八通病,乃在贪狠,此由厌倦所生反果。盖人皆厌倦,无复深心远志,一部分流于颓丧,一部分激变为贪狠,只图目前之快意,以遂财色权荣之欲,不管如何害民、害国、害家、害友,甚至不顾体面、不恤名誉,皆能下得狠心以为之,此以近三四年来为最甚。非发平等大慈、同体大悲之心不足以救矣,然若能稍存深意远志,贪狠之焰自戢,层溯其本,必先治混沌之病乃可。

欲对治上述中国人之通病,择之大乘各宗之佛法:净、密偏重他力,求趁现成,不能对治其病;天台、华严亦好为流宕玄渺之说,易附混沌;三论破除分别,亦分别既极以后之事;今正须向无疑处起疑、有疑处断疑为彻底之研究,故惟“宗门之参究”与“唯识之剖证”为宜。但宗门之办法仅二三特性之人有效,非可行之众人者,若行之众人则又转落虚豁故;只有佛法之唯识学,为能起中国人沉疴而愈之也!唯识前挽阿含、俱舍诸部,后揽瑜伽、华严诸部,而总持大成者则在于《成唯识论》,必相辅以行者则为《因明入正理论》,此之二书统世上所有学说,今尚为第一无比之胜义也!若中国人高小或中学学生皆能熟读此二书而了其精义,则中国人之病庶其有治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把「失去」当成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推荐】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世间一切苦恼,都由爱欲而起。世间凡夫无法断除爱欲之...

面对魔军的这十支队伍,能不能打胜仗

这个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

【推荐】净土宗的思考,永远要把功德归于佛陀

什么叫皈依?就是:必须要空掉自我! 我们能够往生,是...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这一条同样是告诉我们:...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打坐经常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昏沉和妄想。整个修行...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

人的执著从何而来呢

流水是微妙的,虽然有许多卵石围堵着,水还是能够绕过...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问: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

妙莲法师:盗戒微细须防犯

盗戒很微细,比方生意人,同人家讲好的样本是值十块钱...

【佛教词典】十八苦

出自菩萨地持经卷七,即:愚痴报苦、行苦、所摄究竟苦...

【佛教词典】再请

禅林用语。又作再进。即再度请食之意。后则转为“再添...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

行善才能得福报

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

金刚经持验录:神护诵经人化解宿怨

一、神护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

慎选人生方向

世间有许多微妙的事,譬如心境,有时一点点起心动念,...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

念佛之前的心态准备

在《印光大师文钞》讲到一个事,他说有一个年轻人,这...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

《爱心无限》杨澜访问证严法师

杨澜:我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在...

【推荐】怀的是畸形胎儿,要不要生下来呢

问: 如已经怀了一个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残障的...

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受过三皈五戒的居士可以拜神吗

问: 我们潮汕人,每年年末家家都要拜天公及帝释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