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净界法师  2023/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个是远路。而《法华经》不是,注意啊!法华经说一个人改变因果的捷径是从内心改变!你只要能够启动佛法界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缘果报,就可以了。

这里的关键在相状,因为如是性,这个心是不可捉摸的。我们现在是借相修心,我们要借悲智双运的相状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我们通过涅槃寂静的相状启发我们的出离心。你看《法华经》到最后,你说,欸,我去哪里去找悲智双运啊?我看每一个人都不是悲智双运!那你就要诵经了,你在凡夫法界很难找到佛的法界的相状,遇到《法华经》这种大乘经典以后,那你要多多读诵经典了,就是借佛菩萨的这种功德相,来启动我们的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作、因、缘、果、报。

《大乘止观法门》中慧思禅师说:【心性自清净,诸法唯一心。此心即众生,此心菩萨佛。生死亦是心,涅槃亦是心。一心而作二,二还无二相。】

“心性自清净,诸法唯一心。”我们要修行,要把因果的法则拉到一念心性,这才是捷径。不能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样子就糟糕了。心性有本体跟作用。本体就是当体即空,就是本来清净;但是当我们起作用的时候,就落入十法界十如是,就有很多的理具事造。

当它起作用的时候,“此心即众生,此心菩萨佛”。当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违背我们的清净本性,叫做背觉合尘。这个时候我们启动的是众生法界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如果我们回光返照我们一念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叫做背尘合觉,那我们启动的是佛菩萨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

所以,生死是它,涅槃也是它。一心,因为迷悟的因缘而开出了染净的因果;但是当它回归到本体的时候,还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自具足。也就是说,心性是最公平的。你怎么操作它,它就现什么给你受用。当我们离心性越远的时候,就是你这个人离家出走越远,你就越堕落了。

从佛法看一个人好坏,如果你还在说这个人修多少善业,那表明你还是一个初学者。真正入大乘法门的人,他只要问你一句话,他看你的讲话离心性有多远,就是古人讲的“道一句”,如果你都是心外求法,那你这个人有福报也没什么用,都是魔业。这个福报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福报只会让你放逸而已。

一个迷惑的人,福报越大越危险。福报不见得是好事,看你怎么用。用得好,你借假修真,用福报力来成就功德;弄得不好,你在福报中迷失自己,那你造的业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一个人的成败,从观心的角度,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也就是说,从这个乞丐离家有多近(他的观照力有多强),就看得出来这个人成佛的时间还有多久。所以观心是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何居士互称师兄,而不称师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真心不堕妄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可以照了整个外境,...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无明虽然颠倒,觉性依然不动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整部《楞严经》都是在讲这八个...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师父说:什么是佛?可以有很多种答案,那我试举一种。...

四十八大愿——(第35愿)信乐永离女身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

六根互用的例子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 折伏现行烦...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佛教词典】一成一切成

(术语)一人成道即万人成道。一事成就即万事成就。一...

【佛教词典】大昭寺

大昭,西藏名 Jo-khav。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又作大召...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递出善良与真诚

夫妻俩在楼下卖粉已有时日。简易的摊档,热情的笑脸,...

很多事情会后悔,就是因为反应太快

当我们正念真如: 第一个安住力,把心带回家,不迷不取...

秋吃三种果最润燥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是秋燥症多发的季节,同样秋天又...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求地藏菩萨却「事与愿违」的背后

我们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宝了,我们对佛法有没有疑心?...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

《阿弥陀经》的三大注疏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

心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最近在武汉的月湖畔看到了这个知音的故事,第一次面对...

拜佛和拜舍利有没有差别

问: 师父刚刚讲到这个舍利,我就想到几个月以前,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