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思善、思恶》

圣严法师  2010/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先要善恶分明,才能开始修行。善恶分明的人,是正直明理的好人,善恶不分的人是胡涂虫或是烂好人。孔子说的‘乡愿,德之贼也’便是这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对他来说,都是好的。善人看他,他是好人,恶人看他,他也站在坏人一边,这便是乡愿。因此要善恶分明,水火不同,各有分际,是人间道德的基础。

什么是善呢?善有比较的善,有绝对的善。我曾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他说:‘修不修行都一样,只要心好就好,任何宗教都教人存好心,我自问良心摆在中间,所以信不信宗教都一样。’

我问他:‘你的良心好到什么程度呢?怎么好法呢?难道人家冤枉了你,批评了你,误骂了你,你都不介意吗?当你遇到有人强行超你的车时,你不生气吗?或者有人连续地把你的客人抢走了,你不会埋怨吗?你就没有做过一桩不让太太、孩子们知道的事吗?连想都不曾想过吗?’

他连连摇头说:‘我又不是圣人,不是佛,不是神。’

我说:‘问题还多着哩!例如:你原来不要想的事,却不能不想;原来不想做的事你却非做不可;明知是不该说的话,你却说了;不想骂人,而你竟骂了人;不想骗人,但你偏偏会骗人。你能说没有所谓心不由己、身不由己、口不由己的经验吗?’他想了想,点点头,也觉得很有道理。

心好,如何好法呢?反正心事只有天知道,别人固然看不到,自己也未必觉察到。如果一个人存坏心,已经让人看出来时,他已坏到表面化。譬如害疮,疮已害到出脓、发臭、流血、溃烂,这种毛病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严重呢?绝对不是!乃是由小而大,自轻而重的。

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一念坏心不觉察,便可能渐渐形成人的一生心向。因此,有些人自认为是好人,实则未必;有些偏激的人,主张巧取豪夺,居然也有一番歪理,当其得逞之际,便真以为这是正道。倒是那些自认为自己的心很坏,老是想到坏念头,想做坏事,甚至做了坏事,想说坏话,而且说了坏话的人,倒可能是正人君子。为什么呢?他们谨言慎行,常常觉察自己做了愚蠢事,说了无聊话,想了歪念头,像这种能够自我检点、自我批判的人,还会不是好人吗?

行善,首先要对自己好,很多人往往由于只顾自己,虽然未想损害他人,结果却是害人又害己。人是自私的,这是生物的本能,摄取身外之物以营养自己,使自己生存下去,这看来是对自己好的。然而,当你发心开始修行以后,你会发觉像这样的自私,已是害人害己的行为,只要自觉尚有一丝自私心,便知道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别人。

很少有人故意陷害自己,但由于自私心的策动,却做了许多将受恶报的坏事。好像有人用石头掷击停在树枝上的鸟,结果鸟被击伤飞走了,而石头掉下来,正好砸在他自己的头上。鸟还没有报复他,他已经受到惩罚。结果他还大骂:‘死鸟、鬼鸟!’忿怒不已。他不知道在他的心中又造了另一重恶因,受到了另一重烦恼的果报。像这种自己犯错而又迁怒于他的情形,到处都可以看到。

可是,假如我到市区的街道上去问:‘认为自己是好心的人请举手。’街上的人很可能通通举手。如已听到我上面这种讲法以后,大概便不会这样认为了。

有一种人,样样都为自己打算,只知‘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一类人,并不太坏,至少他自己门前还有一条路可以走,以佛法的修行而言,是小乘的自了汉。但如果有一天清晨你开门,发现有死狗躺在你家门口,你为了避免麻烦,急忙将狗尸拖到隔壁邻居家的门口,自己装作毫不知情。碰巧你的邻居也跟你一样,也将门口的死狗偷偷地拖到别人家门口去;如果所有的邻居都是这种人,这条狗尸,恐怕又会回到你家门口来了。所以说,一个好人,不但对自己好,而且处处替别人着想。假使人人都对人好,我们这世界,便不会让你遇到坏事;即使有坏事产生,也可能转变成好事,你们相信吗?

大约在十年前,有位非常虔诚的居士,他太太上街买菜,不幸被出租车撞死。那位司机当然被拘留了,而这位居士亲自到警察分局为司机求情,他说:‘请不要处罚这位肇祸的司机,我太太被撞死,是她的业报,也是我们全家的业报。这位司机为何不撞别人,却撞上我太太?而我太太又为什么不被别人撞死,却偏偏死在他的车轮下?很显然地,这一定是有因缘的。我不求赔偿,也请不要判司机的刑。’当这位居士把太太的丧事处理妥当,又反过来照顾这位司机的家属,最后司机全家人都受感动而虔诚信佛。如果人人都像这位居士一样,世界上便没有坏事了。本来死人是桩伤心事,结果成为佛事。所谓佛事,是以佛法来教化世间人的大事。因此首先说:好人,应从对自己好,而后对别人好,最后,使得人人都成好人。

有善有恶是世间法,为善去恶是生天法。所以佛法中,戒十恶、行十善,是人天果报的有漏法。虽称有漏,却是无漏法的基础;不从有漏善法修起,修行便如空中楼阁。对人对己都有利益的人天善法,便是社会公益的福利事业,如修桥、铺路、挖井、开河、放赈、办学校、建医院、供僧、护法、造塔、营寺、印经等等。今世的努力,来世便能到天上享天福或在人间受富贵身。再上一层,自己修行出三界,也化导一切人修行出三界的佛法:自己修净土法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同时也劝勉世人念佛往生西方;自己参禅彻悟,也得劝导他人同修。小乘法虽仅自求解脱,却被大乘法视为‘被三昧酒所醉’的一群,不是究竟自在的解脱,因为他们尚执着世间为恶而出世间为善,所以出世之后,不愿再来世间度众生。禅的修行者即不如此,有人问南泉身后事,他说:‘到山前庄上做牛。’这就是禅的修行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星云大师《学佛要学吃亏》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时,得戒和尚若舜长老在教礼时...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

造恶与造善之间的不同反应

有一个人当小偷,过了不久。他看上去贼头贼眼、贼脚贼...

恶人尚且能往生,何况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

【推荐】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

圣严法师《爱语》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

决定临终往生的力量

佛教认为人过世之后,是依四种原则决定他的去处。 一是...

【佛教词典】六无为

【六无为】 这是唯识宗对无为法的分类。无为法,指非无...

【佛教词典】忏悔文

(杂语)普贤行愿品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三轮体空是从布施波罗蜜来说。三轮是哪三轮呢?就是我...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缨络;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从前...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问什么是修行,答: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问: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

问: 师父,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那...

对因果应有的正确认识

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绝...

关于施食的看法

关于施食的看法许多师兄因为害怕鬼神,不敢施食,甚至...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

丑脸人与丑脸比丘

自古以来,天下父母都是爱护子女;但是却也有少数人违...

成功人士的11个好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有人想成功地减肥、学吉他,也有...

悭贪长者的布施

昔日,在舍卫城有两位长者,一位名为最胜,一位名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