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努力工作,但不能混杂贪念

阿姜查  2016/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努力工作,但不能混杂贪念

佛陀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行为不能混杂贪念,应该是以放下与离欲为目标。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但是不可执着,这就是佛陀的教导。

不过这似乎很无聊,缺乏热切投入的诱因,世人做事就是为了获得某些好处——例如人们来看你,是因为你的医生或官员的职位,想要从你这里得到一些好处。一般来说,无论做什么,人们都想从中得到一些好处,贪爱与执着因此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我们则不然,我们秉持正见,善尽职责,勇于任事,因此可以生活得很自在。

如果你想正确地种树,收获果实,那么你应该怎么做?你只需要做你应该做的事:拿起树苗、挖洞、种植、施肥、灌溉与驱虫,这些都是你的职责。就是这样,然后就此打住,至于它长得快或慢,就不是你的工作了,这个部分你应该放手。你已经把树种下去,并好好照顾它,这些都是它成长的因缘,你不应该再想:“它什么时候才会完全长大?什么时候会结果?……”这不是你的事,是树自己的事。如果你想:“我已经浇水并做完其它的事,现在我应该怎么加速它长大呢?”那一点都没有帮助。它并非你的职责,你和树的关系是,你只需做好份内的工作,至于树的成长就看它的本质了。如果你这样想,就会很自在;如果你在辛苦工作之后,期待它一两天后赶快长大,那就是自寻烦恼。该放下的时候,就应该放下。

这就是造因,若是因不错,果也应该会不错,因为事出必有因。我们有我们的任务,所以应该尽力去完成,但是不应该执着,照顾好手边的工作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想去管树的任务,那就是自找苦吃。重点是,种好因,才会得好果。如果我们这样想,就会很轻松;否则我们将会越俎代庖,今天看树,明天不放心再去看,看个没完。

这就是所谓的“正命”,不过还是会有许多小事干扰我们。蚊虫会来叮咬照顾树的人,造成他的困扰。当事务繁多、人群杂沓时,会出现许多情况——像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等等——会在我们想将事情做好时,影响我们。

这很正常。例如,责难与称赞总是一体的两面,没有批评就没有称赞,没有称赞也没有批评,我们必须能够妥善应付两者。我们应该了解这些事情都是帮助我们,让我们清醒的。它们就是警钟,但是我们却不这么想。如果有人毁谤我们,我们马上气得跳脚,如果受到称赞,我们则心满意足。就像这样,我们不晓得它们是相依相生的。我们现在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是以前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对,直到有人从另一边来,指出错误的一面,我们才晓得什么是对的。这真的很自然,如果能够这样了解,我们自然就能放下。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思惟与修行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

从工作中创造人生意义和喜悦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没有做和尚,说不定已经做了木匠...

职场的战争

职场可谓众相俱全:有人积极奋进,有人打小报告,有人...

还重吗

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

开店遇到敲诈该怎么办

问: 弟子是淘宝开小店的,时常遇到碰瓷的、敲诈的买...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在家念佛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

人以爱欲交错,故心不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 一、...

【佛教词典】原始宗教

处于初期状态之宗教,存在于尚无成文历史之原始社会中...

【佛教词典】大师驱摈诸声闻众

【大师驱摈诸声闻众】 p0245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页云:复...

这样去念佛,即使堕于恶道也能往生

原文: 汝继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记。汝果真发孝心,...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

惟五更可以勾当自家事

李廌,是苏东坡的门生,他在《师友谈记》中记载了这样...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

佛并没有涅槃

圆教和禅宗是一致的,佛说的法是对机不同,目的都是明...

会观照的人,还怕人生会不圆满吗

佛教有一个修行的法门,名为观照。凡今日社会人士,不...

提不起极乐世界的乐,应当怎么办

问: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来极乐世界的...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

受持少法就能获得很多福德的修持法门

昔时,佛在海龙王宫,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众多大菩...

若布施者反感,义工是否造业

问: 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闇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

佛教新年祝福语

1、集曼陀之雅华,旃檀之凝香;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