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比丘的三层含义

净界法师  2025/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比丘的三层含义

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比丘是印度话,因为它含多义,所以不翻。含多少意思呢?含三层意思:

第一个,乞士。就是他一钵资身,无所畜藏,专求出要。我们从戒律上来看,佛陀他要出家人的修行方式,就是你一个出家人,你不要从事生产事业,这个从事生产事业叫做邪命。那你不从事生产事业,这个生活怎么办呢?一钵资身,你向居士来乞求,上乞佛法以资慧命,下乞饮食以资色身,就是用这个托钵的方式来维持生命。

这个托钵的原则,无所畜藏,就是你每天都要托钵,你不能够说我们今天多托一点,明天偷懒不去了,不可以。你有吃剩下的要布施给众生,不能够残宿食。今天托多了,居士供养多了,要把它布施出去,明天还要去托钵,无所畜藏。

靠着托钵生活,你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干什么呢?专求出要。就是你要把这个精神、体力、时间保存下来,一心一意的修学出世的圣道。这是佛陀在戒律里面对出家众的一个规定,一钵资身,无所畜藏,专求出要,这叫做乞士。

第二个,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这个出家众专求出要,是怎么修行出要法呢?主要的是正慧观察。

这个正慧观察,主要是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这个不净、苦、无常、无我的四种智慧,来观察我们的身心世界。

我们刚开始出家,只是对三宝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能够救拔我们,我们相信假借三宝的引导使令我们离苦得乐,就是这一念的信心就来到了僧团。出家以后也是依止这个信心来持戒,乃至于修忏、修福,这个时候,慢慢、慢慢也多少有一点闻慧,就如此而已。

但是对于内心粗重的烦恼,还是不能调伏。虽然不能调伏烦恼,但是我们对于业果的信心、对于戒法的信心,来勉强自己去遵从佛陀的戒法,刚开始是这样的情况。就是多少有一点闻慧,知道我们身体是不净的、是苦、是无常、是无我的,依稀仿佛有这么一个概念。但是烦恼活动的时候,还是随顺颠倒的思想,还是起烦恼。

但是起烦恼,不敢造业。为什么?因为有这个戒的摄持,就是刚开始有这么一层闻慧。但是我们慢慢、慢慢地专修出要,这句话很重要。你刚出家不要去做太大的事业,找一个寂静的地方,一方面听闻佛法,有这个解门;一方面能够修止观,实际的去操作。慢慢、慢慢地,你一次一次的听闻法义,一次一次用这种不净、苦、无常、无我这四种光明的智慧来照你的身心世界,你就能够对身心世界的这个不净、苦、无常、无我的真实相,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个时候,你过去的那个颠倒,这个常、乐、我、净的颠倒,就能够调伏下来,这个时候就到了思慧的程度了。

我们对于身心这种不净、苦、无常、无我要达到思慧的程度、达到胜解的程度,你就不容易退转了。不会说一点点风吹草动、一点点的恶因缘的刺激就还俗,不容易。烦恼多多少少也会活动,但是淡薄了,淡薄了很多。你看到这个不净相、苦相、无常相、无我相的时候,烦恼就淡薄了。

所以说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所以说调伏烦恼主要是要靠智慧,但是要以戒、定作基础,有持戒,有一点止的力量、有一点寂静的力量,在这寂静的心当中,以这个四念处来观察身心世界,慢慢、慢慢地调伏烦恼,不堕爱见,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是一个比丘的正命。比丘做什么事呢?就是做这件事情。

第三个,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这个魔王的心情,他是不欢喜涅槃的,他贪恋这个世间的五欲乐,他不但自己贪恋,他还不喜欢别人出去,希望全世界所有人,都陪着他享受五欲的快乐,这个魔王的心情是这样子的。这个时候有人发心受了戒以后,经过三番羯磨得到戒体,他就是往出世的圣道迈进,魔王非常的害怕、非常的着急,他的眷属又要减少了。

所以这个比丘受戒,也有怖魔的意思。这个比丘有乞士、破恶、怖魔三层的道理,所以就不翻译了,多义不翻。这个是指比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女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

问: 女众出家修行好还是在家修行好?出家对家庭有什...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

当前佛教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问: 您认为当前大陆佛教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如何加...

劝君早办修行路,莫为儿孙做马牛

在明朝,有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欲望来了怎么办?你需要这十五个退欲灵丹

对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你被淫欲控制将要手淫...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

弘一大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

受持八关斋戒时间短,但功德利益非常大

受八分斋戒,你可以不受五戒,但是应该还是要先受三皈...

【佛教词典】略教

“广教”之对称。又称略戒。以释尊成道后,弟子未犯戒...

【佛教词典】随逐苦中有九苦

【随逐苦中有九苦】 p1371 瑜伽四十四卷十三页云:随逐...

高僧得观音菩萨劝导,精勤修行净土法门

慧日法师,俗姓辛,东莱人(今山东掖县)。唐中宗时(...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

矮国王

微观人间片段,以小见大,说浮生,道世情,情到深处有...

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

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

鼓山韦驮菩萨显灵的故事

在福州鼓山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有一个韦驮显灵的...

「舍」时的心念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

【推荐】你有没有想到工作就是修行呢

以前常听到老师讲要放下,我并没有真正地领悟个中意义...

特蕾莎修女的感人箴言

01、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

寺院屋檐下为什么要挂铃铛

在我国一些寺庙等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这系挂...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这样算盲修瞎练吗

问: 弟子学习的途径为自学和网络听法师讲经,每日定课...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

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