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衍慈法师  2016/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肯承认错误,生惭愧心,深信因果,便要痛改前非,不复再犯。‘改恶行善,罪自消灭。’若能改过自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罪则消灭。忏悔有事忏与理忏两种,当知往昔所造诸恶业,要令不相续,必须立即回光返照,清净身口意三业,在佛菩萨像前礼拜、诵经,用各种仪式,尽情发露罪相,又或以立功来抵过,如喜欢讲是非的,现在不讲是非,用口来多念佛、念法、诵经;杀生多者,不再杀生,而去护生、放生,这是事忏。

有忏悔偈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说罪性本空,从心所造,心若空时,罪亦空,达到心罪二者,皆无自性,一切唯心造,这是理忏。

‘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病比喻诸过,汗比喻忏悔,痊解病愈,损解病减。明白善恶皆由心造,只须时刻反省忏悔,止恶行善,终得清净,好像得严重寒病的人,出了一身汗后,身体恢复健康,病去灾除。有的人口虽说忏悔,但没有改过,而且还不断去造恶业,例如很简单的小事,搞到一塌糊涂,很复杂,在一个团体里面,有这样一个人,你说多麻烦,谁会喜欢他?我佛慈悲,苦口婆心,教导我们要反省,不断检查自己身口意三业,并要积极行善,不管人家对不对,我一定要对,只要你肯用真心去忏除以前做的不对,以后不继续再犯,所讲:‘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每天改一点,很快就能圆满人格,做一个身心清净佛弟子。

叮咛语: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字,用于改过上,令人有决心及勇气去面对,并力求改进。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自省改过,是人格提升的重要一课。至于忏悔,更加重要,因为懂得自省忏悔,我们才不会重蹈覆辙,不然错误不改,误了的不是他人,其实是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

你业障都不大,大了你就遇不到地藏菩萨圣号了

占察善恶业报,我们每个人心里头都有一个小尺子,尺子...

说一句「我错了」

「我错了」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用嘴巴说出来。人...

被饿死的阿罗汉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乞讨为生,...

有什么障碍可以障住佛光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切的经典,只是一...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

不精进,业障很重该怎么办

问: 弟子不精进,业障很重。 梦参老和尚答: 你自己...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

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看看你学佛之后是否走对路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女性学佛后是否不能打扮

问: 女性学佛之后是不是不能打扮了? 法霞法师答:...

参禅、悟道、了生脱死

住宗门下的人,要行宗门下的事。你们要晓得:宗门下行...

【佛教词典】五台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凉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

【佛教词典】作骨牙角针筒戒缘起

亦名:牙角针筒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罗...

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

西方莲台的「三辈九品」

观无量寿佛经说。西方莲台有九品。今略说之。 上品上生...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一 礼佛(三拜,举香赞) 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

【推荐】爱女的离世,让我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顺境之...

把48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

学习净土经论要老实 要做钝功夫

我们在净土经论的学习当中,要老实。怎么样老实呢?比...

佛源老和尚禅七开示

禅七第一天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

警惕「卧室杀手」

卧室是我们修养生息、放松身心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在装...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问: 法师曾提到说,我们今生可能是八识田中众多的种子...

称诵佛号就是念佛吗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方式,它包括口称念佛与...

梵网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

圣严法师:把自我的立场放下

有一天,我在上课时说:「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