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明一法师  2015/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用功,或者数自己的呼吸、或者看话头、或者参话头、或者持咒、或者观想、或者念佛等等。所见都是有人卯足劲头、有人攥紧拳头、有人拧紧眉头、有人凡事不理等等用功的样子。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禅修中得到好处,甚至明心见性、开悟成佛。

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禅修之前要明因识果。因为一切的好处、明心见性或者开悟成佛都离不开智慧,而智慧就是明白因果的发展规律。所以离开了明因识果的禅修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不先学好因果,不去守好戒律,那么我们的禅修只能说是呆坐,毫无意义。

我们往往只看到禅师们开悟后:“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等等潇洒不拘的情景,觉得戒律、因果完全是束缚我们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枷锁。认为因果是梦幻,戒律是绊脚石,这真是大错特错。

我们随便看看祖师大德的开示就会知道,一切的开示是应病与药的。他们说因果是梦幻是对的,但是并不是没有。因为他们所教的对象是已经知道了我们现在活着就是梦幻的人,我们是这样的人吗?我们的功夫到了这个程度了吗?如果到了那么可以心里不用装戒律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到,那么还是要先老老实实守好戒律,明因识果。

比如虚云老和尚的《参禅要旨》,一开始就是讲要如何地明因识果。如果连因果的规律都不明白,想要明白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岂不是笑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开始参禅如果不明因果会有很多的干扰,尤其是戒律上的缺陷使很多人 根本就坐不住。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自己就见到很多。

再比如来果老和尚,他是如何明白现在活着就是梦幻的?这里讲一个他的经历。有一年他父亲生病,病得很严重。当时的医疗条件差,要救命就要用一种药,而这种药需要亲人的肝脏做药引。来果老和尚在没有任何医疗措施的情况下自己用刀,开腹割下一块肝脏做药引。我们做得到吗?做不到还是先不要说因果是梦幻的好。

因果规律在他们开悟的人身上,并不是不按因果的发展规律发展了。而是因为开了悟的人,明白了因果的发展规律,掌握了因果的发展规律。他们会利用和随顺因果的发展规律去做事情,这样就事半功倍。我们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因果在他们身上不起作用了,这是很危险的错觉。

他们违反戒律一样是要受到惩罚,但是这些惩罚对于他们来说或者可以承受,或者有其他目的。有的惩罚他们即使承受不了他们也去做,是因为要帮助别人,希望通过这种极则的手段去开悟别人。比如船子和尚,他为了让他的徒弟夹山禅师死心塌地,翻船而亡。我们会认为是他淹不死吗?

所以注重因果,守好戒律是我们参禅的先决条件。不要光看到开悟后的人自在,而把自己迷惑了,那就太可惜了。应该知道,不明因果就是没有智慧,不守戒律就无法参禅,更无法悟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

圣严法师《小时候的疑惑》

我想先谈一下小时候发生的三件事情,它们在我的学佛之...

舍利弗五百世堕为毒蛇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钓鱼捉鱼的恶报事例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饶过谁?钓鱼、捉鱼、贩鱼的...

省庵大师:念佛著魔辩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已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

以法宝为对境修恭敬

所谓的法宝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佛菩萨、祖师大德...

【推荐】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

【佛教词典】顿大三七日

(术语)天台一宗之说,谓华严经为佛成道后三七日间之...

【佛教词典】自在黑

梵名 ī?vara-krsna。音译伊湿伐罗讫哩史拏。四、五世...

在家众可否在寺院用斋

【原文】: 俗人本非应斋食者。然须借问,能斋与食;不...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之因缘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

参禅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

如何对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问: 众生习性难改,我下决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体有...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

回头阿弥陀佛像的故事

1082年2月15日晨,50岁的永观法师在佛堂经行念佛,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