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大安法师  2021/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无所得——无所有、不可得、自性空里面却有无量的功德,这些功德很多,概述了四种。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有时候叫有情觉,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菩提萨埵简称叫菩萨。菩萨是有情众生的觉悟者,这是从自利的角度来说。那菩提萨埵,还有觉有情,是以他的慈悲心来觉悟一切众生,所以叫觉有情。从自利角度是有情觉,有情众生的觉悟者;从利他的角度来说,这个觉是动词,令一切众生也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诸法的空性。

菩提萨埵,他要“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他要普度一切众生,他要积累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所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实际上是包含着菩萨的六度,但在六度当中以般若波罗蜜——第六度作为一个代表,那里面也含摄着前五度的福德,他也在修。但以般若波罗蜜作为先导、作为核心,“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下面就提出了四种功德:“心无挂碍”。我们烦烦恼恼就是心有挂碍,心有挂碍是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眼睛看到一个美色,你就挂住了,你就打妄想了,障碍就来了。见、闻、觉、知一切法都在挂碍。你有挂碍,就有你情感的投入,你的执著、你的行为。如果你知道连自己的“我”都是空的,一切法也是空的。这个“空”当然不是说什么都不干了,你知道诸法的空性,你就会有一种不执著、无住的智慧。你无住、不执著、不贪恋,当下你就没有挂碍。你认为他很真实,你去贪恋他,你就被他粘住了,就像蜘蛛网,你就被那个蜘蛛网扣住了、粘住了。

一个修行般若智慧的菩萨,心无挂碍,逍遥自在。由于心无挂碍,就离开了恐怖。如果心有挂碍,他就患得患失,他就一直在这患得患失当中忧愁、恐怖,负面情绪很多,得到了又怕失去,得不到要想办法获得,但人又有求不得苦,宠辱皆惊。如果你了解这些无我的空慧、诸法的空性,你就不会有这种恐怖了,知道一切都是梦中之事,都是不真实的,你去恐怖它干嘛?

在梦中一只老虎要咬你的时候,你在梦中认为这是个真实的老虎要害我的命。你在梦中都恐怖不已,在那叫救命,全身流汗。等你醒过来,你自己就哑然一声:“啊呀,这是做梦,我为什么那么恐怖呢?”因为在梦中你不知道在做梦,你在梦中不会以为那个老虎是假的,你认为它很真实。睁开眼睛你哑然失笑,当下也有老虎过来咬你,你怎么办?那是真实呢,还是梦呢?当下也是梦啊。

所以你真的是现量把握空性的本质,你就离开恐怖。比如说对死亡的恐怖,对疾病的恐怖,对天灾人祸的恐怖,对在大众面前自己胆怯的恐怖,这些你都可以离开的。真的是一个有般若空性的人,他不会对这个身体有太多的贪恋执著。要深信因果,即便是大难当头,你也是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它。都是在做梦,迟早会离开这个世间的,生命终究是要终结的。用什么方式终结这是业力,但我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这是说明我们有没有智慧。这是第二种功德,“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你“心无挂碍”,第二个是“无有恐怖”。

第三是“远离颠倒梦想”。这开发智慧啊,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见解都是颠倒的:生命是无常的,认为是常性;来到这个世间业力感召是苦不堪言,认为很快乐。无常计常,无乐计乐。不净计净,这个身体内外都是污秽的,还天天觉得自己很干净,涂脂抹粉。苦、空、无常、无我,没有一个我,执著有一个我,我执很强,一切以我为中心,这都是颠倒。那你有般若智慧,你会离开这些颠倒见。还有梦想,梦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最后一个最真实的利益——“究竟涅槃”。能够行般若波罗蜜,你能够得到究竟涅槃。这个究竟涅槃实际上就是可以成佛,成就佛果。一般谈涅槃有四种:一个是自性清净涅槃,一切众生本具的;还有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是声闻、缘觉二乘的涅槃,叫取证偏真涅槃;再就是无住处涅槃,又叫无住涅槃。无住涅槃是什么意思呢?不住在生死,也不住在涅槃,而由于悲愿慈悲力故,不断地去度化众生。

涅槃这个概念,其实在古印的外道也有,但是有它不同的解释。小乘也有涅槃的理解,灰身灭智,这是在大乘的佛法所要呵斥的,焦芽败种。大乘的叫大涅槃,或者叫究竟涅槃、圆满涅槃,他不是死寂的,他是具有着常、乐、我、净的四种功德的。所以你能够对大乘大涅槃,到了究竟圆满的程度,你就成就了大乘的佛果。这都是你依般若波罗蜜为先导修六度所获得的胜妙的成果,这样到了究竟涅槃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到了“无上士”,无与伦比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憨山大师《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

心中的石头

雪斋禅师去拜访藏门禅师。要告辞时,藏门送他到门外。...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心可以转业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令起厌离

于是无苦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

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

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

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

为什么净土法门,往生一法是这样的圆顿超越,胜异方便...

【佛教词典】二边

1、指常断二边见。无常误认为有常是常见;非灭误认为断...

【佛教词典】陈垣

(1880~1971)广东新会人。字援庵。为民国以来杰出之...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

人体内的毒素来源于何处

1、蛋白质产生的毒素 蛋白质摄入过量,不仅会造成肝肾...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

佛教的规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现象

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

童子欢喜以花献佛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天,和比丘们...

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诸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你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圣严法师:如何祈福才能有福

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

遥闻诸声音,而不坏耳根

虚云老和尚在他的传记里面讲一件事,我们可以知道他的...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星云大师:一半一半

我们经常看到报章杂志上将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两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