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净界法师  2015/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今天是我们中国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说我们即将面临一个新的一年,那么学人在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新春吉祥、法喜充满。

这里我想跟大家讲几句话,我们今天一个凡夫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都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生死业力;一个就是颠倒妄想。这个是我们过去生命所留下来的两个强大的力量。当外在的业力跟内在的妄想结合的时候,在唯识学叫做业障,就是说它已经形成我们生命的障碍了,所以我们的生命不管是快乐、是痛苦,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障碍当中来过日子。当然这种障碍从正面的思考来说,它也就是我们一种归敬三宝、追求解脱的一种新的动力,所以整个佛法,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去突破生命的障碍。

从一个初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今天在生命的障碍当中寻找生命的出口,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依止佛法的摄受,就是法力的摄受。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没办法单独地去面对障碍,我们没有这种力量,所以在整个初学的阶段当中,净法熏习就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透过佛法的熏习,来加强我们的能量,来面对生命的障碍,来化解它的障碍。

这个净法熏习,学人这个地方提出四点的建议,给大家做参考。

第一个,我们要利用六根的功能,叫做“善用六根”。在净法熏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六根当中,“眼根”跟“耳根”是最关键:用眼根去看文字的开示;用耳根去听佛法的音声。这个眼根跟耳根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样去调配呢?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精神好时,我们应该善用眼根,因为眼根的特点,就是它速度很快,能够很快地把文字的道法,吸收到我们内心中去。但是它的缺点呢?眼根是比较耗神的,因为有时候你比较疲惫时,眼根就使不上力了。耳根的特点呢?它比较养神,就是你累了一整天,可能精神很差,但是你能够找一张椅子坐下来,闭上眼睛,打开我们的播经机,或者打开我们的光盘,听个楞严咒,听一段师父的开示,你就能够透过耳根很轻松地去接受佛法的熏习。所以在整个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要掌握一个原则:精神好时善用眼根,能够快速地吸收佛法;我们精神差时善用耳根,让我们用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吸收佛法。这就是第一个原则:善用六根。

第二个原则,就是能够用心去体会。当我们把这个法透过六根,输送到我们的内心时,我们要多一份思惟消化。透过思惟消化,我们把文字里面、音声里面的道法,转化成我们的能量,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内心,去慢慢地体会它,把那个道法消化,如理思惟。就是说,你能够把这个道理,跟我们的身心世界做一个圆满地结合,那么这个就是第二个:用心去体会。

第三个,就是你要掌握一个积少成多的原则。我们一般人不一定有大把的时间来净法熏习,你可能只有十五分钟、只有三十分钟,但是如果你能够善用这十五分钟,你可以听一部楞严咒;你可以听一段小的开示。当我们能够点点滴滴地把这种小片段的时间善加利用,一个月、一年下来就很可观了。所以师父常说:像水滴式地学习,滴水长流则能穿石。因此我们不要放过日常生活当中的这种小片段的时间,你可以善用这个片段:在精神好的时候,你可以看一段开示;在精神差的时候,可以听一段的咒语;或者是佛号,或者听一段开示。就是好好地把握你生命中小片段的时间,把它累积起来,那么它就是一种正面的能量──积少成多。

最后第四个,就是心存感恩。佛法要能够真实受用,你对法的态度很重要,要有恭敬感恩之心。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有一种“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想法。法宝的流传,由释迦牟尼佛的出世,乃至于历代祖师的弘传,玄奘大师的历尽辛苦,把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经过中国祖师的整理,然后才能够流通到末法时代的现在,它是经过很多人的心血努力所成就的。所以当我们在面对法宝的时候,要有一种如贫得宝想、如病得药想,要有一种非常珍惜感恩的心情。那么这样的法进入到我们心中,对我们会产生很大的加持力。

所以我想,我们在净法熏习、突破障碍的过程当中,师父提出四点:善用六根、用心体会、积少成多、最后心存感恩。也就是说大方向,我们生命是追求不断地突破,不断地突破过去,不断地开创未来,让我们的生命保持一种增上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一种修行的原则,只要我们生命保持进步,我们的生命就永远充满了希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修行的十想观

十种想首先是 无常想, 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

五件不可得之事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对比丘开示:世...

本焕长老:修行,功夫,开悟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推荐】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古往今来,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达官贵人,富甲天下...

逼迫苦是娑婆轮回的常态

现在我们有时候有一种知见,也可能是现代人比较苦吧,...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诵持楞严咒者是植种大善根之人

楞严咒是佛顶光明聚集,化身如来所说的神咒,因而极具...

【佛教词典】超宝

(1635~1709)清代临济宗僧。豫章(江西)庐陵人,俗...

【佛教词典】有余依涅槃

【有余依涅槃】 p0551   瑜伽九卷十五页云:于现法中...

在声色货利的前面,我们要能自制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报都特别大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声音,它就是所有阿弥陀佛的化...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

不生气,你就赢了

不生气,就赢了。这是金庸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金庸先...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原文】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

把地藏圣号念好了,这些法就都会了

我们中国汉地修的禅定,都是修的祖师禅,问念佛是谁,...

大安法师:念佛没定力如何才能专注

问: 我念佛没有定力,心中不得清净,如何能专注念佛...

三皈依时应该要这样观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这么观想: 观想对十方世界十法...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印光大师说: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这两...

圣严法师《请客不小气也不浪费》

中国人很怕被别人批评为小气,总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