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虚云老和尚  2019/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用不着看话头。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着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没处捉摸。

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着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易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谁”四字,最着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屙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复思理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

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拢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出不觉得坐在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做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哪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到这时真疑情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岐途。

(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去,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人会因此悟道的。

(二)这个清清净净、空空洞洞的境界,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单单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

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这是说的这个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所能表达的。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

所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

禅宗怎样参无门关

讲到参无这个法门,当年有人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

静中有工夫,动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

【佛教图片】六祖惠能大师画传

1、惠能大师(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中国禅宗六祖,...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问: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有什么特色? 我现在的教法...

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因果关系中的三种错见

在因果关系里边,我们推翻了三种不正确的见解。 第一个...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

【佛教词典】六十四梵音

如来的声音,有六十四种特别美妙的相,即:流泽声、柔...

【佛教词典】四孟月

(名数)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

唯此一法,皆于现生往生西方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

锡杖功用与功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星云大师《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晚安!我今天想从教学...

憨山大师:念佛与参禅

学佛没有其他伎俩,也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生处要熟,熟...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

戒香

仙人山中,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味。在树...

慈悲语二十条

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违缘很多是不是学佛没加持力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可违缘很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