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界法师  2024/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忆念佛的功德或者忆念佛的名号,那这样忆佛,主要是对佛陀功德的一种观照,观照力。那念佛是对阿弥陀佛名号一种专注,“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你这两种忆念都具足,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现前当来”,“现前”指的是今生,“当来”指的是临命终,或者是现前,或者当来,你“必定见佛。”

当然这个“见”不是说眼睛去见,你跟阿弥陀佛就心心相印,感应道交,就跟阿弥陀佛,就能够得到弥陀的摄受,安住弥陀的光明当中,跟佛陀不远了,而且不必假借其它的方便,你就能够破除障碍,心开意解,乃至于往生净土。也就说净土的功德,只要做两件事情就好了:忆佛、念佛。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们今天身体什么香气都没有,就是一个标准的业障生死凡夫,身口意充满了烦恼罪业,但是我们临终的时候,那个明了的心,我们能够成功的放下娑婆世界所有的忆念,专心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欸,就像这个人,他没有香气,他经常跟香在一起,跟光明在一起,他就有香光庄严,他就能够成功的把香气、把光明转成自己的香气、自己的光明,就“转他成自”。所以阿弥陀佛的功德的转变的过程,只有一个方法:“忆佛念佛”。

古德的解释什么叫“忆佛”呢?“系心佛境,思惟观察”。“念佛”呢?“注心一境,系缘不散”。“忆佛”它是一种思想的改变,他能够忆念佛的功德,而把佛的功德加以思惟观察。当然佛的功德就是净土的功德,极乐世界的正报、依报的庄严,他能够正确的去思惟观察,而产生坚定的誓愿。这个应该包括了观照力、誓愿力,“念佛”“就是,一种专注力——“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

印光大师强调一句佛号念、诵、听,这是一种专注力。所以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提起佛号必须两种力量现前:一个专注力,一个观照力。这样子,你就成功的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就叫“香光庄严”。

它的这个转化有两种情况,“必定见佛”,第一个:现前。你可能今生,就能够得到弥陀的光明香气的摄受,比方说在梦中,《法华经》上说的“若于梦中,见诸如来。”其实你在用功的时候,拜忏也好、你在打佛七也好,你要注意你的梦境,因为这个梦境是不能造假的,尤其是你的第八识,得到你第六意识强大熏习的时候,你的业种子产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它会有一点梦境出现。当然你要能够见到莲花、见到光明,这都是非常好的事。或者是在定中,在寂静的心中,譬如说《大集经》上说:“至七七日,现身见佛”,这第二种。

当然最重要是临终,《阿弥陀经要解》说:“是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是“临终见佛”;或者说“当来见佛”,就是决定往生所念的佛土,见彼佛世界之佛,这是刚开始。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分段生死已了,便可任运见十方诸佛,见到十方诸佛,最后呢,“无明断尽,转识成智”了,见到自性佛。

有三种见佛的可能:第一个见到阿弥陀佛;第二个见到十方诸佛;见到自己的自性佛,三种见佛,三种功德。那见佛有什么好处呢?一、现前心开,多劫的业障,消融至极,心豁然开。那么当然这个是平时的感应,你多念佛,消业障增福报;第二个:当来心开。就临终的时候能够见到弥陀,听闻佛陀的说法开示,然后能够心豁然开,临终的时候的开悟。

这个忆佛念佛,把佛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说慧远大师,他在庐山东林寺成立一个莲社,带大家念佛,他的莲社当中,有一个居士叫刘遗民的居士,这个刘居士他除了持名以外,他兼修观想。他做两种观想,第一个光明想,这是很重要,《十六观经》的最重要就是这两个,一个是光明想。他先用落日观,佛陀的慈悲,佛的光明就很像那种夕阳的落日,它不刺眼,但是很柔和,你取那个落日光,然后再把那个落日光,把它当做佛陀的光明想,这第一个。

第二个是莲花想。在十六观里面,莲花想是很重要的观,它有静态的莲花跟动态的莲花。静态的莲花就是观想七宝池、八功德水,莲花在这个八功德水上面,漂过来漂过去、漂过来漂过去,这是第一个静态;第二个就是观想莲花跟你的关系,动态的莲花,作莲花开合想。你观想你坐在莲花里面,莲花是关起来的,你发愿以后,诶,然后一刹那间,莲花到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接着莲花打开,花开见佛,阿弥陀佛光明摄受加持你。这个是莲花开合,先在娑婆世界合,再到极乐世界开,你经常做这个观想。

这个刘居士,他就是除了念佛以外,他作光明想跟莲花想做了多久?做了十五年的时间。十五年后,他出现两件事情,第一个在打坐念佛的时候,他亲自见到弥陀光明出现来照他,照耀他身心世界,身心柔软,他觉得身心特别的舒畅柔软,这第一个,他在十五年以后,在静中见弥陀放光摄受。第二个在梦中他亲自见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而且还听到空中有人说:欸,你可以把这个水拿来吃一吃,他还真的把这个水舀起来吃,特别的甘美。这两件事情当然出现以后,他就知道他的净土因缘成熟了,后来没有多久就往生了。

我们现在要问大家两件事情:他为什么能够见到光明?他为什么能够喝到八功德水?他是一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没有佛的光明,没有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但是他真的接触了,就这两个事情。我们先不谈他往生到净土去了,就是说他往生之前,这两个因缘是怎么出现的?他没有做多大的布施,我们看不出他有什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六波罗蜜的资粮力,用这个资粮力去成就这种功德庄严,他没有太多的资粮力,他做了两件事情:忆佛、念佛,他在佛堂做两件事情而已。

就是说这个功德不是他的,他只是成功的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他找到了转换的方法。所以,方法是很重要的,虽然我们时间有限,但是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诸法因缘生,你今天掌握到一个正确的开关,你就可以把极乐世界的功德打开,你打开了。你今天碰到娑婆世界轮回的开关,你就流转生死嘛,这个很公平。这个生命有很多开关,看你去碰到哪一个开关。就诸法因缘生,你去忆念娑婆世界,你就付出代价,因为娑婆世界本身的问题就很多,你去忆念它,你就跟它感应道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回绝缘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点功...

四十八大愿——(第9愿)皆得神足飞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

这一辈子若不能往生,后果将会非常悲惨

这是生命当中的一桩大事因缘,我们今生能成办这桩事情...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

三界无安是火宅

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千里来书为栋墙,让他三...

积德才能延寿

【原文】 龙眼 宗伯陆公①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

【佛教词典】用水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萨婆多,欲作住处,先看水中有...

【佛教词典】莎髻

(杂语)不动尊之头发也,莎者草名。以莎草结发,故云...

【推荐】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

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的

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我们在生活当中...

居士在寺院挂单应注意的事项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称为挂单。这也是从行脚僧...

大安法师:转业改命的原理和方法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

观一切法都是清净无染的

这依法界观,观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净的。你这个观念...

阿閦佛名号的功德利益

阿閦佛(即不动如来)名号在经典中提及亦含无量功德利...

怎样面对生病

有人问:怎样面对生病? 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点认...

如何「境随心转」

问: 佛经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日所说...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圆满的德行,他的特质何在?佛化道德的...

梵网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1、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二》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天气很热,非常感谢大家仍然这...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