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净界法师  2021/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就进不了禅定了。这个禅定的浅深有四禅:

我们先看第一个初禅,看看初禅的相貌。

初禅,亦名“离生喜乐地”,谓行者禅定初成,内心已离欲界五欲,而生起初禅之喜乐。此中行者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心中犹存觉、观二种粗细之心理活动,是名“初禅”。

初禅,又叫作离生喜乐地。这个“生”指的是什么呢?离开了欲界的五欲叫作生,他远离了欲界五欲的需求。他身心出现什么呢?出现两种的感受“喜”跟“乐”。这个“喜”是比较粗重的,它是种粗重的快乐;这个“乐”是比较微细了。

在唯识学上说,这个“喜”跟“乐”就像一只鸟,一只鸟要飞到空中的时候,它振动它的翅膀,这个是比较粗重的动作叫作“喜”;它在空中飞翔的时候,它的翅膀只要保持平衡就好,那个就是“乐”。就是刚开始从平等的感受要生起快乐的时候,是先喜,喜是很粗重的。慢慢慢慢快乐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保持稳定的时候叫作乐,比较精细。所以他这粗细两种快乐都具足。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禅定初成。这个人他到过欲界定,到未到地定,最后才达到初禅,他也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修行。他要修专注,要调伏欲望,要减少饮食睡眠,有很多的功课要做。这个时候,他那个初禅成就以后,就不再需要前面的粗重的五欲了。一个人在修禅定的过程,他要勉强自己调伏五欲。但是他得到禅定以后,自然不需要五欲,因为他有更好的东西。

所以在因地的时候他是调伏,在果地的时候叫作脱落,他自然就不需要。所以他产生这种初禅很殊胜的喜乐。这个时候——“身心凝然”,第一个他是寂静不动;第二个,他身体会产生变化。前面身心凝然,是指他的内心状态是寂静不动的。这以下讲他的色身变化,他的毛细孔开始自动地呼吸。他是怎么呼吸呢?“入无积聚,出无分散”,特别的顺畅。

这个禅定人,在止观的书上说,他散乱的心慢慢地收回来。比方说,他注意呼吸或注意佛号——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我们一般是心光外泄,心的能量是散乱的,今天攀缘这儿,明天攀缘那儿。他把那个心的能量慢慢集中起来以后,变成一个强烈的水柱的时候,你的身体产生变化。

第一个,最重要就是身体那个地水火风,风大生起了,你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气息,从丹田开始生起,然后慢慢慢慢周遍身心,它会有一种很殊胜的气息。禅定的力量,那个气息改变就是一个征兆。所以一个人要得禅定,第一个先产生气,精气神的气。因为他的精神集中,所以他精力的能量加强,由精转成气,由气再提升为神,所以他的气开始生起的时候,这是禅定的最重要的征兆。他不需要靠鼻孔呼吸,他全身毛孔都开始呼吸,而且他的气息是周遍身心。

但是初禅也有缺点。他有觉观两种粗细的活动。这个觉观我们解释一下。

这个觉观是怎么来,为什么禅定的喜乐当中又有觉观呢?因为他是从欲界慢慢爬上来,欲界有贪爱烦恼,禅定是进不去的。你整天打坐,你只要烦恼没有调伏,你进不去禅定。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关卡。所以他必须要修观,观身不净。观察我们色身是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内相不净;然后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利用九孔慢慢排出来。所以他慢慢慢慢观察,我们色身是不可爱乐的,这个时候他对男女色身的爱取,慢慢地调伏了。

慢慢地他那个波浪调下来了,这个时候他才能由专注力跟不净观两种加持力,从欲界而进入到禅定。所以,他这个觉观是帮助他脱离欲界,进入禅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助缘。当然这个地方入了禅定以后变成累赘了。他前面透过觉观的智慧,从欲界把他带到初禅,但是他到禅定的时候,他这个觉观的波动对他禅定的寂静产生了干扰,我们到二禅就会说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这个心一动,身体也就会随着而动

何等是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

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

这个功夫成片首先是来自于禅宗参禅的一个术语。就是他...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

一念决定往生的信愿,才能感佛接引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

念佛摄心法从钝功夫做起

摄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标很好,你看一个演...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

肉食主义的逻辑悖论

从童年到成年,一遍又一遍地,大众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

人体内的毒素来源于何处

1、蛋白质产生的毒素 蛋白质摄入过量,不仅会造成肝肾...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

【佛教词典】袈裟五德

悲华经中说,释迦佛以前在宝藏佛之前,誓己成佛时袈裟...

【佛教词典】出世间道用世间道为助伴

【出世间道用世间道为助伴】 p0484 瑜伽七十卷十二页云...

参禅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人生不堪回首,不要再想你的过去了

蕅益大师提出三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

回头阿弥陀佛像的故事

1082年2月15日晨,50岁的永观法师在佛堂经行念佛,忽见...

嗔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的过患最大,它的果报是什...

湛山倓虚大师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

往生西方极乐与行德积善有关系吗

问: 尊敬的法师请问,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平时做...

印顺法师:人生究竟为何事

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

发财最快的8字咒

雨宝陀罗尼经比较长,我们只念咒心就可以。雨宝陀罗尼...

怎样保持觉照

起疑情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初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问: 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