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净界法师  2015/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讲是高标准哪!高标准!即便这个相状是一个佛陀的庄严相状,都不可以!为什么?《楞严经》上说,只要是相状的东西它会变化。你说佛相好,但是佛陀他示现也会老病死,也要衰老。佛陀相好庄严,那佛老了以后你就不学佛了!你看到僧团的庄严,到了末法时代,僧团开始不庄严了,你就受伤了!所以,你一旦是依相状而发心,你肯定因为相状的变化而产生挫折嘛。

佛陀在《楞严经》中讲出一个譬喻说:“你现在的修行是依止相状来修行,有一个相状来带动你,那表示你的善根是借来的,借来的就不是你的东西。”佛陀比方说:“你看,天空中有光明,这光明是怎么回事呢?跟太阳借来的!太阳走的时候,它把光明带走了。你看,树上的风在吹,它那个树叶在动。为什么有这个动相?跟风借来的!风走的时候,它就把动相带走了。”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检讨一下你内心的善根哪些是借来的,借来的是要还的!”

你今天拜佛的善根,一定要有一个很庄严的佛像,还有一个很好的供品,还要把冷气打开来,还有一个蒲团,你才可以拜佛,那你这个拜佛,是跟四个东西借来的,有四个因缘:第一个,要有佛像;第二个,要有蒲团;第三个,要有冷气;第四个,要有香花灯烛。那你临命终万一要缺其中一个因缘,你拜佛的善根就生不起来了。

所以这叫生灭性,就是说你的心不能是跟外面借来的。什么叫临终的正念?你要培养一种“离一切相”,就是说,我这个善根发起来的时候,跟相状都没有关系,我的修行只有一个目的:开显我自性的功德——称性起修。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所以,佛陀问阿难尊者说:“凡是你借来的东西,都把它还走以后,剩下的才是你的东西。”从大乘的高标准,一个人发菩提心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你有真如佛性,你必须把真如佛性的珍宝开展出来,而开展真如佛性的功德只有一个方法——发菩提心!用菩提心打开通往你珍宝之门。所以我发菩提心“我为了要开显我的佛性的功德,发菩提心”,只有这个理由是真实的。

在《楞严经》上说,这个理由以外的菩提心,全部不承认,因为靠不住。不管这个理由是多么的冠冕堂皇!说:“诶,我看到佛像而发心,这个很好啊!”是很好,但是不真实,因为你心中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便这个相是佛像也是虚妄,你发心不能有相状的。

当然,初学者我们就不要要求太高,你这个相状先陪你走过一个初学的阶段。但是你开始要从一个积集善业,到了生死的时候,慢慢地你要把心中的相放掉了,你开始要依真如起修了,人不能老是靠相状来支持你,因为相状是你借来的东西,临命终这个相状要还给人家的。我们刚开始可以“借相修心”,你暂时借一借可以,但是你把它执着成这个相就完了!就不可以了。

所以,为什么这个人会退呢?因为他是借四种相修行的:见佛色相发心,看到僧团而发心,借二乘人的修行而发心,或者是有善知识的引导而发心,没有一个是依止自己的“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而发心,没有!

如果你善根真的深厚,你就把你初学者的相放掉,重新发心,依真如发心。如果你现在还是“我心中还要靠某些相来支持我、来刺激我对三宝的皈依”,那你就把相状暂时保留,但是这个仅是暂时保留,你一定要知道总有一天你要提升到依止真如而发心。因为这个相状的发心,在《楞严经》说这叫“客人”,客人他是来挂单的,他有来要有走嘛,你要依止主人,就是你的一念真如本性。

这个地方讲本质而退失,就是说一个人会退失菩提心,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你的发心住在相状。

——摘自《菩提心修学述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

临终能够记住这句话就有救了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

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菩萨一发菩提心顿断五欲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胄轮。从...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

凡所有相,统统是实相

这个比喻要注意听,开悟的关键、常跟无常这个观念,这...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钱」字的含义

中国人写这个钱(錢)字,繁体字,一个金,那边是两个...

邪淫的可怕

人们都知道杀业非常可怕,却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们...

好人不好当,人善受人欺

有位居士见到我抱怨说:好人不好当,人善受人欺呀! 我...

不管做什么,都要想到三宝在加持自己

曾经有个年轻人,因为家中烧火做饭的原故,所以天天要...

【佛教词典】殑伽沙

(地名)旧称恒河沙。新称殑伽沙。...

【佛教词典】口*尔

(一)禅林用语。又作[斩/耳]、[口*尔]。诘问或一再叮咛...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

居士怎样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亲闲聊。当谈到居士时,这位父亲...

不应把生灭流动的心识,当做常一主宰的我

这个无我观蕅益大师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离彼前...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梦境对现实有没有某种隐喻的意义

佛陀很少给人析梦。析梦就是解梦,对所梦之境的分析。...

恶口的过患

一天,佛陀为大众开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缘。佛陀说:无...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

就这个回向心,这功德就大了

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

大安法师:寺院办超度,是否捐钱多功德就大

问: 有些寺院办超度大法会,分内堂外堂,里面收费千...

修修慈悲心

四大名山的菩萨各有所表:文殊菩萨表大智,普贤菩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