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寂法师:三种情形会让你生起退转心

大寂法师  2011/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学佛多年的居士为什么会在重病下对佛法失去信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85年台湾中部。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老修行者,而且是修持禅宗多年的资深居士,曾经度化过许多人学佛。他生前经常在佛教杂志上投稿,写得一手好散文,我也曾经拜读过他的大作。

在他发病期间,我曾和别的居士去看过他数次,对于这位居士由发病到往生这中间的心态变化过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这位居士患的是淋巴腺肿瘤,起先是脖子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长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疙瘩,颈部稍稍有酸酸的感觉,也没有特别去留意它。

过了几个月后,那个小疙瘩慢慢长大起来,影响到脖子的转动,这个时候,才注意到那块小凸点的动向。于是到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淋巴腺肿瘤。这个突如其来的恶讯,犹如睛天霹雳般地震撼了全家的每一个人。为了保住宝贵的生命,这位居士便四处求诊,找遍了全省有名的中西医,也求遍了全省显、密的名山高僧。后来由于误听某中医的诊断,服用秘方,拖了两三个月,不但病情不见好转,反而那个小凸点,越变越大,严重时,几乎掩盖了整个颈部。人也逐渐消瘦下来,最后只剩下一身皮包骨,随时等候着死亡的降临。

当这位居士费尽了所有的心力、钱财,仍不见身体有所好转时,一下子就对佛菩萨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一生打坐修行,弘扬佛法,应该功德很大,消除了很多业障。但是在他最无助、最痛苦,对人生失去希望、失去信心的时候,全心全意地祈求佛菩萨,祈求出家僧众用各种方式加持他,为他做一切的努力,绝症却不见丝毫的好转,没有达到他内心的愿望,换不回他宝贵的生命。

照理来讲,像他这种学佛多年,通达佛理的老居士,应该不会有这种对佛教、对佛菩萨失去信心的心理出现才对,而他为什么会在痛苦的时候,对佛菩萨失去信心呢?我们现在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在他发病的时候才四十岁,尚算年轻,那种强烈的求生意志,强过他对佛菩萨的信靠,所以才会在极端痛苦、极端无助之下,失去理智,一心一意地求生存、求长寿,暂时忘失佛教的真理,对佛法的信心。而且在他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之初,没有冷静下来,在恶因缘中得到佛法的启示,静心待死,死心念佛,求生西方。他仍然盼望会有奇迹出现,由于发心不正确,没有依照佛陀告诉我们的方法,在那个时候,去正观无常的人生,生命的缘起,把平常领悟修学的佛法,如实运用到病苦患难中来,因此才会有这种不应该有的心理出现,这也是一般的佛教徒常有的现象,也可以说一般人对佛法没有深入去思惟,深入去体悟,才会有这种错误、矛盾的心态发生。

我们通常说,缘起时就是修行时,尤其在一个修行者痛苦的时候,旁人更容易清楚地看出他平日修行的功力,对佛法的认识,真理的了解,到底到达什么程度?观念是否正确?是否从初发心学佛时,就踏上对佛法初步闻思的过程?是否经常去亲近善知识?在一人独处时,在夜阑人静时,在读经阅藏时,静静的、正确地去思惟、去研究经里深远的涵意?佛陀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告诉我们世间的真相?佛陀又为什么要从另一个观点阐释念佛往生的重要?佛的用意何在?我们真正学佛修行的目的又何在?什么时候才能考验出我们对佛法的认识与信心,是迷信还是智信?

像前面所说的这位居士,在还没有得病的时候,自以为对佛教是智慧的信仰,自以为对佛法、对真理有着很深的认识、很深的了解。却在患了无药可医的绝症之时,顿然对佛法失去信心,竟然那么不堪考验!

可想而知,佛法对他来说,只是日常休闲的一种兴趣而已,他只是当做一门学问在研读,佛法并没有深入他的内心,深入他的生命,并没有成为他唯一信靠的明灯。

二、闻而不思的学佛,经不起任何逆境的冲击与刺激

一个在家居士,于他的生活圈子里,因为事业、妻子、儿女以及许许多多接触的人事物,繁杂的琐事,不停地环绕在四周,因此很少有机会能够在阅读经典后,抽空去深入思惟佛法,探讨宇宙人生的真义。

只是知道佛经上有这样的记载;某位祖师说过这段话,某位师父叫我们如何去修行,却从来没有用心去体会过真理、发现过问题,参访过善知识,永远停留在闻而不思的阶段。这种闻而不思的学佛,是经不起任何逆境的冲击与刺激的。

从发生在这个居士身上的真实故事中,我深深地有一个感触,就是——没有经过对佛法闻思的过程,对人生闻思的体认,禁不起缘起时的磨练;没有经过种种人情、病苦、环境的变故与打击,是测验不出他对真理的认识与信心。可以说都是迷信的信仰,是十分靠不住的,不会坚固的,而且这种信仰是非常危险的。

在这个苦痛的人生中,一切的困扰,固然是我们踏上解脱之道最大的障碍,然而也是我们最好的“逆增上缘”。我所知道的另一位居士就是在妻儿反目的逆境中,力争上游,反而看破人生,死心念佛,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而现在这位居士,虽然在得病之前,是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但由于一念之间,求生的意志强而将佛法置之脑后,忘失了他以前所花多年心血学习的佛法,实在是可惜!后来听说他在过世前一个星期,神智比较清醒,得到一位明师的帮助,安祥往生了。

三、任何修行法门都以“正见”入门

因此,对每一个学佛者来说,“正见”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佛说无论哪种修行法门,倘若没有正见作依据、作向导,那么行持就好像没有双眼为指引一样,极可能会脱离正轨,偏离佛法,或者是停留在某种相似浅见的起步修学中。象之前所说的一位居士,便因为在生病期间的逆增上缘,体悟到人生无常,获得正见,又得到善友的鼓励,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心有所托,才能够在短短的一两年间脚踏实地的死心念佛,蒙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接引而往生西方!可以说是他的妻儿、绝症救了他的慧命,也是他前世有善根,才能够在最危险的患难中,彻底地抛弃情爱,一心向佛。

而这位染患淋巴腺肿瘤的居士,虽然平日专研佛理,但忽略了观察大苦聚集的幻相人生,没有时刻对佛陀开示给我们的无常苦空真谛保持警醒,未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唯佛是赖,念佛为乐。因此一旦面临生死大关,不能坦然自在,身心放下,仍然怀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有一线生机,也要和死神拼斗到底,这样贪生的学佛与一般没有学佛者求生的心态有什么差别呢?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个活生生的现实病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平常自己学佛的知见又不深入,不知道培养正见,就很难说有善根觉悟人生,舍弃情爱,死心念佛了。倘若我们平日不知道用功念佛,到了被病魔折磨时的极端痛苦中想要提起正念来念佛,是相当不容易的。

一个学佛者,如果平常没有正知正见,没有缘起正见作基础,不从闻思下手去专研佛法、探究人生。等到病苦时,宿业现前,想要再振作精神,重新研究佛法,探讨佛法的真谛,已经太晚了,来不及了!就是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念头恐怕也因宿业的牵缠,而提不起信心,终像这位居士一样的临阵失智,贪生怕死,迷失佛道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成人之美》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当淫欲心在活动时,你要回光返照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修持佛法的21种徒劳

莲花生大士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若你不...

每天辛苦奔波,为何还是达不到期望

问: 为什么有的人不用怎么努力就能生活得衣食无忧,...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

【佛教词典】第二静虑以上各有七种作意

【第二静虑以上各有七种作意】 p0970 瑜伽三十三卷八页...

【佛教词典】憍尸迦

梵名 Kau?ika。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又称憍支迦。...

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离开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觉每天一转身就是一个白天,睡一个晚...

眼明心却盲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谁是你的添柴人

一天,一个男孩从监狱里参观回来,他问爷爷:为什么监...

中国古代文人的护生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

信念的强大力量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种子。人这一生关键...

静坐的方法

至于问到静坐的方法有多少种的问题,据我所知,只有一...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孝顺自己的父母?

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和父母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直以来,...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