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2011/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与佛教之地、水、火、风四大种,能造说有相通之处。此为佛教东传以前,我国固有思想,广行儒、墨、道、法、兵、医诸家之间。汉代以后此说渐盛,更将之配于人生百般事象。五行有相生、相克之两义。

南北朝以来,五行说混入佛教,“提谓经”等以之配五戒,三种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则以配于五字、五佛、五智、五脏等。“大日经疏”卷四,配于信、进、念、定、慧等五根。又指菩萨自行化他的五种行法:即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出自《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主要为天台家所用,今略述其意于下:

(1)圣行:圣即正,谓菩萨依戒、定、慧三正行而修。戒、定、慧三行乃入圣之要行,故名圣行。

(2)梵行:梵即净,谓菩萨于空有二边无爱染,名为净。以此净心运慈悲,起利他行,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故名梵行。

(3)天行:天即第一义天,谓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名天行。

(4)婴儿行:婴儿乃喻人天小乘。谓菩萨以慈悲心,示同人天、声闻、缘觉小善之行,故名婴儿行。

(5)病行:病乃喻烦恼业苦。谓菩萨以平等心运无缘大悲,俯同众生,现烦恼病苦之相,化他利生,故名病行。

别圆二教于此五行之按配则有殊义。就别教言,圣行是地前之自行,梵行是地前之化他,天行是地前之内证,婴儿行是地上应善之外用,病行是地上应恶之外用。如是五行,前后隔历,互不融即,故又称别五行、次第五行。就圆教言,圣行、梵行是住前之行,天行、婴儿行、病行是往上之行。如是五行,非隔历之行,互相融摄,一心圆具无缺,修性不二,即一而五,即五如一,不即不离,不思议行,故又称圆五行、一五行、一心五行、不次第行、如来行。

(二)《大乘起信论》所举的五种菩萨行门:即施门、戒门、忍门、进门、止观门,详称五门修行。

(1)施门,谓施财、施无畏、施法。

(2)戒门,谓护持三聚净戒。

(3)忍门,谓安忍违顺之境,喜怒不动其心。

(4)进门,谓勇猛精进,自利利他,不受障碍恼乱。

(5)止观门,谓止一切境界之相,观因缘生灭之相,随顺奢摩他与毗钵舍那。止与观渐渐修习,不相舍离,双现前故,合而为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十供养的含义

一、香供养 香能通气养神,传达境界。燃香时,香自灭而...

礼佛三拜之含义

礼佛三拜之含义: (1)折伏骄慢心(2)见贤思齐(3)...

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

阿罗汉的三个含义

《疏》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

心律法师:戴佛珠的含义

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现在谁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

佛珠的含义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

「小年」的佛教意义

忽尔一年,小年又来了。曾经记得,年少时的故乡风俗,...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含义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中国僧服知多少

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是佛教僧侣最显著的标志 剃除须发...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

五戒与十善的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

五念门

五念门是《往生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一礼拜门, 身...

【佛教词典】五种通经

(术语)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之五法,而弘通经...

【佛教词典】众圣点记

佛弟子优婆离于佛陀入灭后结集律藏,是年七月十五日僧...

为妇换鼻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丽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

生死的难关才是真正的难关

把这座寺院修好了,本人刚好八十岁。在修复这座寺院的...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

圣严法师:不生病的人

有次德山宣鉴禅师病了,有人问他:「老和尚,连你都会...

果中有因,因中又有果,因果循环不停

有的人老了才得死,有的不老就死了,现在二十几岁死的...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学法时,学哪一法,心念就住在哪一法,要全心投入。至...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