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净界法师  2022/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我们从我们内心的相状,看到过去的因,也看到你现在面对的缘,也可以预测你未来的果报。这样子的一个整体过程,“如是本末究竟”,这个“本”就是你最初的相,这个“末”就是最后的果报,它是彼此是互相相应的,你有这个相,你未来就会有这个果报。我们从这个相所观察的,理论上是通于五阴,但是智者大师所说的“相”,主要是第六意识,就是想。五阴当中,色没有必要花时间,那只是个果报而已。感受你也改变不了,佛法不改变感受的。行阴跟识阴特别微细,你也改变不了。所以整个五阴当中,我们要掌握的是你的思考和想象。

你面对你的想象的时候,第一个你看你的过去大部分的时间是打什么妄想,你大概知道了。你看你一天当中的起心动念,你大概知道你前生大概都在想些什么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承当过去的。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有时候我想,一个人生命如果今生才开始那该多好?那很简单,才几十年,你能够产生多大的妄想?我们学佛难,就难在我们要承当过去无量无边的生命,这个就很麻烦。每一生都打很多妄想,都留下痕迹来,内心当中很多很多的想法。

当然过去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有承当,但重点是,你要怎么面对它?楞严经的思考模式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不管妄想怎么样,不要随顺它,它本身没有真实性的,达妄本空。楞严经没有要你去把妄想断掉,你动一个要断妄想的心,想跟它抗拒,那你就很辛苦了。楞严经只说,你不要住在妄想,没有要你去对治妄想!你不要不自量力去对治妄想,你不是它的对手。它无始劫熏习而成,你短时间的修学佛法,你不是它的对手的。所以你修行要有理观,不能只是用事修的。

第一个你不要住在妄想,要安住在真如。然后你去培养一个善念,来取代妄想。所以这个“调伏”就是开始培养一种善念,用布施的念头来取代,或者用布施的念头来调伏悭贪的心;用持戒的念头来调伏破戒的心;用忍辱的心来调伏嗔恚的心。

在观心法门当中,关键点在第一个“相”,你从相当中看到过去;第二个“缘”,即你今生的态度。

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他本来是学医的,他遇到一位算命的孔先生,对他说:你这个人很聪明,应该读书!你以后的功名可以做到县长。他讲三件事:一是你的功名到县长;二是你今生没有儿子;三是你的寿命不长,只活有到五十三岁。后来他很多的事情都被印证了,这个时候,袁先生就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都被人算准了。一个人果然不能摆脱过去,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所以他对于生命只有看一半,他只看到“我从什么地方来”,就认命。这部分当然对,但是一个人看生命,不能只看这部分,你还要看到“你将往哪里而去”。

后来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禅师跟他说:祸福由因,改变在缘,你不要老是看过去,你要看看你的未来要去哪里比较重要!他开始重视未来的时候,开始自我反省。他就反省,一个人要找原因,他向内心去观察,去找到原因:我今生的生命怎么会这样子?我为什么会短命?为什么会福报这么薄?为什么会跟众生没有缘,都没有人愿意做我的儿子?

他自己反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没有“容”,对别人不能包容。自己觉得自己很聪明,跟别人不一样,看不起人,他苛薄批判别人特别强,没有包容的心,太清高。

第二个没有“忍”,爱针对人。“忍”是针对事来说,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耐烦,没什么耐性,所以就造成他没有儿子,福报很薄的第二个原因。

找到原因后,他开始修正,往自己内心的世界,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大乘佛法都是用沟通的,跟自己沟通。你必须要回到你内心的深处,跟你过去的你沟通,强迫是没有用的。你看过去的我是颠倒的,造了很多业,打很多妄想,当然业该受的都受完了,问题是这个妄想留了下来。一个学佛的人,内心有两个你,过去是颠倒的你,现在是觉悟的你,一个是过去的想法,一个是现在的想法。

所以我们经常会矛盾,真妄交攻。没有学佛的人,他只是一个想法,他很正常。学佛的人很矛盾就在这里,经常是真妄交攻。圣人是没问题的,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清净的想法。我们在非凡夫、非圣人之间,这个过程是最麻烦的,两个想法。那你必须用觉悟的心跟它沟通,诶,不要这样子,我现在这样没有包容心,对事情没有忍耐心,就永远成不了大福报。了凡先生开始改变自己,他从相状观察得到了启示,开始从言语上对治,在人事开始包容,把胸量扩大,结果他后来生了两个儿子,这个便是花报就出现了。两个儿子都做官,他本来寿命五十三岁,结果活到七十四岁。他本来的官是做到县长,后来做到皇城的高官。

佛法认为“祸福由因”,这一块是没有错,但是你要同时看到“改变在缘”。这部分外道没看到,外道只会把你的命算出来,他没办法告诉你怎么改变的,这个改变就是调伏。用种种的善巧方便,让你的心有容有忍,往光明的面走。你心态改变的时候,你的果报就改变了。这个就是以空假中三观,来面对你的想法,来调整想法,这样你会从一个比较狭隘的、丑陋的五阴,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五阴,它的主导性就在这个“想”,从这个地方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改名是否可以转运消灾

问: 阿弥陀佛,请问法师,现在很多人不管年龄大小,...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

人体基因与业力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说,人的基因(DNA)决定其体型、相貌、肤...

想过好日子,千万别邪淫

邪淫的常见果报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隐形果报...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从佛法的角度看业力与命运

常有人问:佛教徒(或佛教)认不认为有命运的存在?答案是...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

积极护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 据经典记载,救护生命是...

【佛教词典】梵声

(术语)如来之梵音也。无量寿经下曰:梵声犹雷震,八...

【佛教词典】大慈

【大慈】 p0238 佛地经论五卷十页云:如来地中平等性智...

星云大师《行为平坦的道路》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在这里我们将有...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

为人处事当宽厚缓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

破戒人临终时想念佛却念不出

大家要注意!业果已成熟,业报一现前时,就没有办法免...

预防感冒十七字诀

感冒虽不算什么大病,但不注意防治可能引发其他多种疾...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

多闻佛法的重要

第一种,是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

不原谅别人就是不原谅自己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

临命终时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

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

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

印光大师有关放生的开示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

台湾医生30年淋巴癌自救成功:纯素和运动

作者简介:李丰,细胞病理权威、台大医院主治医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