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舍利弗不成菩萨的缘由

证严法师  2013/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舍利弗不成菩萨的缘由

释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子中,是智慧第一的大尊者。以他的智慧能力来说应该堪登菩萨位,但他却常停滞在小乘的罗汉果位中,不进取菩萨位次。

原来舍利弗在过去生中,初发心修行时,发大心、立大志、做大事,并热衷实践他理想中伟大又神圣的工作,他发愿要学菩萨的施舍,即使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此后他施贫济急、救难扶危,做了许多慈济众生的事业,虽然家产尽皆卖尽,他亦毫不吝惜,直到身边寸物不留时,他施舍众生的心志,仍毫无减退,还是那么坚定好施。

可是他的家财用具都已舍尽施完后,他还能布施什么?此时他把布施物品的目标转移到自己身上,他恳切发愿:「我在布施中,得到身心解脱自在的快乐,虽然我身外物施尽,但我布施心犹感未尽,只要有人需要,我愿意将头、目、髓、脑、身体、手足等,布施给需要的众生。」

菩萨道难行 考验意志智慧

他的心愿志念及其所作所为,不仅受人间敬佩赞叹也感动帝释天,为了要考验这位发心人的意志及其忍力,帝释天即变化成凡间青年的模样,衣着褴褛显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并站在这位发心人必经的道路上等他。

当这位发心人走在路上时,远远看到一位青年站在路边啼哭,显得十分悲哀,他即走近并亲切地慰问他:「请问什么事情使您这么悲伤?能不能告诉我,让我帮你想办法解决困难。」青年人说:「不!我的困难谁也解决不了,谁也帮不上忙,说了还不是白说。」发心人很有信心地说:「世间没有不能解决的困难,你说说看,也许我有能力替你解决。」

青年人说:「你既然这么想知道,那我只好说,我家里有位年迈的母亲,数月前罹患一种怪病,痛苦难堪,我把家里所有的物品悉数变卖,请了许多医师为她治疗都不见效。医师说,要治好母亲的病,除非有修行人的眼睛做药引,不然母亲的病,谁也救不了。」

发心人说:「那还不简单,我正要布施头、目、髓、脑与人,我看你孝心可佩,我这就布施给你帮你解决困难。」话一说完,便毫无迟疑地伸指挖出左眼。青年人大叫一声说:「糟了!你这人也真是太性急,我要的是右眼!你也不问清楚就挖出左眼,怎么办?」发心人被他这一叫,虽然有些怪自己性子太急,但他欲布施眼目的心意仍坚定不移。

他安详地向那位年轻人说:「怪我自己没问清楚,但这无妨,世间形色假相我都看够,你要的右眼我可以送给你,让你治疗母亲的病。虽然我牺牲两颗眼睛,但它能解救一条人命,我仍觉得光荣。」说完后,又把右眼挖出送给那青年人。

青年接过眼睛拿到鼻端闻一闻说:「哼!这么腥臭的眼睛,我要的是修行持戒清净人的眼睛,你挖出来的这两只眼睛腥荤臭气,必定是戒律不精,我要它何用!」他故意用力把那两只眼睛丢在地上,还用双脚用力砰砰作响地跺踢,然后气冲冲地边骂边走,直到人影消失。

发心人损失两只眼睛又挨一场臭骂,心里觉得非常懊恼,数十年欢喜布施的心,就在这顷刻间消失。智慧高超如舍利弗,他在这一次的考验中就退缩大乘心,畏惧菩萨道难行,因此留滞在小乘声闻位中,再也不敢发菩萨心。

发无尽善愿 救无尽众生

其实,发菩萨心、行菩萨道,都不是很困难的事,难就难在不能保持恒久不退的志念及坚忍的耐力。学菩萨道经常都要接受考验,遇有困难险劣的环境时,要保持心无怖畏、志不退缩,要学佛陀的大无畏、大勇猛精进的精神,保持着向前迈进,切莫向后退转。

如诸位善德对慈济的热心,数年来都保持着始终一贯,赋以大慈悲心、大无畏的精神。始自每月捐款济贫,然后慢慢具足信心加深善念,对慈济起同情同感化慈悲为力量,挺身加入慈济委员行列,默默为贫胞们作依怙,为他们谋福、为他们设想、为他们分担苦难。

祈望诸位大德能永远坚持这分永恒长久的菩萨道心,常在苦难的众生中付出一分热心,尽一分力量,使贫老孤残不幸遭遇的人得到生活的依靠,则功德无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判断菩提心真不真

问: 师父,那这个菩提心真不真,有没有什么检测的标准...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学《法华经》对修净土有哪些好处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

佛不欺人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情迷痴爱恼人心

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跟随佛陀修行,比丘们都必须出外...

【佛教词典】心相

(一)指心之相状。有心内相与心外相之别。心之本性清净...

【佛教词典】释迦因中供养几佛

【释迦因中供养几佛】 p1456 俱舍论十八卷八页云:今我...

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

不用担心来生

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

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问: 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

本焕长老与印顺法师开解众生疑惑

现代社会把人的各种欲望都裹挟在里面,拼命刺激你,但...

别人给得起,但你的福报不一定能用得起

学佛一定要懂一些财富学,现在大家学发财,不学花财。...

「中道」的财富观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