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明一法师  2016/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来来回回总是与人说命运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好的事情。因为只有大家都在乎自己的命运,关心自己的命运,那么,大家才会向善、向上,直至最终成佛。自己虽然回答过多次,但是,只要有人问,自己还是乐意一次又一次地回答的。

命运的确存在,也是可以预知的,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改变。因为命运也是一个因果的过程,有因必有果。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果,今生行者是。”虽然命运可以预知,但是我们不要预先知道更好,这样才符合无为法的精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像禅者一样地对待命运——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命中可能有很多好的机遇,因为你预先知道而在等待,不去努力而错失良机;命中即使偶有小挫折,亦属平常,因为预先知道了,自己整天提心吊胆而疏于防范,结果变成了大的坏事。这就是说,预先知道了自己的好命运,因为不再努力,很有可能把大好事变成小好事,或者好事没有了;而预先知道了自己的坏命运中,则有可能因为害怕,而使得小坏事变成大坏事。

这是因为我们凡夫的惰性很大,总是不肯努力,总是希望好事全部归自己,坏事自己不沾边。所以还是不要去预先知道的好,按照无为法的精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和工作,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和收获。

根据因果的定律来看,有因必然有果,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因都会成果呢?不一定,因为所种的因要成为果必须有条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缘。我们给以前所种的善因施加成熟条件(缘),那么这种善因就会加快结善果。同样我们给以前所种的恶因施加成熟条件(缘),那么这种恶因也会加快结恶果。

这些条件(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行为,现在的行为是向善,向上的,我们就是在给以前的善因施加成熟的条件,让善因加快成熟结出善果,同时又种下善因;反过来我们现在的行为是向恶的,我们就是在给以前的恶因施加成熟的条件,让恶因加快成熟结出恶果,同时又种下恶因。

就好象我们有很多的种子,有罗卜、白菜、大烟等等。我们给罗卜施肥加水,罗卜就会发芽生长出来,同时我们又得到罗卜的种子;我们给大烟施肥加水,大烟就会发芽生长出来,同时又得到大烟的种子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只管行善必然会有善报。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也会看到行恶的人,却过得风光自在,而行善的人却灰头土面。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所种的因力量强,所以现在善报或恶报都会推迟成熟,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因为再大的力量也有尽的时候,一旦力量消失,那么过去所作的善、恶业又会还报。

大多数人就是这样,在顺境中常常忘乎所以,不知道应该继续行善,结果善报受完后还怨恨自己的命苦,然后修苦行图善报。就好比一个人小的时候家里很苦就努力学习,长大后有所成就,然后就腐败,受惩罚,然后发心出家修苦行图将来的人天福报。

生命就在这善善恶恶中轮回不断,烦恼不断、生死不断。所以我们出家人行无为法,断恶修善,修清净行,修无漏善法,不执诸相,三轮体空,最终出离轮回。就象永嘉大师说的:“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怎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去预选知道自己的命运,只管不断行善,能做到三轮体空更好,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的人天福报不断,甚或直趋如来之地。行现善、后善、究竟善,使我们的眼前乃至今生都得善报;尽未来际得善报;成就究竟解脱。所以不要去关心命运结果如何,对于命运只要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好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凡事推因验果,皆可论及过去与未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人爱拿自己的长处去揭别人的短...

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差别

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三业能感得百千种报应。有现报,现世...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又勿坐僧床席,轻侮僧故。 为什么?他是师父,他代表佛...

春节是吉祥的节日,应以皆大欢喜的方式来庆祝

在这新春佳节之际,大地上人们喜气洋溢。为了庆祝春节...

佛经中关于邪淫的果报和戒淫功德

节选自《欲海回狂》(白话)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师誉...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

半碗稀饭的故事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参加这个劳动,这叫普请,挂了牌...

福报不够,干起坏事无比顺利

真正有福报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不...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漫谈日常修行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

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不被他转走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

【佛教词典】目录

即列记书籍之标题、卷数、著者及译者名等之典籍。有关...

【佛教词典】八戒人在七众中之定位

子题:木叉八戒、终身戒、日夜戒、中间人、净行优婆塞...

念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也要感激观音菩萨

为什么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一念观世音菩萨就灵了?因为...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法施为重

菩萨行布施度的时候,是以法施为重,以法布施为最上等...

最值得怀念的近现代高僧们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

佛门里面也有出神吗

【原文】 或问:仙出神,禅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为也...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

供香的起源

1、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

准提菩萨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义

准提王佛母身黄白色,有种种庄严其身,腰着白衣,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