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净界法师  202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教对于结果是采取认命,因为你逃避不了。所以这个地方是要你“知”,我们对痛苦的态度是了知,是觉悟,而不是要你去逃避或者去断除,因为也断不了。佛陀在讲痛苦的时候,鼓励我们去修觉悟痛苦的这种智慧。

第三个,佛陀亲自作证,说“此是苦,我已知”。佛陀已经如实了知了,表示这个痛苦确实是存在的,佛陀不是随便宣说,因为佛陀是亲自走过来的。

这个三界的逼迫性,我们一般分成两块:一个是三苦,一个是八苦。这个三苦是对整个全面的三界而言,把欲界、色界、无色界分成三种痛苦:

第一个,苦苦。苦苦,我们第一个观察。痛苦的果报是逼迫性的,这个苦苦主要是观三恶道的痛苦。就是说我们在念佛之前,你要先修观。我为什么要念佛呢?因为我没有念,没有仰仗这个佛号,就有可能会因为过去的罪业,到地狱受刀山油锅的痛苦,到饿鬼道受饥饿口渴的痛苦,到畜生道受系缚打杀的痛苦。所以我们从这个痛苦当中,先觉悟到三恶道的痛苦,这第一个。

第二个,是坏苦。虽然我们有善业,会创造人天的快乐,但人天的快乐有一个问题,它不能持久,总有一天会无常败坏。你看这个诸天,他到了八万大劫的时间,时间到了照样掉下来,所以他情何以堪?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这种寂静的状态享受了八万大劫,他死亡当下的恐怖跟失望是多严重!所以坏苦是非常厉害的。

人生最重的痛苦,不是说你没有东西叫痛苦,这不是痛苦。人生最严重的痛苦,是你得到以后又要失掉。你看那个破产的人,他受不了要自杀。穷人他不会自杀,因为他习惯了,他从小就是这样长大。但是你从有钱变成破产,很多人自杀。所以这个坏苦的力量是超过苦苦——这个失坏之苦!

第三个是行苦。这个行苦就比较微细,就是那种身心世界迁流生灭之苦。这个是一般打坐的人、禅定的人才发觉得出来,我们身心世界刹那刹那的流动生灭,相对于涅槃寂静来说,它也是痛苦。

这个苦苦、坏苦、行苦,从整个修学角度来说,我们的主轴在观察坏苦这一块,因为这一块是我们生命当中没办法体验出来,只有从智慧道理的观察。

三苦是针对整个全盘的三界而安立的,八苦是针对于作为一个人我们今生的苦。观察今生的苦,这个大家就容易了解。生老病死四个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跟五蕴炽盛苦。这个五蕴炽盛苦跟行苦有点像,也是生灭迁流的这种扰动相,安立为苦。

这个苦谛,为什么在整个四圣谛第一个是观察知苦——如实了知三界的痛苦?因为在临命终时,我们提起佛号,我们发愿,那么这个佛号的力道,它的动力,来自于你对娑婆世界的厌恶。你看有些人佛号念了很久,他那佛号没有力量,他没有力量,因为他根本没有出离心。不是说你佛号念得多,佛号就有力量,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一种出世的道心,就是说,当你不想要急迫地离开娑婆世界的时候,你的佛号自然就没有力量,这个不能勉强。

所以很多人说,我做功课念佛念到最后,好像只是在做功课,没有感觉,因为你都没有给佛号充电。你这佛号是每天拿来做功课,好像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功课而已。出离心,厌离娑婆,就是给每一个佛号充满了电,让他的佛号充满了坚定的力量——我一定要往生!这种力量来自于对娑婆世界痛苦的觉悟,没有其他方法,就背水一战,我决定不再来了!你这个佛号就有力量。

佛陀的慈悲,知道我们的心缘太多境会分散。佛陀告诉我们,你只要观察快乐的部分,观察它是痛苦,你的出离心就能生起。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当中,对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期待,就是我们的爱取是不一样。你看有些人,他喜欢财富,有些人追求美色,有些人追求房子,有些人追求名声。你先把你的爱取的方向找出来,然后观察它是痛苦的,先把你最重的爱取破掉。

娑婆世界最大的麻烦是说,它快乐中有痛苦,痛苦中有快乐,这个是最麻烦。如果我们把蛋糕跟毒药切开来,蛋糕放在左边的抽屉,毒药放在右边的抽屉,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就是说,人生如果快乐就是真的是快乐,痛苦就真的是痛苦,那人生就很简单了,人生的人际关系至少少掉一大半。人生最大的麻烦是它快乐中有痛苦,痛苦中有快乐。蛋糕中有毒药,毒药中有蛋糕,这个最麻烦。

我们好不容易过去生积集了很多善业,今生表现出来了,该是你享受的时候,但是你享受快乐时,发觉不是这么回事,你要付出代价。“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但是你不去享受快乐你又不甘心,人就矛盾了。所以说你只有靠觉悟,你就会想,我应该把带有过失的快乐去换取极乐世界永恒的功德,这样就对了,这个出离心转成一个往生的心。

所以佛陀要你观苦谛,是要你观察在你今生当中曾经让你有过快乐的感受,特别是一种美好回忆的地方,你要知道这些每个快乐都是有毒药的,因为它夹杂了烦恼跟业力。你能够把这个快乐当中的毒药观察出来,你每一句佛号就充满了强大的能量,否则你这个佛号就是没有力量,好像要往生又不想往生,就没有一个决定性的力量,你就是对痛苦的体验不够深嘛。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了。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真正的修行在修道。这个道,将来我们会讲到四念处。四念处就像一把刀子,如果三界的苦果是一棵树的话,刀子是可以把树砍断的。但是如果他力道不够,一个小孩子拿着刀,他是砍不断树的,因为他力道不够,他的决心不够。必须是一个大人,他有坚定的决心,才可以拿着刀把树给砍断。而这个力道,就来自于对痛苦的觉悟。

所以这个地方是——从一个世间的好人,要转换成一个出世间的道人乃至于往生的道人,第一个工作就是把三界的痛苦这一块把它观出来。你只要知道三界没有一个地方是一个落脚处,没有一个地方是安稳快乐的地方,你这个苦谛的观察就成功了。这是第一块,第一个功课,那么首先是对三界的一个果报的观察,三界的果报是不安稳的,是不能当作皈依处的,只能当一个暂住,一个过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现这五种相,命终决定堕入畜生道

在轮回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和地狱这...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

感觉爱情痛苦但又舍不得,该怎么面对

问: 感觉爱情的痛苦,但又舍不得,该怎么面对? 大安...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得不偿失,...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六度波罗蜜令众生远离一切苦恼得大自在

这个檀波罗蜜,就是布施,布施将来能得大富,能得大富...

想消除业障,最好拜佛菩萨

在《地藏经》中,世尊对普广曾说,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佛教词典】弟子众德圆满

【弟子众德圆满】 p0707   瑜伽九十二卷二十三页云:...

【佛教词典】佛三语

指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等三种佛语。又作三...

「拙」一点,人生就会比较平安顺利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

极乐世界的三种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

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问: 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界诠法师答:...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

惠空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

感情问题,从佛法立场来看,势必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

妙莲老和尚:人最折福之处是什么

就是嫉妒障碍!看人家做好事总是眼红、心里不是滋味,...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长假早已悄然结束,短暂的闲暇,似乎打乱了往常的生活...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