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净界法师  2014/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消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

下面讲一个譬喻。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

就是好像一个镜子来照像状。这个镜子就是譬喻我们这一念心,我们这一念心能够显现种种的境界,我们分别心能够显出善的境界、恶的境界,「像来不拒,像去不留」,「像来」的时候也不拒绝,但是无住;「像」离开的时候也是无住,内心当中不为妄境所转,内心当中有一个依止处。

这个是讲到我们在面对俗务纠缠的时候,我们应该要用的方法,就是你要「不随所转」。

「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

假设我们今天修行,不知道这种道理,纵使你屏除俗务,一无事事。好,你说这件事情,你把一切的罪过都归咎于别人,说:你为什么起烦恼呢?我为什么起烦恼,是因为他讲一句话来触恼我!我为什么起烦恼,因为这个环境不适合我。假设我们今天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咎于他人,你到最后你就一个人住,一个人住的时候,「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因为你内在的烦恼在干扰你,你不知道,你看到的境界都是不如意,你一个人住,内心的烦恼还是不放过你,你还是「纠缠坚固,不能洒脱」,问题在这个地方。

我们要看看大乘经典,你会看到一个观念。就是说,佛陀在教菩萨修行,佛陀是要菩萨转变自己的心,而不是转变外境。

你看《金刚经》很明显,须菩提尊者说:「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一个凡夫菩萨发了菩提心,想要自利利他,但是这个菩萨是有烦恼、有执着,怎么办呢?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我的心不安,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看佛陀的《金刚经》开示,佛陀没有一句话,说要你去改变外在的环境,去改变别人,佛陀没有这句话,佛陀告诉我们:你应该依你的这一念心,怎么来修习「空观」,修习种种的法门,来安住这一念心。

其实不但《金刚经》,你看看所有的《大正藏》,佛陀没有一句话,说要你去改变别人,没有这种话,因为问题不在那个地方。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就是苦恼生起的根源,在我们的「分别心」,假设你的内心不回光返照,你一直向外,永远没有解脱的时候,不可能!

所以讲你纵然「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

这个地方是要注意的,应该把这个苦恼的根源找出来,就是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应该是从自己的内在的妄想去对治,这个才是根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源老和尚在南华寺养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痨病到韶关防疫站去治疗,骑自行...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哪里

学佛,第一个叫破除我执,要懂得这个身体不是实有的,...

三界的果报都是不安稳的

桥陈那比丘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世尊!这就好像是一个从...

圣严法师《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们要发现自私的我并认清自私的我。如果我们能...

攀缘心要如何消灭它呢

(一)【楞严经】所要对治的就是攀缘心:这个攀缘心怎...

妄念是病,佛号是药

我们是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杂念堆里面...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暗...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先把六根收起来,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爱取的烦恼,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一个能爱取,一...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佛教词典】断烦恼甚深

【断烦恼甚深】 p1416 世亲释十卷七页云:颂曰:烦恼伏...

【佛教词典】总供

密宗行者于供养本尊时,先供养涂香、花、烧香、饮食、...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

善识其心,善用其心

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边走边想:会借给我么?难说!...

肉食并非增强身体耐力所必需

许多朋友其实很想吃素,但是往往担心健康的问题而不敢...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小男孩的愿望

某个小乡村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