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每一念照顾好了,你临终就不用担心了

净界法师  2024/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每一念照顾好了,你临终就不用担心了

我们一开始在安住真如的时候,第一个先离一切相,先找到一念的清净心,它是没有相,但是没有相就变成没有作用了,因为心性它一定是即空要有即假,它一定要有作用的,才能够中道的真如。所以当你清净心现前的时候,下一个就是操作相状,就是因缘的一个引导。

那么你在十如是的时候,第一个,你会先看到你经常出现什么相状,你这个相状是随顺于娑婆世界的相状,还是随顺于极乐世界的相状?你这大概要先判断出来。我们净土宗的人会有两种相状:一个是来自于过去的人生经验里面留下的相状,这是贪恋娑婆的;一个是你在净土如理思惟学习,对极乐世界依正功德庄严好乐的相状。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做两件事:第一个摆脱过去的相状;第二个开创未来的相状。因为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即假”就是——你一定要有一个因缘所生法,你一定要有一个未来。所以当你要断恶的时候,从如是缘下手,你不能让它相续,你可以转念念佛。这个妄想、这个相状在里面产生相性体力作的时候,你要断相续心,不能让它不断地转下去。因为这个一转下去,可就把你未来的因缘果报给转出来了,所以你要断恶念的相续。

第二个,如果你这个相状是往生净土的相状,你要增长,让这个相状更明显。我们前面说过,临终的正念来自于平常的正念,如果你平常都没有运转净土的相状,你临终就不可能产生这种净土的如是相,不可能!那这个相要从哪里来?是谁给你的?

所以从净土的角度,你要消灭娑婆世界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你要增长净土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这个就是即假。当然这个相状最重要就是愿力,你不是单点的相状,你要有愿力来摄持这个相状。就是你把极乐世界的相状摄受出来以后,要一个往生的愿力来摄持这个相状。所以这个如是相后面有一个如是性,这两个是有关系的,你的愿力来摄这个相状,就是摆脱过去,开创未来,把握当下。

那么你每一个念头这样操作的时候,你就不要怕临命终怎么样。因为蕅益大师讲,先求一念相应,再求念念相应。你把每一念照顾好了,你临终就不用担心了,因为临终也是这一念。难道你这一念,临终还有其他念吗?你现在这个心情,难道临终还换一个心态吗?不可能嘛!

你的人生就在一念心,这个数据库就是代表你所有的资料,心外无法。你把这一念操纵好了,你就准备好了,其他没有了。就是“切莫痴狂向外求”,你不要以为离开一念还有其他东西,没有了,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其他就没有了。清净心跟你的愿力跟你未来的相状,你到底要去哪里,你把这个相状准备好,果报就会出现。

所以它只是说,你要去哪里,你都可以从你的心态去调整。我来生要做大国王,你就以一种增上的愿力去操作五戒十善的相,大国王就出现了,切莫痴狂向外求;你要往生净土,你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相状,在心中不断地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就出现了,也不用向外求。

所以,清净心是破除妄想,把妄想先脱落,这个“即空”是远离妄想;“即假”就是在操作因缘,这个很重要!那为什么要经过即空呢?因为你不把妄想先拨开来,你这个相状没办法操作,妄想会不断地干扰你。你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时候,妄想就自然脱落。这个时候就是你重新调整因缘的那个瞬间,就是你的关键!

你没有修即空,直接修即假,你修不来的!这个相状你要操作的时候,妄想不断地去刺激你,你没法操作的。所以他是用空观,先把妄想拨开来,这个时候是你重新修正你未来资料的时候,赶紧地操作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当然,你可能一段时间以后,妄想又来了,又开始要重新一次,再修即空、即假、即中,再重新操作一次,再把妄想拨开来,不断地重复,就是这样。就是每一念、每一念、每一念,先把一念做好,先求一念相应,你慢慢久了,就会念念相应,最后就临终相应,是这样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的...

【推荐】在忆佛念佛中破除障碍、增长福报

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你必须把你的生命完全投入到弥陀...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

念佛人同时获得这三大利益

信愿念佛,一则可消灭过去造的罪业,二可息除眼前的烦...

四十八大愿——(第6愿)皆得天眼彻视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专治想不开的21句话

1.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不要害怕...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

【推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

【佛教词典】粥

梵语 peyā 或 pejā。又称小食。即以少米多水煮成之稀...

【佛教词典】三种等持

【三种等持】 p0189 俱舍论二十八卷十七页云:契经复说...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功德宝山神咒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吃肉把尸体和绝症一起吃下去

随着科技发展、生活水准提升,许多文明病也应运而生。...

净土念佛与天台止观相成

佛法自汉流入震旦,前后所明,共为十大宗,欲求其洞彻...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

包容才能成就美满人生

林则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

往生成就四种不退

极乐世界的四土有特别之处,奇妙之处,就是四土也圆融...

五百彩女闻法记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

圣严法师《人人都有社会地位》

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

此生就是来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

四十八大愿——(第26愿)菩萨得金刚身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