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净界法师  2019/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问:请问一下:师父提到第七意识对过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有执取。但是师父也提到说,对治第七意识,发愿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方式。但是发愿成佛或是求生净土,它是一个寄托在未来的思考方式,为什么对治第七意识它这么有力量?谢谢!

净界法师答:因为发愿本身,它是用第六意识的愿力来抗拒第七意识的执着。第六意识为什么要发愿?因为它虽然造业力强,但第六识有很大的弱点,它没有定性——“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他可能今天参加个佛三,然后回去就开始放逸;放逸以后他觉得不对,再来参加佛三。他经常变来变去。所以,你要让第六意识稳定性地上路,它必须要靠一个誓愿,要有一个愿力来主导第六意识。所以第六意识必须靠愿力跟空正见,才有办法抗拒第七意识。

诸位!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受戒吗?有人以为说好话、做好事就好了,但是如果你没有戒体,没有愿力,造善业就会进进退退。第六意识它虽然造业力强,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缺点是没定性,它很容易受外境影响,它遇到好的环境就正念分明,它回到家时就开始放逸。这第六意识就是这样子。

所以伟大的佛陀知道,只能够靠发愿来引导第六意识,否则你永远不是第七意识的对手。第七意识可专心了——“恒审思量我相随”,第七意识是一个非常专一的心识,它专门执着我,所以第六意识只能够暂时地调伏它。

但是如果你第六意识要相续地调伏它,就必须要把善念提升到善根,否则你永远不是它的对手。你不发愿的话,经常就是进进退退。你有时候很精进,有时候就退到没有学佛之前的你,你就是永远在那个地方,充满了不确定。

所以我们后面“应用篇”会讲到怎么去强化第六意识。会讲到两块:第一个,圣道门的菩提心跟空正见,用愿力跟空性来引导第七意识;第二个,通过净土门的忆佛念佛来引导第七意识。

当然第六意识也可以造善业,如果你只是处理业力的问题,那就比较简单,因为第六意识造善业问题不大。但是面对第七意识,如果要处理你的颠倒,从善业力提升到正念力时,那就不简单了。

因为你开始面对轮回、面对生死问题时,第六意识的力量就不够了,善念就不够了,那就是必须依靠善根了,那必须靠你的观照力、誓愿力,才能补强第六意识的弱项,对治它的不确定性。

因为第六意识很容易受外境尤其是感受的刺激,这个苦乐的感受一刺激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变。

你看我们在修行当中稍微遇到痛苦,我们就很容易退转:“唉呀,算了!反正打佛七,少一两天也没关系。”是吧?但是你说:“我发愿,我无论如何这七天一定要把它实践!”那么这时就已经不是对错问题了,你认为你要实践愿力,那就没有理由退转了。

这时你不能拜、要他拜,不能专、要他专!当你修行的诉求提升到誓愿力时,那这是超越感受了,你把它当作目标在实践。否则你这个前五识跟第七意识的我执加在一起,这个第七意识很会保护自己,我爱、我见、我慢、我痴,一旦这个“我”受到伤害,第七意识跟第六意识一抗议,第六意识就没辙了。

所以我们后面修行的这一块会讲到,我们怎么用第六意识,把它的弱项——这种很容易受到外境刺激的第六意识,怎么让它生根,让它变成不是一个花瓶的花,而是一个菩提的树,让它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向外调伏感受,向内对治颠倒。

当然,我们先要了解有漏,所以我们这边讲到缘起,先谈谈我们是怎么来的,先谈谈过去,找出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今生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后面我们再来看看怎么去开展未来。

所以唯识的缘起,它是谈你的过去,到底我们为什么会一次一次地在三界轮回,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当然第一个就是业力,业力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受到临终的善念或恶念邪念刺激,最后得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们讲到庚六识大圆通,识大圆通它的重点就是,不...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妙莲老和尚:人最折福之处是什么

就是嫉妒障碍!看人家做好事总是眼红、心里不是滋味,...

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问: 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界诠法师答:...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屠夫、妓女皈依佛后就能不堕地狱吗

问: 昔有某居士问,皈依佛不堕地狱,捨身后不堕耶,...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天将降祸于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

老子曰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拉弓...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

念这个咒可以给菜地除虫

今时有一些人,夏夜多蚊,便打DDT。种菜、种花生了虫,...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佛教词典】七慢

【七慢】 这是由根本烦恼慢心所开展而来。七慢是:一、...

【佛教词典】寻伺差别

【寻伺差别】 p1178 俱舍论四卷十二页云:论曰:寻伺别...

外界的打扰来自我们的内心

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毁灭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消灭,会消灭正法,两种力量: 一、恶...

圣严法师:最好不要当劈腿族

问: 劈腿族是爱情国度新名词,以前叫脚踏两条船,但...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

太虚大师:以佛教的道理来使人类进步

导语: 不明佛教真相的群众心理建设人间佛教,要先从...

念佛至诚恳切的心发不出来怎么办

问: 法师好。念佛至诚恳切的心不会发,不知道心在哪里...

生和死的四个层次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

「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

达摩大师:息诤论

夫法身至寂,近远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测。虚融妙体...

感恩天地之德

宇宙山河、天地日月、花草树木,都有生命。大自然有同...

圣严法师《从火坑里跑出来》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