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错乱用心

净界法师  2019/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错乱用心

我们在明白整个生命的道理当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跟“涅槃”两种根本。这地方我们分两大段,先说明修行者跟一般凡夫的过失,过失是怎么来的。

先看凡夫的过失。佛陀告诉阿难说,一切众生(这个地方的一切众生指的是造恶凡夫)——造恶凡夫是怎么回事呢?他从无量的生命当中——他的内心当中,就遵循着这三个轨则:

1、惑

第一个,颠倒。看到事情的时候,他先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他把一个染污的因缘当作清净的因缘。比方说,他认为杀盗淫妄是安乐的,他一直认为做杀盗淫妄能够让他产生快乐,起这样的颠倒。

2、业

第二个,他有这样的颠倒思想,遇到了因缘具足,他就付诸行动,造业了。

3、苦

第三个,自然。这个自然指的是果报。因为你有业,自然就招感果报嘛,地狱的刀山油锅的果报就会出现。

而这样的惑业苦就像一个恶叉聚,恶叉聚是一个印度的水果,它不生则已,一生就是三颗连在一起。

所以说,对一个造恶凡夫来说,他的生命永远活在一个恶性循环——起烦恼、造罪业、到三恶道去。三恶道出来以后好不容易得到人身,他又起了另外一个烦恼,因为他的习气还在嘛,他的等流性还在,他继续起烦恼,又造恶业、又堕落到三恶道去。所以他的生命当中永远是活在惑业苦的恶叉聚当中。这是第一个,凡夫的相貌。

第二,看二乘人,比较好一点。

二乘的修行者他修学四谛十二因缘,从苦集的流转门到灭谛的还灭门当中,他知道诸法因缘生而觉悟了我空的真理。但是他为什么不能够成就无上菩提乃至于别成声闻缘觉变成偏空呢?其实,他的心跟前面的心有点相同的地方,就是有所住——攀缘心。

只不过前面的凡夫是住在恶业,以恶业为住,他生命当中就是以造恶为根本,追求享受嘛。前面的造恶凡夫是以杀盗淫妄为住。他为什么要工作呢?为什么要赚钱呢?因为满足他杀盗淫妄的欲望,他住在杀盗淫妄当中,这种人是地狱种姓的众生。

那么二乘人是以空性为住,所以他是偏空,但是不能成就无上菩提的功德庄严。

外道以什么为住呢?外道、诸天魔王跟魔眷属,他是以善法跟感应神通为住。外道他也做慈善事业,诸天魔王修了很多的神通啊,他以神通跟善业为住,就变成外道跟诸天魔王。

也就是说,前面的三种人,包括造恶凡夫、造善的外道、那些做慈善事业的外道、或者是修学偏空的二乘人,他们的内心世界都因为不能了解到生命的两种根本而错乱地用心。就好像蒸沙,拿沙希望煮成美味的食物,但是经过尘点劫的时间,这个沙是不能改变成食物的。因为你没有掌握到一个菩提的根本,你就不可能会有菩提的果实出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要求因果的回报,因为真如会回报你

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就是说,圆...

心的罪源来自无明爱欲

人间最需要的就是爱,但是爱一有偏差,这个爱就会变成...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

脱离不了过去,就失掉了未来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

王女的觉悟

印度波罗奈国王的夫人生有一女,肤色金黄耀眼,头发绀...

圣严法师《别自己绑住自己》

如果凡事依赖算命,会让人的生命失去弹性,很可能每天...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如何对治妄想和外界干扰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

彭鑫博士:女性过度淫欲对身体的伤害

在中医看来,女性手淫和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阴精的丧失...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

【佛教词典】四生(二)

四生者:   一、自生 自此所生,此生之上,无复更生...

【佛教词典】出家四愿

指世尊初欲出家时所发之四种愿。即:(一)愿济众生困厄...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前面讲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

心开路就开

有一位父亲,生了三个儿子,由于望子成龙,所以平日对...

临终助念的几个重要观念

(一)临终关怀的实质 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跟弥陀感应道交

禅观是把心带回家;那么净土的人,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

法照大师劝念佛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

福报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当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块...

发毒誓的果报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

佛说鹿母经

佛说:过去,有一个鹿群,有数百只鹿,因寻逐水草而接...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