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净界法师  2023/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没有着地。六祖大师是明眼人,他一看就知道“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会产生这么大的憍慢,你心中一定有所得,有一种功德相在支持着你,一般懈怠凡夫还不敢憍慢。法达法师说:我没什么本事,诵经三千部。《法华经》诵三千部不容易,就算你精进来说,一天让你诵一部,你要诵十年。

但是六祖大师跟他开示说:你没有真正的诵《法华经》,你是心迷《法华》转,你只是在《法华》名相转。因为他把诵《法华经》当功德,他没有把《法华经》消化成道理,产生内心的一种对治。所以他诵《法华经》第一个生相,产生执着相,有为法的执取。第二个增相,他认为功德增加。第三个净相,对净法的清净相。

六祖大师跟他开示以后,他开悟了。开悟以后,他讲出一句话说:“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世狂。”说:我以前在诵《法华经》的时候,心随境转,只是把《法华经》诵过去,没有把它会归到内心的对治,总是以一种有所得心,把诵《法华经》当功德想。有功德想,你内心一定有一个自我,因为这个是我所,最后你以自我为中心,夹带很多的功德,那就把自我提高了。

就是说,诵法华经没有错,错在于他内心当中,没有产生对治,所以讲“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六祖大师开示以后,他回光返照,其实诵经的目的是产生观照力。最后他要离开的时候,六祖大师说:你现在有资格诵法华经了,因为你现在是心悟转法华了。

我们在读《楞严经》的时候,十卷读得很辛苦。海公说:你读《楞严经》,不要那么辛苦,反正它十卷的经文,你把每一句话,消归到身心世界就对了。海公说“佛陀讲经,不可能离开身心世界说法。”好象他讲这个名相,讲得天花乱坠,其实都是在讲你的身心世界。大家想想看,佛陀绝对不会离开身心世界来说法。

他告诉我们二个观念:第一个,什么是杂染法?什么是功德法?这是第一个重点,他让你分辨清楚,什么是杂染相?什么是功德相?第二个,怎么从杂染相变成清净相。就这二个重点而已,一个是理论,一个是方法。我们观念一改变,诶,真的这样。

其实学《摄论》也是这样,它有十科,无著菩萨所说的话,你把名相投射到你的身心世界,你就会产生会心的微笑;你不投射到身心世界,用心外求法的心情,心迷法华转,那你读起来就很辛苦了,就像在读世俗的书一样。你能够把读的法,往内心去观照,那你愈读愈有味道,所以这是一个心态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

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我喜欢五台山那片湛蓝的天空。更喜欢它的祥和与宁静,...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

就是为了这最有意义的一喊

净土缘起的第六大缘起,就是染土本空。为什么要说净土...

真假故乡

战国时代,有一位在楚国长大、原籍燕国的人,年岁增长...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中国人养孩子,都知道穷养儿,富养女,认为教育男孩要...

念佛起止仪

一、礼佛三拜 二、念赞佛偈一遍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

什么是「普贤行」

壬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

【推荐】造佛形象能获得多大的功德?

优填王承佛威神之力五体投地顶礼完佛足,右绕佛三圈,...

【佛教词典】有漏世界

(杂名)即三界。为一切迷惑众生之住处。...

【佛教词典】业

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

人的相貌是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

【佛学漫画】西天极乐世界

轮回苦海茫茫,能够获得人身已然是个奇迹,就像梦中的...

印光大师一句让人目瞪口呆的话

印祖文钞中有一篇《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开篇第一...

多念无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我经常念这句话。希望...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只教用功法,莫炫己境界

川中每出异人,有刘某者,皈依宝一法师,宝一庵中有湖...

他头顶智慧光,行走撼寰宇,摄念佛人行归净土

他曾是无诤念转轮圣王的第二王子,与父共同发愿建立净...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

圣严法师:从有变成没有

无常的意思就是,没有的能够变成有,可是相对来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