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为什么就碰不到高僧

2016/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为什么就碰不到高僧

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对修道人来是很不利的。大家都往别人身上看:这个人做得好,那个人做得不好,却很少看到自己。修道人需要保持宁静,学会慢慢地反观自己,而不是观察社会,那实在没有意义。

要知道,社会上的许多报道,跟你的生活实在没有关系,跟你的修行也没有关系。而这些报道中,有中性的新闻报道,也有比较多的负面新闻报道。现在的网络媒体,都喜欢报道负面新闻,因为关注率更高。

佛弟子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僧人破戒了,寺院太商业化,人间没有净土。几乎很多时间都容易被这些负面的信息所干扰着。这恰恰证明了,现在人福报很小。许多人不信佛,我觉得是正常的。老子说了:“上士闻道,谨而勤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真正的上士,他听了大道就去行,这类人是何其少的。下士的人,听了都是大笑之。大道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也有的佛子会感慨,说“我怎么都遇不到高僧了”。高僧像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太虚大师、弘一法师等老一辈的那样。

为什么遇不到,就是因为没有福报。而且哪怕你在他们身边,你也感觉不出他们是高僧。印光大师,他一辈子就躲在普陀山法雨寺闭关,念佛,写信回答别人。太虚大师他改革佛教,别人听到他名号,都头疼三天。而且大师他身前也受到诽谤,你跟他身边,听别人讲他几句坏话,你就走了。像弘一大师,很少接待他人,遇到别人找他,他就躲到房间里,他想清静。梦参老和尚回忆说:“你想让他跟你多讲几句,都很难。”还有虚云老和尚,跟在他身边,也是蛮危险的。他在鸡足山,李根源就扬名要抓他,在云门寺,他的几个弟子,被抓去活活给打死了。

许多人看到名气很大的师父特别恭敬,看到其他师父,就起傲慢心了。甚至有些居士,根本不承认僧宝的功德,自己发明一套,去闭关,拜忏诵经。更有的人,看了网上世俗人对佛门的报道,更加对僧宝失去信心,就想着“我赶紧成佛,看破放下”,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很紧张。

每个时代都有高僧辈出,只是你有没有福报遇到,有福报遇到,你不一定就会听他的。他也没有神通,甚至很普通,而且很会骂人。这时你就完全没有信心了。所以先不要问有没有高僧,先问自己是不是具足做弟子的本分。

因为人有信仰美化的心理,而现实总有些差距。所以有些人,总喜欢把自己的师父说成是神通无碍的。修行人有神通是正常的,但跟你成佛无关。所以许多人学佛,都喜欢贪便宜,走最快的路,希望师父用神通观察一下。观察了又怎么样,业障重还是得自己去消。

现在人修行就进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认为都没有高僧存在,不过尔尔。这就是我慢心。一种呢,总喜欢把自己上师,捧成神通无比,师父有修行,代表我也很厉害。这就是贪小便宜心,以及爱面子。

宋朝有个善昭禅师,他很有名气,所以慕名而来拜他为师的人特别多。他们觉得自己是善昭禅师的弟子,脸上特别有光。许多人不为了修道而来,而为了求名利而来。善昭禅师有次召集大众说:“弟子们,我昨天梦见去世的母亲,我感觉我亏待了她,所以就买了酒肉来祭祀母亲。”祭祀完了,善昭禅师就把酒肉都吃了。他的弟子见了,许多都跑掉了。

过了一个月,还有人坚持留着。善昭禅师就上堂表法:“这些人走了是好。《法华经》云‘此众无枝叶,为有诸真实’。”

佛开始讲《法华经》时,舍利弗尊者三请,佛陀开始讲了,他的弟子就五千离席。佛就说:“这些人走了也好,枝叶都去了,就剩果实了。”那些求名求利的人都走了,剩下的都是真心修道的。

这年头不缺少修行人,就看你有没有福报了。没有福报,你看不到修行人的美德,相反你会很容易观察到他的过失。而这一点,我们不知道是自己业障重,还以为别人没有修行,只有自己最厉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在哪里呢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

智者大师的生平与临终往生事迹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陈,河南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清朝玉琳通琇国师,俗姓杨,是江苏延陵望族。明朝万历...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谁是高僧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们现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门口,前...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此...

口业清净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为什么我们要打佛七? 因为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

三世因果的理解

今天继续探索因果,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

【佛教词典】观音义疏

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门人灌顶记。又称普门品疏、...

【佛教词典】近事律仪三支所摄

【近事律仪三支所摄】 p0822   瑜伽五十三卷六页云:...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

牛腹蓄乳

从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开一个宴会请客。邀请许...

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陈永寿问结局。菩萨示偈曰: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

孩子学习差怎么办

问: 我们家孩子10岁了,上2年级,现在在学校简单的加...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轮转的一种状态

敬爱的亲人们!人生在世,相聚总是匆匆,繁忙之中偶尔...

所言黑影, 非佛菩萨之影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

在这个五浊恶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脱

宗门教下,纯靠自力来解决生死问题。如果说在晋唐之际...

大安法师: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

佛不教比丘对在家人展现神通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

持诵佩戴楞严咒,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