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首愚老和尚  2023/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指得很真确,这句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妙湛总持不动尊”转化了一切境界,降伏了种种的客尘烦恼,其中所谓的“妙湛”是说这主人翁真正清明,好比湖水清澈莹洁,湖上可以映照万物,实则却一尘不染,干干净净。

至于“总持”,是指主人翁一切念头都化掉,能所双亡,却具足了一切,其意与“妙湛”相通。另外,叫陀罗尼的咒语也称“总持”。你咒语一念一转,便转开了、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和妄念,达到能所双亡的境界,证得“妙湛”,一切具足,一旦这样,当然你的主人翁就真正庄严了,真正安然自在不动了。

“妙湛总持不动尊”的下一句是“首楞严王世稀有”。这首楞严王有一义是指楞严咒,它乃世间最稀有最难得者,而准提神咒也一样稀有,同样都能“销我亿劫颠倒想”,具有莫大的佛法功德。众生,我们众生不颠倒不叫众生、楞严咒好好持,准提咒好好念,可以化掉作众生的我们种种的颠倒妄想。

楞严咒也好,准提神咒也好,持到一个阶段,你便会感受到什么叫消业障、增福慧,什么是身心清净庄严,什么是身心解脱自在。身心清净庄严、解脱自在所表现出来的是怎样的境界?——皆大欢喜。

传统的丛林寺院,第一殿一进去就看到弥勒菩萨以布袋和尚大肚能容的造型在那里笑呵呵、喜孜孜地,对每一个人都一样。佛法要让我们一入到佛门就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就是一种解脱境界,无挂无碍。

那要怎么样才可以做到皆大欢喜呢?你要能有四大天王的金刚怒目,也要有菩萨的垂目低眉。金刚怒目不是光凶巴巴,而是代表自己要有威德来降伏我们种种的颠倒妄想,这样你自心才能达到垂目低眉的慈悲安祥。不如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登上大雄宝殿呢?

大雄宝殿是大雄大力大慈悲的清净地,入此地的唯有“妙湛总持不动尊”呢!逍遥独脱谁寂寞 要有贯彻始终的心,才能真入大雄宝殿。贯彻始终的心就是福报,也是智慧。佛教的丛林寺院不是为了每日做做早晚课而有的,那是全天候修行的地方。在民国初年大陆镇江的金山寺和扬州的高旻寺,给人的观感比较有这种修行的气象。

要走专修的路线不是那么简单,大多是头兴兴,尾巴就冷了,这就是没智慧、没福行。修到某个地段,有时感觉怎么这么寂寞,可是看看别人都去游玩,吃喝玩乐,你还能继续参禅的参下去、念佛的念下去,寂寞归寂寞,从寂寞中去发现独立的清净安乐,那你便又过一关了。

怕人家怎么看你、说你,怕人家说你怪癖没用,那只是藉口,主要是我们自己静不下来时,便更应知道自己该好好来享受寂寞。一个修行人懂得享受寂寞,这要有多大的福报和智慧啊!真正修行用功要纯,纯不简单。单纯、单纯,单纯到最后,难免会有“哎哟!怎么那么单调?怎么那么无聊?”的感觉,这是把将通的清净当成已到的无聊,不是很颠倒吗?所以我们谈空、谈清净法身,这要多大智慧才认得呀!尤其年纪不老大,年青有为时便静得下来,那才是不简单,那是宿世带来的根器啊!

人世间经过几十年,到了五、六十岁,世间看透透,才知道“啊!原来一切都是假的。”这时才想来放下用功,这较不稀奇。定力够的人,有根器的人,念到一个阶段,“怎么这么单调?怎么念都这一句,是在干什么?一这时正是到了加功可翻身之处,再单纯、单纯、单纯下去,且喜这世上将多一个识货的人。

四大假合谁不还古德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念头要死,非得把生死问题看开了不行,生死的问题都看开了,人生还有什么好妄想的?人生的妄想没了,自然清净心就现前。生死问题不过是你看过、经历过的这么一回事而已,没什么大了不起的。父母给我们这肉体,借我们用的,用个几十年而已,我们自己还有个无形的法体,它才是我们永久的如来本家。这个如来本家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生不灭,我们学佛就是要找到这个。找到这个就好办,心就安,心就无牵挂,来去自如了,一天到晚笑咪咪的。

禅宗的故事里有两个师兄弟,一个悟道,睡得很入眠,睡得咕咕叫,旁边做师弟的,心地未明,睡不入眠,他想:“人家明心见性,开悟了睡得那样,我这个生死没了的,怎么睡得着!““这样想当然也算是精进所致才睡不着觉,可是,更深一层看,却是自己绑自己。

所以要怎样了生脱死呢?这肉体是假的,“四大假合,五蕴非我”,我们所谓精进用功,就是要参透这句话,或以念佛持咒来破解自己对四大、五蕴的执着。《楞严经》告诉我们这身体属于地性的?骨,还给地大;这身体属于水性的血液、唾液,还给水大;这身体属于火性的体温,还给火大;而那风性的呼吸就还给风大。这样四大都还完了,有个东西还不掉的,“不汝还者,非汝而谁”那不就是你的“这个”,“这个”的你吗?你还怕个什么呢?找到这个就好办了,就可以安心睡觉,睡得不糊涂。

所以生死有什么好怕?一副臭皮囊死了,遇火就烧得干干净净的,烧剩一点灰,被风一吹,要收集回来都难。请问各位,这不是空?是什么?地也空,水也空,火也空,风也空,天也空,这个你能够看得这么清楚,那你自然就达观了,世间的事情还有什么放不下,想不开,而还一直妄想下去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

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 他说:我放不下...

临终能够记住这句话就有救了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就是老实念佛人。 老实念佛不容易啊...

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

「无常」道破整个人生

二乘人的切入点,第一个是无常。要是感受不了无常,那...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经书法宝迎请须知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

人生的七味心药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

学佛之通病

初学佛人,易犯种种过失,成为修学路上较大障碍,自己...

【佛教词典】铜柱地狱

以铜柱刑治罪人之地狱。指犯邪淫行、非处非时行、不净...

【佛教词典】三种顾恋

【三种顾恋】 p0180 瑜伽七十一卷二页云:复次有三顾恋...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 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位道友问我:如何...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

能治或不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

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我...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净心才能...

不要小看这五分钟、十分钟,三年下去就不得了

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出一个观念,它说初学者修学...

今世行净,后世无秽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刚度化了五比...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

三种念佛不能往生的人

莲池大师说,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