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肉体不过是幻化的因缘,为什么要贪著

如瑞法师  2017/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肉体不过是幻化的因缘,为什么要贪著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学习过龙舒居士的净土文。再读一遍,它的感受又不同的,就觉得真正地能够认识了自己。你看有些人,修行修来修去,修到最后很惶恐,真的遇到病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实际一句话说穿了,还是怕死。这就是我们没有慢慢地真正建立起来那种信心,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信心。

我们现在虽然出家了,如果我们的世缘还没了,那我们好好地珍惜,来做自利利他的事业。如果我们这个缘了了,那我们快快乐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这个肉体只不过是这么一段幻化的因缘,为什么要贪著?看一看那些祖师大德,乃至于这些大德居士们,能看出来他们的那份洒脱。

就像以前上课的时候也说过,为什么那些大德说不要认假成真,把这个身体当回事儿,每天这样那样地来满足它,从来都没有好好地关心关心自己的法身慧命,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色身来借假修真。应当利用现在得到的人身来好好地修梵行,那就是一定要觅得那颗真心。就说修行一回,一定要能够享受到修行的那份法喜。如果我们真能享受到修行的那种法喜,享受一分法喜,我们对世间的东西就会淡一分。对于这些东西等等,你就会想:只要我够受用就可以了。唯恐这些东西拿不出去。

如果我们慢慢地都能够想通了,就像我们读净土文一样,读一读对净土就会越来越有信心,能够好好地来念这句阿弥陀佛。实际慢慢地我们大家静静地思惟,不是我们知道得太少,而是实际应用得太不够了。

能够生活在一个有吃有喝,又能够这样地出家修行的国土,真的是不容易!大家真的要好好地珍惜,把我们的心真正用在修道上。这就是说,不出家就不出家,出家就要出好家,真正地要能够尝到出家的这份法喜。

不过我说是说,大家能不能听得进去,能不能真正地用在修行上,那是个人的事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的念...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必须让佛号有个家

那么我们上两堂课讲到什么是佛陀,那么现在这一科讲到...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有些妄想平常看不出来,临终才会出现

有些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我打妄想,我就转念念佛,有...

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很...

【佛教词典】假名宗

主张诸法仅有假名而无实体之宗派。小乘经部、成实宗即...

【佛教词典】他力念佛

“自力念佛”之对称。指全力投托于弥陀之本愿力,此时...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女人适宜喝的8种花草茶

玫瑰花茶: 味甘微苦,性温,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散瘀...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气的后果吗

谁是你最大的敌人?如何解脱? 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

把握每一次的机会

有个老和尚带了小沙弥去山里拾柴火,突然间小沙弥看见...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佛与提婆达多所结的冤结

昔时,佛与大比丘们一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当...

公平分配财产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企业

做企业家最需要知道两个词:一个是感恩,一个是结缘。...

倓虚大师《念佛论》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