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菩提树下成道

2014/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菩提树下成道

菩萨坐菩提树下,以慈忍力降伏众魔。时值二月七日入夜以后,菩萨全身放大光明,于甚深禅定之中,思惟真谛之理,于诸法得解脱自在,进而悉知过去生所造善恶诸业,累世轮回之处、生身父母、妻儿眷属、贫穷富贵、寿夭祸福、种姓名字等,一切历历明明。

菩萨观诸众生无始劫来流浪诸有,遂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思惟:‘一切众生若无善知识救拔,则始终轮回五道业海,头出头没,不知出离之道;执着虚伪不实的我及种种境界,横生苦乐……’,如是直至上半夜尽。

中半夜时,菩萨以天眼观察世间,无量众生所受之苦及造作之因,悉如揽镜自照般明彻清晰,不由悲悯慨叹:‘三界之中,无有一道真正快乐!’继而于下半夜时,更微细观察众生之性,推寻无始以来众多生死循环不已的缘由:‘何以众生有老死之苦?’自出生那一刻起,即注定将一步步迈向老死,故知老死以生为根本;唯有离于生,方可免于老死之苦。’

‘生,又从何而来呢?’菩萨思惟:‘一切生命的开始,既非从天而降,又非自然而生,皆是仗因托缘而有;由于执着欲爱、色法、无色法,而造作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有之业。’进一步,‘欲有、色有、无色有’从何而来?三有之业从‘四取’而来,包括:欲取(贪取色声香味触等五尘之境)、见取(妄计取着五蕴之法为我见、边见等)、戒取(取着非理之禁戒)、我语取(取着我见、我慢之说)。然而,‘取’从何生?‘四取’皆从‘爱’生,因有爱憎而生执取。

菩萨又继续思惟,‘爱’从何而来呢?爱由‘受’而生,而感受从根尘相‘触’而来。‘触’由‘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而入。‘六入’从何而生呢?‘六入’从‘名色’而生,于胞胎中形成六根。

又复思惟:‘“名色”从何而生?’‘名色’由‘识’而生。由于识神入胎,与色质组成具有情识之胞胎。那么,‘识’从何生呢?‘识’由念念迁流、造作之‘行’而生。复观‘行’之所由,则起于‘无明’,因不觉而起心动念、造作种种业行。

菩萨了悟,一切生死流转既从无明而起,若能破除无明,则行无由造作;‘行’灭则无造作意‘识’;‘识’无妄动则‘名色’不生;‘名色’不生则‘六入’不生;‘六入’不生则‘触’无从生起;不相接‘触’则无有感‘受’;无‘受’则不生‘爱’憎之心;贪‘爱’不生则无所执‘取’;‘取’灭则不致招感三‘有’之业;三‘有’灭则不‘生’于三界之中;无‘生’则无有‘老死’之忧悲苦恼。如是逆、顺观察十二因缘,证缘觉之圣果。

至下半夜,入金刚喻定,破无始无明。此时天边晓光乍现、暗冥褪去,菩萨心中亦放大光明,一切习气、业障尽净无余,具足圆满一切种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释迦牟尼佛初成道,心中证知:‘“八正道”即八圣道,三世诸佛如实履践、得趣涅槃之路。我今亦如是成就佛道,智慧通达,一切自在无碍。’此时大地现十八种瑞相震动,天地之间祥和澄净。天鼓作乐,梵音相闻,香风徐起,祥云处处普降甘露,园林里花果刹那间丰盈成熟。空中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等落英缤纷;七宝莲花涌现,环绕菩提树周匝,遍满三十六由旬。

诸天奏众伎乐,一路梵呗赞颂、散花烧香,执种种庄严宝盖幢幡来迎,遍满虚空欲供养如来。天龙八部护法诸神恭敬供养,亦如是端严盈满天际。此时,一切世间有情心中慈爱充满,无嗔恚恼害之意,见到如来成道诸多瑞相,皆欢喜雀跃、无有疑惧。个个心意调柔、舍离憍慢,降伏悭吝、嫉妒、谄曲、欺诳诸恶。五净居天人离喜乐之根,获致更胜殊妙禅悦。

地狱众生苦痛顿消,暂得喘息,无比欢喜。一切畜生不再弱肉强食、相互戕害;饿鬼悉得饱满,无复饥馋渴念。世间所有幽暗之处,皆得日月普照光明。

由于大圣法王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大转法-轮,以无量智光,照破众生无始劫来痴闇无明,众生闻法修习,得以业消智朗,了悟本具的自性光明。

释迦族先祖甘蔗王,其父昔日舍弃国城王位、出家学道,得仙人五神通力,又勤修十善,生于天上。此时先王乘神通力,至菩提树,于虚空中合掌、欢喜赞叹:‘我甘蔗族裔中,出了一位断除诸漏、成一切智之圣者,为世间作眼目,真是殊胜啊!’

得值佛世,人天一切有情莫不欢喜踊跃,唯有魔王愁忧往后徒众锐减,忍不住兴叹悲怆!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四》

省思:

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为救拔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世尊慈悲示现成就佛道的过程,上半夜、中半夜至下半夜,于禅定中如实观察‘苦、集、灭、道’四真谛及十二因缘之理,从生死流转门入圣道还灭门;以正知见破惑证真、开启人天眼目,照破无始劫来烦恼障蔽,为众生带来离苦解脱的智慧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陀一天的时间

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

佛脚被刺的宿世因缘

释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园精舍时,有一天早晨,世...

学《法华经》对修净土有哪些好处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新参四问

一日,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学僧一见...

粪窟夫妻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韦驮菩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

【佛教词典】心波

(术语)谓意念相续不绝,如波浪之叠生也。释惠洪诗曰...

【佛教词典】马加持

加持病马以祈求平愈之修法,为日本中古以来修验道者所...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

星云大师:世间最困难的战争是内心佛魔之战

众生颠倒,往往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若无代表正义的韦...

倓虚大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

念佛一定要「念兹在兹」

我们很多人念念佛,念念佛这个心就会像野马,就往外跑...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感应道交

问: 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

系心一缘,久习则成就

《大宝积经》云:【佛言,文殊,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

论人当取其长,做事先审其害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人生有些苦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

清福难享,感到不安就是业障发现

咱们现在是末法时期,感这十善业道的众生要生,他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