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莲池大师  2021/1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原文】

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此“却之不可免”一语最极玄妙,处世者当深信熟玩。

盖求不可得,人或知之;却不可免,谁知之者?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求为?又求之未得,不胜其愠;及其得之,不胜其喜。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喜为?

又己得则喜,他人得之则忌。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忌为?

庶几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故知此语玄妙。

【译文】

荣耀的名声以及丰厚的利禄,这都是世人所竞相追逐的。而古时贤哲却感慨地说:“有人处心积虑谋求名利,偏偏无法得到;也有人得了名利,为名利所拘,苦于无法摆脱。”这后一句“却之不可免”最极玄妙,处世的人应当深信,并仔细地加以品味。

因为名利不容易求得,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至于有人苦于无法摆脱名利,这其中的滋味有谁能理解呢?如果知道名利有摆脱不了的烦恼,何必还要去苦苦追求呢?

有些人求不到名利时,心中非常难过懊恼;等得到的时候,心中又非常欢喜。如果知道名利有摆脱不了的烦恼,还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呢?

又有些人,自己得到名利就欢喜,若他人得名利,就心生妒忌。如果知道名利有摆脱不了的烦恼,还有什么好妒忌的呢?

因此便能通达明白,一切祸福都是自己宿世因缘所感召的,也不难明了世间万境都是因缘和合的空,因而对于事业的成败以及个人的名利得失,也就失去兴致了。由此可知“却之不可免”这句话确实玄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

吃沙而亡的比丘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星云大师:佛教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李木源居士的学佛心路历程

一、入佛因缘 我出身于一个乡村大家庭,有九个兄弟,一...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歧路指归

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

【佛教词典】俱支曩

(地名)旧称龟玆。国名。见梵语杂名。...

【佛教词典】八十随好

【八十随好】 p0079 瑜伽四十九卷八页云:云何如来八十...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

李连杰与圣严法师座谈记实

当扬名国际的影星,遇上宗教界知名法师,他们会碰撞出...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福报是用来修行的,不是用来享受

有道友问:自己从事股票业多年,感觉不务正业,但生活...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的八大愿

释尊告诉曼殊室利,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东方去,过五倍恒...

各宗要略——三论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张的学说,一部经论的理论系统...

本焕老和尚数十载慈善护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句话是本焕老和尚...

七种不退转之法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

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

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你说:...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

把握当下,做时光的主人

我们的人生总是向往着更高、更新的境界,所以,新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