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果规律与命运

2011/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果报分为:现报,生报,后报。现报即是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虐。桢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业”就是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业所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自己迟早总要受到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其实什么样的善得什么样的福报,什么样的恶得什么样的苦报,也有恰如其分的“ 因果律”。

佛说“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的业因,六道轮回则是十善十恶应得的果报。人生本是业果的相续,它把一个人前世所作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兴衰,都是业因的感应。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善恶的因业,也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经文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在世法是如此,出世法也是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

因果贯通三世;有些人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没有什么前因后果;人死后躯体便消灭,神识也飘散;有些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得善报,便怀疑因果,怀疑佛法。这是由于不明白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就是说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前世所种的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今身口意三业时时造作的业因,又正是自己未来应受的果报,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错。经文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间,“所作业”是自己所种的远因,远在百千劫前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指现在如果因缘成熟,“果报还自受”还得自食其果。

关于果报的早迟,大体有三种情况:

1.现报:即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

2.生报:即今生作善作恶,来世受福报苦报。

3.后报:现在作善作恶,到第二世,第三世,乃至百千万亿劫后,才受善报恶报。后报虽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果报的。所以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现在因缘又成熟,因此享福报。如果今生他不作恶事,福报就更好。至于他今生所种的恶因,也不会自行消失,将来因缘会遇时,必然会受应得的恶报。如像富贵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赌,任意挥霍,可他并没有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过如此下去,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的。

至于善人遭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罪业深重,而现在因缘(条件)已成熟,所以受恶报。如果他今生不行善,恶报会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种的善因,也并没有消失,未来必定会受相应的福报。如象一个重罪犯人,没有被立即处死,他有悔改,立了功;但是功小罪大,不能完全赦免,只是将重刑改判为轻刑。如能继续立功,积累的功劳又多又大,则不仅全部赦免其旧罪,而且还会受到奖赏,受到重用,获富至贵。

唐代玄奘法师的师傅,印度高僧戒贤法师,是那烂陀寺住持,戒行深严,德望很高。有一次他患很痛苦的病,甚至无法忍受,准备绝食而死。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多次做国王,做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来应该长期堕地狱受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法度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小苦,来抵消应该长期堕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能消除”。戒贤法师依照办理,后来疾病痊愈。

这种事假使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人们可能会说戒贤法师并不是得道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的人,还患这么痛苦的病,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是转为后报,重报变为现报,轻报;有的则是转为现报,轻报变为后报,重报。这一点必须了解。

由此可见,算命只是舍本求末,因为它并不能改变命运。只有深信因果,自觉的止恶行善,不种恶因,广种善因,才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业,培植现在和将来的福德。这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方法。真正造福于自己,造福于全家, 造福于人类。望君慎之,行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业重者感生于近边地狱的铁...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亦是个体立身成业...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

现在是过去的果,又是未来的因

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

手淫之人易被人轻贱的6大原因

众所周知,邪淫是很损福报的,贵人若邪淫,则会沦为低...

人体基因与业力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说,人的基因(DNA)决定其体型、相貌、肤...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今日诸位发心来皈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

【推荐】十全十美的投资方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手头有一笔小钱儿,却不知道该...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佛教词典】法句譬喻经

梵名 Dharmapadāvadāna-sūtra。凡四卷。西晋法炬、...

【佛教词典】二种却魔法

谓坐禅之人,正定未发,多有魔事,心生惊怖,破坏善根...

人生醒世妙语15句

一、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则愈安全,权势愈高...

弘一大师也崇信念佛

弘一大师以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

行善易命,邪淫丢官,都是如此迅速

有位福寿双全的老先生,少年时极其贫困,常常几天无米...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富了施,施了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

专修、圆修、杂修、正行、助行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表扬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从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婴儿必须经过足够的触摸,才能够...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