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惟觉老和尚  2015/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色,属于物质,包括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心法,有受、想、行、识。不论年纪大小,每个人都受色、受、想、行、识的影响,尤其是在十多岁至二十多岁的年轻时代,身心都有很大的变化,产生冲击,就是五阴炽盛,身心不得安定。

远离尘劳 定心禅修

一般的年轻人在放假期间通常去逛街、看电影、游山玩水,回来后却感到一身的疲劳。表面上看是在休息,其实都是在疲劳自己,为什么?真正的休息,是我们这念心达到无念、无住、无为、无想的境界,只要念头一动,就不是休息。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的妄想太多,乃至于过去的种子浮现,晚上就会作梦,这些都是妄想。晚上作梦太多,第二天就会没有精神,因为作梦就没有休息,意识还在活动。所以,禅修就是告诉我们要大休大歇。无论是读书、上班,一天下来,身心都很疲劳,这时马上把眼睛闭起来,什么都不要想,静坐三分钟,再把眼睛睁开,就觉得精神焕发,一般人说是充电,实在是如此的。

佛法重视“戒、定、慧”三无漏学,儒家也讲:“定、静、安、虑、得”,作学问的人,要把心定下来。《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假使心定不下来,患得患失,心浮气躁,妄想太多,很多事情就看不清楚,所想所作就不是清净的智慧。所以心要定,心定下来了,心就能够得自在、得解脱,看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禅修打坐,就是定;诵经、念佛、持咒,心靠在经文、佛号、咒上,也是修定。

博学多闻 长养智慧

作学问是知识,和智慧不一样。智慧这一念心是本具的,知识则是后天学习来的,虽然是两条路,但不相冲突。《老子》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作学问是一个加号,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技能,都属于知识,是后天加上去的,假使不复习,时间一久就忘掉了。

一般人认为天天求佛、求神,就能开智慧,完全是错误的。智慧是属于清净心,能判断、能觉悟,了解是非善恶、了解人生价值在哪里,就要靠智慧。禅修静坐就是要检讨反省、惭愧忏悔,把心当中的烦恼化掉,这就是智慧。古德说:“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我们心当中有很多无明草,要转识成智,降伏贪、瞋、痴、慢、疑、邪见,有了过失,知道检讨、反省、改进,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实践,做一分就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

学生要打好基础,不能投机取巧,要老老实实地建立完整的人格,将来拿到博士了,真正是出人头地,成为社会的精英,受到大众的肯定。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到处投机取巧、贪臧枉法,就是没有建立好完整的人格。古人说:“大盗盗国,中盗盗名,小盗盗财。”大盗,就是盗卖国家、掏空国家;中盗,就是专门包装自己,只为自己建立知名度;小盗,就是偷一些财物。这都是因为没有建立人格。

年轻人是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未来的主人翁,假使明白了心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运用无穷,愈走愈光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有福德、智慧,所以心要定、心要净、心要明,这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把基础打好了,修十层楼、二十层楼、一百层楼,都没有问题;假使地基没有打好,修个十层就会垮掉。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还要继续不断地在这里用功,心才能真正地得到净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同样一首歌,一个是生情执,一个是出道用

大家知道生在兜率天内院见到弥勒菩萨,那么这个胜境能...

心正直,外面世界就没有委曲

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跟我是一体,这个心和外面的境界是...

有谁绑着你

道信禅师十四岁就出家了,他一见到三祖僧璨禅师便说:...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

牢狱很大

有一位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面,他的牢房却只有一...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

人生的真正价值

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

你的每个起心动念,对生命都有重要的引导

在大乘佛法当中讲到了这个阿赖耶识缘起。这样的一个缘...

【佛教词典】宇宙论

宇,指四方上下;宙,指古往今来。宇宙,含有空间与时...

【佛教词典】六方护念

又名六方诚证、六方证明。即阿弥陀经举六方如来同声赞...

长劫轮回——《付法藏经》里的故事

在《付法藏经》里面有一则故事:有位阿罗汉叫阇夜多尊...

在一念上究破,方能永断无明

居士鲍中素来信,近来做功夫,少少有了入手处,故问大...

改变一点点,命运便转好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去找相命师求卦算命,其实自己的命运...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问: 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

星云大师: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们的身体常常有头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们的心...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

临终这一念,不是侥幸就能达到的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

圣严法师《永怀成就众生的弘愿》

我们悦众菩萨就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讲...

修悟的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

活观音已经到你家去了

有一只小青蛙,老是和妈妈唱反调,妈妈教他往东,他偏...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

修净土法门还可以诵楞严咒吗?

问:我受了五戒修持净土,现在早晨诵楞严咒。有的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