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宏海法师  2018/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二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请放掌。

各位今日有缘的莲友们,大家下午吉祥。今天是我们《观无量寿佛经》的第十二讲,从这个一路讲来,我们一直在讲这种观法,不管是讲观法也罢,讲这个《观经》也罢,或者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会讲这个净土的专题。但是讲着讲着我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我们如何来听经闻法,然后听以致用,就是有时候确实有一些担心,希望我们就是听闻,特别是听净土一门,听完了消到自己的身心世界中,然后把这个心提在经文上,这样来用,也就是说,至少不会就是说觉得说陷入到一种听经的窠臼中,好像说每一次,今天又讲法了,谁来讲,讲什么。然后是择人、择经、择这个时间段的这样来听,轰轰烈烈的、热热闹闹的,好像反正过了那么一个多小时,可是对于经里面劝诫、提倡、策发的这种心力,我们没有得到。

所以说一直我希望就是我们来听经闻法,听经闻法是这里一个暂时的共修,一定要把这个听完的这个受用要转型,大家记住,有时候因为我们听法,听得觉得有几句相应了,好像这一节课就觉得有一些心开意解的感觉。但是一定要把所有的这个内容转型到你的心念中,心地中去修。要提这个念、要观这个法。其实说实在的,虽然这里佛也讲到了说这个凡夫心劣,可是我们凡夫心劣他也要讲缘法,如果有的人跟这个确实有缘,这个缘分怎么来确定呢?你比如说今天咱们都坐在这里,我们一直在学习《观无量寿经》,就这个缘法已经体现了以后,就足以说明我们确实跟它有缘,有缘的话,必然能够连带出一个什么样的确定呢?就是说肯定我们在观的时候,要比不太相应、不太喜欢或者也没机会来听《观无量寿经》的人,在修观的时候要比他们强,这个大家一定要有自信,就是由于我们跟它有缘,就足以说明这个缘分说,在这方面的能力肯定要超越于一般的人。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回去做过一个尝试,但是至少我坚信,因为我自己也有这个心路历程,我从一开始信净土法门,学修净土法就带着观想,就始终有时候,我记得那会善根显发的时候,在读研究生两个法师住一个屋,躺在那个上下铺上,晚上躺着躺着就,前面我那会儿作意的是侧躺着,刚好我对的就是西方,在法源寺在禅堂里面住着。那会就感觉到躺着躺着你没有想什么,好像阿弥陀佛自己来了一样。这个倒不是说多么的神玄,就说明过去在这方面,这个种子有。种子有如果你缘法上,就这辈子努力的加强上,你再往进入住的,它成长得快,所以有时候像我们有这个修观习气的人,光念佛确实有时候很难,在那方面不如这方面深入得快,这就是说法无定法,就是药没有好坏贵贱,就看你能不能治病,你现在得的这个病对症下药了,正好把这个病症给摸透治好。

所以说就是希望大家在听这部经典,而且确实这部经典,我一直也说了,确实不好讲。我看古德们给作注的时候,他没办法称性发挥,称性发挥得太走了以后,他就没有回到这个观法上,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就这么读一遍,甚至如果大家能心力跟上来的,就算咱们至少这十二讲,我看差不多有十五六讲的话,就算极乐世界遨游记吧,就在极乐世界能大家一起在那结伴而行,去这么转一圈。至少最次也达到这个效果。

我不知道你们看过曾经有一个《极乐世界游记》吗?有看过的,确实有个人说,他到了极乐世界,然后还哪里是上品上生的,下品下生的,有的在地上的飞不起来的等等都有,一切情形都看见了,这个倒是不确立,但是在《净土十要》里面,确实写这个《西方合论》的袁宏道他们三兄弟,其中有一个就是晚上梦见普贤菩萨的,他说是普贤的哥(普慧),就是当时给他讲,到了极乐世界的这个情形,确实说已经往生到那儿了,非常殊胜,所以千百年来这些感应多的是,如果诸位有机会的时候,去择的看一下《净土圣贤录》,《净土圣贤录》里面从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开始,乃至这个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觉明妙行菩萨,还有从东晋的慧远大师开始,包括印度、东土,所有的往生的祖师、居士甚至还有动物鹦鹉,都有往生的在里面有记载,特别激发信心。

那么今天我们依然开始,今天的内容不多,有两段,是指的第十二观和第十三观,但是这个第十二观和第十三观我们起观的时候,确实两个最重要的篇幅,大家翻开经典到这个第十二观,也就是三十二页,上面来看。前面我已经讲了阿弥陀佛,这种庄严的色身光明,还有观世音,大势至,两位侍者菩萨,一生补处,那么这样的情形,从第一日落到开始大势至菩萨观足了以后,这里就要开始叫做第十二观,普观,这个普观待会我们看就是它的篇幅很短,可是这个普观,是一个什么呢?可以说是扫后一盘,最后是一个决定性的把境和心相结合的一段文字,所以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先来读诵经文,大家来看: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这是这一句,那大家发现了这有一个细节是什么呢?前面都是说见此事已,就是观成了以后,再下一个。这里讲到的什么见此事时,这个东西有时候,如果你心没用到这里的话,可能比较难理解。什么叫做见此事时,当起自心?因为发现了吗?前面的观想,不是一直给大家讲,都是我们把心往境上靠,是吧?所有的十二种观法,到这里十二种,前面的十一种观法,都是说境是怎样怎样的,但是一定要把心送到那个一个一个的境里面,去这样不断的去巩固、组合、长养,那么这里的时候就是说,前面送心观他境的时候,慢慢慢慢心境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越来越近,那么前面的境是一个又一个的境,一个又一个的观,现在已经观的差不多,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就等于说你基本上有了一种叫做总持的能力了,就是同时把前面的观并起。

在这种情况下,你看见此事时,当起自心,这会儿就是顺势把自己的心念往这里安住,让它们合二为一,合二为一怎么合呢?你看这里讲到的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前面一一观成就的时候,没有总汇地去普观,那么普观成就了以后,还没有观想自己的生,生到极乐世界,去亲见这个境界,这个时候就是当起自心,但是虽然是心,连带着就是我们的身。为什么呢?下面讲到了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去生呢?一定要我们的身行,生于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呢?于莲华中,结跏趺坐盘腿坐着,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这是什么呢?就是并非说,前面所观的境界,一一个顿然就俱足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什么呢?也要把我们往生的心,成就到观的这个法中,那我们诸位揣摩一下,这里其实它隐带了一个什么法?就是抱着我一定要往生的心,也去那儿成就了。

你看当起自心,这个心是什么心呢?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愿之心。当起自心,信愿之心往西方极乐世界去靠,因为你观法已经俱足了,这个时候就要往那儿靠,靠的时候怎么样呢?你看就是作莲华开合想,确实在净土的圣贤录里面就记录过,有一个祖师他什么也不干,就天天观想自己坐在极乐世界的莲华中,莲华一会开了,一会又合了,一会又开了,一会又合了,不断不断,就后来他修净土,成功往生就靠这个法,原来他这里也有经典的依据。

那么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大家看,虽然现在是让我们想,一旦往生了以后,到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形,莲华开了会有五百色的光来照触我们的身,眼目开想,先是莲华开想,第二个是眼目开想是怎么样呢?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这就属于说,把自己的身心往所观的境里面安置了,安置的时候,就要演习你从极乐世界莲华中化生出来的那一刹那,你看首先是五百色光来照,照完了以后,你的眼目必然开,开了以后就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所有的依正二报都在演说妙法。

记住这是咱们到时候从极乐世界,等极乐世界有你的时候,从莲华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你要做好思想准备,见佛菩萨满虚空中,你可不敢到时候吓坏了。特别这里有一句话叫做什么: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大家发现了这叫与十二部经合,首先了解,十二部经知道吗?好像讲过。

十二部经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部就是一个顺口溜,回去可以查一查,十二部经怎么来的呢?就是把三藏经、律、论又划了十二个,用另外的一个层面把它划成十二个部类,叫做十二部经,通常咱们就说的三藏十二部。这里的一个关键字是什么呢?合!你要完全跟,就是演说的这个妙法,你开始极乐世界出来了,你不是到了这个他方的国土里面,错认为极乐世界,怎么样就看它依正二报演说的妙法跟十二部经吻不吻合。

再一个就是你所观的观法、所观的境界要跟这部经典合不合?讲到这个合了呀,我打个小段,什么叫做与十二部经合呢?经典里面讲的道理,大家知道吗?它是佛当时由称性,以佛的境界流露出来的,假借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的圣典,所以他里面所形容的境界一定是诸佛的境界,所讲的场景一定是佛眼中的场景,所说的法门一定是从凡夫保证正确修行,持之以恒能够成佛的法门,所以在这三点上,绝不会有错。那么由于我们对于经典,我以前还常说的,像戏论一样,你看古人的经典,首先都是一行一行的,我们这样点头点头的去首肯,现在我们的时代都属于横版,都要摇头摇头的去看,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缘起,就退了,就必须稀释了,就必须妥协了。

由此我们想到,我们现在有时候听法大家知道吗?往往生出一种错觉,觉得说既然要契机契理,那么一定要深入,要浅出,要我们能听的懂,听不懂了你讲的这个,当然深入浅出,契机契理这是对的,可是我们不要忘了,有时候我们是作为借口,你不好好学,说听不懂,这不一样。大家想一想,经典因为确实很多时候是古文,比较涩,那我们听的时候,尤其是古文简洁,又是有时候就是这个言简意赅,所以它好像一个词,四个字组的一句话里面,就有很多意思,你听了一下,不是我们通常现在人熏习的常态,习惯性的这种表达,一听就听不进去,没意思。

就不去跟经典合了,明白吗?我们现在下意识地,希望经典跟我合,法师们讲法一定要跟我合,这个一块的居士们一块讨论佛法,你说一会,你这个文绉绉的太深奥了,我们听不懂,不去我们去合,一定要跟我合,我执太重了,就不想学。我记得我那会儿,刚研究生毕业碰到个同修居士,也是完全是生瓜,生的,直接入到佛法来,那会儿呢,一开始我这不是读研究生,佛门里边泡惯了,老讲佛法,就爱说佛言佛语,我有时候有一个词叫做什么?相应。我说这事我不相应,或者这个,我说你不要弄了,我这不相应这些。他就一开始,宏海法师你为什么要讲什么相应不相应,你就是这个事你爱不爱?喜欢不喜欢就得了非要说相应。

他就觉得这词对他来讲太拗了,他不喜欢说。终于打交道多了,我记得那会儿,还一块结伴几个法师,他护持着去西藏,拉萨,整个藏地区游了一圈,回来突然某一天他自己开口说,哎呀这个事我特别相应!他就会了,所以为什么叫多闻熏习,他合到这儿了,合到这儿来了,你习惯性的语感语境里,你表达这个时候,他就是这么一个精准定位,你一旦合上去,你就下意识地就跟这个心法,这个境界就投进去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说,非得说让我听得懂,很可能是你不好好学习,你说你基本的因果,比如说四谛,阿罗汉的,十二因缘,缘觉的,这些基础知识我们要懂得,十善业道你总得知道,五戒是什么你总得知道,你不能我说十善业还要给你一条一条地解释半天。所以这就是说明我们的心要不断不断的跟经典合,你看这里与十二部合,要我们去合,不是经俯首跟我们合,一定要与理合,要与经合。所以大家这一方面,就是我们有时候常说见地见地,知见知见,就是在这个方面要注意一下,而且还有一个,为什么呢?一旦只追求与我合,一定会久而久之马上就心生疲厌,为什么?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你听着听着听几回还可以,听得多了,根本就不在话下了,甚至有时候,也许我现在讲上句,下句说什么,大家听的久的人就知道,那这样的就是因为你的心始终没有往上攀,没有走,如果你的心再往上走了,你是,比如说在仰视的时候,那慢慢你修得高了,就平视了,再修得高了你就俯视了,一样的话在你的合中,你就会怎么去跟它合,你有自己的境界,自己的观点,认知了。这个东西你产生不出来,一定会疲厌,久而久之就放松了,不去听了,不来学了。所以你看这里讲的与十二部经合,我们做一个广泛的这个领解一下,给大家讲,就是要这方面有认知。

下面再看: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大家看到,这里就开始等于说,我们就是把这个普观,为什么要普观?就是刚才给大家说,这个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已经差不多修全了,修全了以后,就开始进行这个普观了,自己在莲华中,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所有的情形我都能一一作观。大家发现了这一观里面有一个什么?我用一个通常的俗词来表达,就是进入什么阶段呢?进入试运营阶段了。前面我们一个观一个观法,一个次第一个次第的观,还没有就是等于说,一样一样的把它置办全了,先放在那儿,就等于说一个一个放在那儿,等着什么呢?就在这一观里面进行整合。

你看先是把所有的境界,等于说自己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就闲的时候,置的下的那些观法,现在忙的时候就要用了,你前面的这个地观、树观、宝树观、楼阁观、七宝池八功德水观,乃至华座观,西方三圣,那你往哪儿生?就要往这些依正庄严中生。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已经把它要组合起来,灵动起来,整体的,就当真好像我们就生到整体的极乐世界一样,你看我们刚才看那个动画片,那么假如果前面的观法如同幻灯片,幻灯片啪、啪一个一个的现给我们看,那么动画就是要你自己在身临其境要把它灵动起来,这个观法就是有这样的作用,在这个功德,所以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

到第十二观的时候呢,就等于说,可以这里讲到的,你看功德,是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如果你修到这个功德了,大家,告诉诸位阿弥陀佛常住其顶,你自己没有天眼、圣眼,你不知道,圣人来看见了,阿弥陀佛就如影随形就在那儿,就在你的头顶,西方三圣,如果你修到这个。就等于说你现在进不进那儿,已经到那儿了,所以大家设想一下,你看就是我们的这个心念平台。

那我们每天观想,每天观想,观想观想好不容易就把娑婆世界给修成了。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可是这个念起我们再往回,就极乐的所有的这些描绘,它不是一个蒙太奇。它就是让你跟它不断地相应相应,相应的如果跟娑婆世界的力量持平以后,就可以跟娑婆来回转化。慢慢地敌过,就是这个力量大过我们娑婆世界的现前所用的心力,所投入的这个心状态的百分比占的多了以后,那你就可以往极乐世界走了,就是这儿还没有离,那儿就可以到了。

前面说的念佛三昧,无生法忍等等,皆是说到这个里面,就开始轻易地启动到极乐世界的这个机制,极乐世界的圣境,就跟我们的凡夫心力可以对接了,就在这上面是分水岭,第十二观,大家记住,这些以后就是我们对《观经》有些认知的时候,你大版块大版块的还是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的。

那么纵然前面的这些观法,十二观都是给大心的人,给超级善根福德的人,那一般的老百姓起不来怎么办?就开始下面的第十三种观法,叫劣应身观,就那么高的身形观不起来,那么庄严的依正,我们现在一下子铺不到那个面,那么开始怎么样呢?开始佛告诉你,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观一丈六的身像,跟我们差不多,一丈六也行,八尺也行,跟那会儿佛为了给谁讲法来,他个子矮,佛就显现的身高,只有三尺,他去给他讲法去,显现的只有三尺高的佛身。

就说明阿弥陀佛的这个色身可以随大随小,无碍变现。在这种情况下,这里释迦牟尼佛就体悟到我们末法时期的凡夫没办法这么样去观,就在这里给讲到什么呢?给一个第十三观,是格外的一观,叫劣身观,大家知道,佛不是有报身、法身上次给大家讲的,还有化身,化身里面他受用身里面有劣应身,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就是典型的一种劣应身。

什么叫做劣应?佛的身形是最庄严的,为了示现跟咱们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也凑到跟前,像同事摄,爱语摄,到跟前好跟你打成一片,才显现的跟我们的身高差不多,活了八十岁,同时也有生老病死,所以这叫做劣应身,这里就让我观阿弥陀佛的应身,劣身像。大家来看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告诉诸位,没有你的借口,佛他就面面俱到,这里开始你不好好修,我给你设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心一定能到,就是这个观法。

大家来看,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词若欲至心,为什么这里讲到这个词,添进来说至心,就是表示前面的十二种观法,有行者,比如说前面的十二种观法,观正报,观依报,等等这些,观不进去,修不起来,那怎么办呢?但是有的人他观不进去着急,求生西方的这个心更加的急切殷勤了,这就叫做若欲至心,你看佛多善解人意,他就知道说,你到十二观的时候你还没办法跟进佛语,那在这种情况下,又着急说想往生极乐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就先当在此舍圣观劣,暂且把那个殊胜的境界放到一边,观这个劣应身,观阿弥陀佛一丈六的金色身,这里特别讲到说,在池水上。

为什么在池水上?因为我们大家将来往生的必然是托这个莲池化身,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在池水上。如先所说这是讲的什么呢?就是讲到前面不是每一尊佛都讲到阿弥陀佛的身相无量的时候,就是说到这个佛的身相有多少嘛,这里虽然要观丈六的金像,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金像不是让我们完全就是素像一样,就是素斋的素,实际上面还有庄严,跟前面形容的一样。大家这个不要弄错了。

那为何这里讲到说先当观于一丈六像,讲到先呢?为什么说先?这里有几个次第。就是其中有一些观成就的再观这个,有一些观了一半的观不上去的,撂挑子了再观这个,还有一些还没有观,完全没有观成就的,还初步都没有迈出去的,还观这个,所以第十三观有这个妙用,什么意思?我给大家具体讲一下,观成就的,比如说前面的殊胜观一一成就了,可是大家不要忘了,为什么观大成就了,还要观小呢?就是阿弥陀佛度化众生接引的时候,接的根器不一样,有的要显现大身去接,有的只能显现的小身去接,因为他的福德,他的这个所信愿的水平,念佛的功夫只能显现的用丈六身去接。咱们娑婆世界大多数都是这种。其实。

所以这里就是说观大能,观小也要能,观小能,观大,大小无碍,使这个德位增长,殊胜也罢,劣身也罢,相互之间没有差别,随时可以隐现,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就是尽管你前十二观观成了,你在这里先,还要观这么一个观,这是其一,其二,随着前面的十二种观法,我们可能诸位也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就是这样想一下想一下,好像不错,但是再想再想,深入地想,就想不起来,跟不上去了,就撂了个半拉,半调子,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整合,就是修了一半,修没上去的时候,回过头来,先把那个搁置放在旁边,不是让舍,搁置放在旁边这个大的殊胜像,在此优先观这个丈六的金身佛像,先观成这个,再往那儿观,而且有个什么好处?就等于说观殊胜的十二种观法没观成,可是虽然他观了一半,他的心力比一般人要打开,再回头来观这个丈六的劣应身的时候,一定会比别人成就的快,这个大家也可以去试一下。所以在这里说优先观,先观一丈六像,这是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就等于说倒装了,这十二种观法从落日开始,他就一点都用不起来功,怎么也进不去,那没办法,好,你实在观不到了,那就说明你那个先修不起来,那就先不用观十二种观法,先来观这个一丈六像,先把一丈六像观好了,再说。哪怕观不好,凭这个一丈六像也可以往生,这就是前面十二种观法完全没有能力,这是第三个水平。这三种水平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说,先当观于一丈六像,那么这里的如先所说,乃至到这里讲到的必得成就,这段就是正面的在讲我们说凡夫的心量狭小,而这个佛证的这个圣量是非常宽广的,我们伫想没有一个,就是成不了一个体系,难成,但是不要忘了,阿弥陀佛叫四十八愿度众生。

在这里如果说有愿意,不能够以大的成就的,那么他就以小的来成就往生,这是假借弥陀的愿力而启动的这个信心,在此观这个丈六金身。特别是这里讲到,下面的,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这就是说平常我们但你自己想想,我们平常你看刚才的释迦牟尼佛,如果我们进来的时候,前面玄关上面供的好像是文殊菩萨,还是四臂观音,就是只要我们心里想想,在烦恼的时候,想想我自己供的本尊,不管什么材质的这种像,都能得无量的福,福气,何况我们观佛的真身,具足身相呢,这句话是做铺垫和补充,怕什么呢?就怕我们听到了一丈六的身相以后,生轻慢、小看心。

以为这可不是,前面讲了那么恢宏的境界,突然间退到丈六的金身,就觉得这管用吗?所以他就退一步又给大家讲,大家要知道,确实如此。观佛像,都得无量的福。为什么呢?听过一个词叫做百福庄严吗,有听过的没有,大家修菩提道,成佛,也常我们讲到说,三祇修六度,百劫种相好,相好庄严是怎么来的呢?种的呀,拿什么种?就是心地法门上,善法种子来种,为什么叫做百福庄严?如来的三十二相,就这三十二个相好,每一相好要有一百个福来庄严他,就是你一定要把这个数凑够了,这个相好才能显现。所以大家看,什么叫做百福?这里讲一个一般的通常的一个知识。

百福又叫百思,就是思想的思,我们起心动念的这个思,这一百个思怎么来的呢?十善道,这个都知道吧?十善道从这个杀生,一直到这个贪嗔痴邪见,十种业道里边,每一业道各有五思,五个思想,就是每一个业道我们在修它这个法的时候,一定会起五种心态,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每一业道各有五思。

你比如说,就比如说杀生来讲,杀生的五思是什么呢?第一个如果说修行人觉得杀生不好,他想离这个杀业,不再造这个杀业,这就叫做离杀思,思想的思,离杀思,就是离开杀生起了这么一个心态,这叫离杀思。第二个劝导思,它可以劝导一切人,不要造杀业,这是尽情的去劝别人,这是第二个心态。第三个赞美思,有别人还跟他同样的持不杀生业的时候,就会这个福德越来越大,不生病,这个没有横祸等等这些,那么这个时候呢?我们去赞美,就等于说叫做赞美思,用口业去赞美他的持这个不杀生业。

再一个随喜思,见别人不杀生心生随喜,他这么做,我亦如他一样做一样心生随喜。

第五个,回向思,自己不杀,看到别人不杀或者赞美别人不杀,劝导别人不杀等等随喜不杀的功德全部回向大家,都不要杀。

这五种思,在不杀业道里面,就具足了五种。那么每一业道,比如说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等等,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每一业道里面都会有这五思。如果说,比如说不偷盗的话,就是说离盗思,看见自己首先我不再去犯这个盗业了;劝一切人不要去盗,就叫劝导思;别人不偷了,你去赞美思;还看到人家行这个法随喜思,最后回向思,不盗业也有这五种福。那么十善业道,各有这五思就叫五十思,也叫做五十福,这个算得过来吧?每一善道都有这五种心态,那么这五种心态,每一道有五种,那么十种业道,不是有五十种嘛,这就是五十思,也叫五十福。

这五十福是,如果你慢慢这么修,是叫做修治身器,每天都修这十善业,用这五种心态去充满我们的八识心田的话,那么就会修治这个身器,开始慢慢向佛靠拢,身形色身,靠拢以后,最后还有一思,牵引着佛的这个殊胜相出来的时候,后面的五十思就让这个佛的三十二相呢,逐渐圆满,就是随形好都俱足。

所以这里叫做百福庄严,又叫百思庄严。大家想想,佛的一个相好、一个随形好,就这么修来的,十善业道里面念念都是赞叹、随喜,远离、回向,都这么修的!就三祇把这个菩提道业的成本赚够以后,光用一百劫的时间就修这个百福庄严相。所以我们现在看,当然人家佛相好,人家即不是整形也不是化妆,要知道是种这个殊胜的业力种子,所感的殊胜庄严果报。

那我们才这里,如果你了解这个背景性的知识才知道,为什么但想佛像?佛像是怎么来的呀?百福庄严来的,那你但想佛像的时候,连带他修的这个功德,你就把他又,就跟念佛一样执持过来,但想就是但修,就在全修了,所以这里讲到,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我们平常皈依的都是住持三宝,任何的泥塑,这个木雕、彩绘等等佛像,就观这些佛像告诉诸位,得无量福。就天天这样想,想你家里供的那尊,每天上香就是他,礼拜也是他,念念不离他,这就是功德,就是往生,百福庄严。

下面再来看,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这就是第十三观,那后面你看佛这里讲到的,我们讲这个阿弥陀佛,神通如意,变现自在.阿弥陀佛的神通如意是有两个层面,一个叫做如众生意,你看如果我们每个人随众生的心念,你修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说往生品位全凭持名之深浅呢?大家知道,我们念佛的功夫将来就决定佛来的是报身、化身,还是来的是大身、小身,就由我们念佛的功夫决定的。

那么这里讲到,你不要小看说,这观一个小的丈六金身就害怕,这段话还是一个铺垫,害怕我们起这个轻慢想,所以这里进行解释,为什么呢?就是阿弥陀佛的神通如意,随众生的心念,他可以示现大,示现小。

第二个是如弥陀的这个意,神通如意,如众生意,如弥陀意,他观到众生可以度,这个根器已经熟了,那么观到他马上应该往生了,在这个一念之中,没有前没有后,没有远没有近,身心同时可以一块出去,到许多地方接引,这就叫做神通如意。而且还每个往生者所受的利益不同,如众生意,如自己意,自己意还是随顺众生意,众生意就是可以求阿弥陀佛显现的这个,他的这个分身散影,永远都是相对接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理解说,不要以为是小的身形观一下,好像就比不上一样,能大能小。

如果说大菩萨或者他方国土人家是以大入,那咱们这本身国土就小,就一个地球,人的身形也小,这一米八就算高个子了,那么由这点来讲,我们就是应该以小入也无妨,不管大入小入,只要你一入,全是阿弥陀佛神通如意,变现自在的法界,你不要害怕,你以小身入,将来都能见大,他以大身入,也必须能够无碍地变小,否则就不叫做真实大。是这样来理解。

所以说不论大观小观,我们都跟弥陀的这个殊胜的这个身相是无碍同步的,不要怀疑,观小了,能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绝对可以!下面特别是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这里大家要明白一点,这里讲到的,刚才我们也给大家说了,所现的身形一定是真金之色,这个不能搞错。到时候如果你念也罢,观也罢,观的到时候来了个其他的颜色,或者花哨的,跟我们现在说彩塑的那些一样,不可以,一定是真金色,而且有圆光,有化佛,有宝莲,乃至观音菩萨大势菩萨,侍者一模一样,佛大身,菩萨也是大,佛小身,菩萨也是小。但是这个形状,这个所来的这个影像状态,一定要跟前面经文里面描绘的一模一样,不能有错。有错就不名这个第十三观修成,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要注意一下。

特别是这两位还讲到说,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怎么呢?众生但观首相,你只要观他的,就是你实在,这个弥陀中间的这个本尊观好了以后,很可能你心力顾及不到,那你就记住说,这边是观音菩萨,这边是大势至菩萨,能把他们的头,差不多从这上面的头能够分清楚,一个是天冠上是化佛,一个天冠上是宝瓶,能这里心里有数就可以了。明白这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就可以了,所以今天跟大家讲到这里,最后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

就是要跟大家说一下,最好其实我们现在能够修的,就观这个丈六身心,就观这个丈六身,当然观丈六身的时候,相对虽然是劣应身,你要把真身里面所有描绘的那个庄严殊胜,要给配套上,尽管不像那么境界广,但是一件也不能缺,就是麻雀虽小,五脏得俱全,你不要观一个素身,就是很简洁明快的一个素描一样就是,这样的话心力不够,尽管你高大广观不起来,可是那个每一个前面的微细的圆光怎么样,宝座怎么样,等等这些庄严你得观出来,这才叫做什么?叫做方便,是相对前面的正受而言,这叫做杂想观。

你看这里叫做是为杂想观,为什么叫杂想?前面能观大,这里能观小,这叫做杂想。再一个就是说,这是方便门,相对前面的正受,前面不是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那这里没办法了,就只能修一个,怎么讲?罪过地说就是影映版,影映版的能观起来,慢慢地从粗糙到微细,往进去入也行,是这样,所以称之为杂想观,因为有一些古来的大德把这个杂想给解释成什么?以杂乱的有染净相合的这个杂乱垢心来去修观,这个就不对了。因为大家想想执持名号还要讲究一心不乱呢,所以有的人错以为就是说,你反正以这种杂乱垢心,就是待观不待观的,就这么去观,这修不成的,不要把这个理解错了,杂想观不是这个意思。这里叫做名第十三观。

讲到这里,下面给大家就是做一个分享,因为今天我们的内容再不会往下讲了,做一个什么样的分享?就是说关于这个修观!修观是怎么样的呢?就是说如果你具备这个修观的习气、好乐,你自己试一试,你是执持名号自己念自己听相应,还是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把心系在西方相应,你先做一个实验,因为如果你觉得说,打坐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自己念自己听,完全能够都摄六根,状态很好,那也可以。那咱们就不用横生枝节了,如果说你这个状态修的比较浓的话。如果说你是一个也有一些修观,我劝大家最好能依观,为什么呢?有时候虽然讲都摄六根,我们的心管不住,像猴子似的,有时候就口念弥陀,心散乱,确实是如此。

那么最好就是给他心用一个境界,一个角度把他填满,给他摊派个活,你口念弥陀心散乱的时候,心就走了,不归你管了,那你要管住,你必须给他折腾他,让他有点事儿干,在这种情况下呢,就容易最好把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给他配上去。那么如果说我们最简洁,最次的根机来讲,就是光观一尊阿弥陀佛像,咱们也不算,说丈六有时候我们现在都观不起来了,一丈六的身高的话,一丈是十尺,那就十六尺,十六尺的话,是几米?五米多了是吧?咱们就按现代人来吧,与时俱进,就是我们观上大估摸一下,丈六的话,如果说相符,很可能其实是跟古人的身形高低差不多,应该是如此,那我们现在,如果按我们现在人的丈六算的话,你就不管怎么样,能观成比我们人魁梧一些也行,圆满一些就可以了。

你像我的话现在离不开我屋里挂的一张,就是那个红阿弥陀佛像,他比人略高一点,非常圆满,走哪儿我都必须,一旦有什么情况我就想他。但是就是这个像,你如果我们自己供了一副像,或者一尊像,你相应,那么你念阿弥陀佛刚开始你就设想着观他,这是一个初步的阶段,慢慢慢慢心里忆念得久而久之了以后,很可能是一个平面图,你要慢慢的怎么样?就是要给他观想的要让他三维起来,明白吗?就是哪怕西方一下子也找不着,西方三圣不可能同时,更不要说那些依正庄严,七宝池八功德水,先不管,就光说一朵宝莲上面托着这尊佛像,那么慢慢从平面的这个供的佛像,要把他立体起来,就像三维一样,在你的前方此处,或者如影随形在你下意识的西边,都可以。南无阿弥陀佛,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在那,这是第二个阶段。

那么这个阶段慢慢再久而久之熟了以后,就要开始灵动,灵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原来观的时候,肯定是一个直起来的一个身形,那他会有点僵,有点硬,你就想方设法让他的心跟他的身心柔软对接。比如说白毫相这种宛转,比如说这个眼睛的这个澄清相,乃至这个兜罗绵掌相,等等这些,你去观他的身形,越来越柔软。

净若无形,像这个四十八愿里面,净若无形,就是身形像虚空一样。不是像我们这样硬梆梆的这种有四大的这种组成。他既不能说完全是一个影像效果,但是,是有血有肉的一样,但是这种血肉又不是我们这的血肉之躯,这种陋劣的不净之身,慢慢地这样观,这是第三。观到第三的时候,再往深里转,就要开始进行表情对接了,当然这是我自己用的话,就是由他的佛像要来摄受你,要跟他沟通、交流,在你无助的时候他来给你安心,在你想造业的时候他来给你阻止、摄受。而且等你心地功夫,每天懈怠等等,他就始终是慈悲至极,就是微笑的,有威有德地照着你,这个时候就开始摄受力就生起了,那个时候就表情至少你能够一观历历在目,就是这样的,如对圣容,就在目前。这是到了第几了?第四个层面。

进入第五个时候,就练你的这个心力。早上讲《楞严经》我讲到观空,其实它是一组。因为我们有时候念着佛号观不起来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些粗重的烦恼乃至旁边的干扰的时候,马上心就会转,心转的时候有这个心就安不下来了,安不下怎么办?可以小小的先试一下观空遣相,我自己是这样的。就是马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现前的境界稍微给它破一下、遣一下,遣的把心安住在空性,清净了以后,再转头往极乐世界在那儿靠,这是一个方法。有时候确实观空比念佛的,如果我们信愿力还不满,那么这个时候观空性来得快,当下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马上就清凉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清凉片刻以后再把心转向西方,最佳的状态就是在我目前所到之处,最佳的状态是什么?只要你心一作意,不管何时、何地、何处,与人散心杂话也罢,包括在行进之中,或者是今天要做一个什么事情都不去用心,只要心念一提,皆真金色的阿弥陀佛,马上就是全方位立体活灵活现地,就阻隔掉我们的现前娑婆境界,能听得懂吧?就我们现在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马上就跟把它化掉了一样,挪移了一样,就这种力量直透过,就一尊非常庄严,威德悲德同时摄受你的阿弥陀佛影像马上出来,身形出不来,面庞一定要即刻出来,这就是我给大家能够分享的就这么点吧。

就是只要你特别是假如果夜深人静,或者你一个人盘腿坐的时候,你就是先要运筹帷幄,就想一下说阿弥陀佛,都是释迦牟尼佛,我释迦牟尼佛广长舌相说的真实不虚,极乐世界就在西方。那阿弥陀佛随时随地的来常至行人之所,你就相信他,就跟他对接,不断地就是头顶也罢,前方也罢,西方也罢,就不断地这样,只要这个心念一生起来的时候,这种穿透力一定要把我们现前的六根门头给刺破、给打通,然后直接西方圣境,就说那才是真实的境界,当下诸佛菩萨所行的境界,我这样往上相应,久而久之常这么练,随时随地的可以练,任何时刻都可以练,特别是烦恼生起来的时候,当然很难练,烦恼生起来的时候。那么你可以观一下空再往这靠。我不知道我这么讲,大家能听明白吗?这就是有时候我会这么做,只能跟大家汇报一下,因为我们毕竟已经讲到第十三观了。

那么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希望大家都再往上,当然能够更比这为殊胜。这就是十三种观法我们就是已经讲圆满了。那由于时间关系,下面要讲的从第十四观开始要讲三辈九品:上品、中品、下品里面又分了上、中、下生,一共有九类。这一段经文对于我们现在末法时期的人来说,是更加的重要和应机了。它里边描绘的简直就是说,基本上往生极乐世界真的是说不要求入定观想了,而是散心了,大概了解一下极乐世界的状况。而且是什么呢,在这个上边对断除烦恼、贪嗔痴的要求并不高,甚至几乎没有。只凭着什么呢,就我们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但以信佛因缘,乘佛愿力,基本上都在这个层面,所以三辈九品的内容,我们着实要认真、深入、长久地去学习。因为这里边的种种好处,如果你不到位的认知往往会影响我们的信愿之心。

所以这个呢,很可能要我们从下学期开始,就是秋后,我们来再讲这个大的篇章,为什么?因为我马上要放暑假了,放暑假的话,就是中间有一个多月的阻隔,下面我们还有两讲,两讲我是想发心到时候我们再共修一下,共修一下呢,我们等一下再说。

下面我想跟大家进行一个总结,就是既然我们讲到十三观,一直在讲这个观法,那我们就要吃透这个观法,再回过头来复习一下什么叫做观?我不知道你们心里中,一接触到这个字什么叫做观,有多复杂吗?还是他是一种高妙的一种,一定要端身怎么样的一种境界,我告诉诸位,这个观,其实就等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大家想,什么叫做观?我以前也跟大家讲过就叫心想事成,我告诉诸位,不管我们在娑婆染土,还是在极乐世界乃至他方十方三世所有一切国土一切众生,一切凡夫一切圣者,念念都在这个观字中存在生活运行,为什么这么讲?远的我们已经顾不了了,就就近而言就在我们这来讲,大家想想,你知道我们每一天太多了,不要说一年一辈子,每一天都太多了,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就太多了,就说每一念,可以说每一秒吧,这个可以商榷一下,每一秒你反观我们所起的心念,所造的影响,一念起一念成都是依托外境而起,有亲因有助缘,对吧?

那所有的我们心理活动,我们的身体活动,我们的语言活动,整个这些身口意,大家说能离得开观吗?能离得开吗?那怎么离不开?怎么个观法?我告诉各位,再精确一点就是从修行上,首先我们不是常说大家要受持五戒,对吧,说你一定要持五戒,为什么要持五戒?那假如我犯了五戒,比如说我去杀生,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说杀生的时候,你的心念是怎么样的?首先是一个超水平发挥,对吧,一般人平常绝不会去杀生,拿刀去噌的捅一下,下不了那手。那么那个时候业力翻腾牵引,你自己的心念难以自控,这个时候就会想方设法,拿刀子,下毒、勒,让他勒死,或者扔到井里,扔到海里,填到井里,让他死,大家想想一般人在起心动念造这个业的时候,跟平常的常态一样不一样?不一样。

所以他的果报也是要猛烈的多,要戒杀,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杀生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认准对象,拿起工具,令他致死,你想这一系列是不是观法啊?能离得开这跟我们本质上对着佛像观,你说有本质上有区别没有?

善恶上面是天壤之别,本质的原理一模一样,这就杀生啊。偷盗的时候,你把人家的东西不与而取拿走了,那么你在拿这个东西,你害怕被别人发现对吧?想方设法怎么样绕过,不留下痕迹,这种心猛烈不猛烈,猛烈啊!猛烈的时候,那么你把东西拿走,记住啊,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是心念,没有你我他了,这个色身是假的,过几十年就要灭了,不在这上面计较,只在我们心地的影像上去计较,怎么计较?你偷东西的时候想方设法把这个东西给没了,就是没了,如果你这辈子让人家没了,下辈子这个心念啊,他不是管不管你这辈子是你还是他,下辈子这个心念只管变现又一个生命的载体。

问题是我们把这个生命载体错认为是我,所以虽然假借着外境把人家的偷走,下辈子感得就是什么?在你的影像观法中显现的观法成就了,你的东西没了,我说的能明白吗?就是没有他没有自,你那会造业的时候只是你的心念中的影像,这个影像只会存这个东西没了,而且很猛烈的想方设法地没了,这就是下辈子盗业犯的多了,求不得,做什么什么败,做什么什么亡,什么也弄不到?为什么?盗业多啊!

这个大家能理解吧。这里面跟本质上我们观佛有区别吗?又是一种观法。那么再比如布施供养。为什么说有舍有得,说你供养钱布施供养,那么一定会回报就是你的福德资粮,你下辈子未来际你的修行资具具足呢。你想我们供养的时候啊,心对境,比如说对境三宝,或者老和尚,心生恭敬是不是?这个猛烈不猛烈啊,你们见了老和尚欢喜得,比如说五台山的梦参老和尚,跟给一个乞丐塞一块钱的心力一样吗?一样吗?猛烈啊,一头磕下去,感动,这个激动,赶紧全身心,完全没有一点点怨言的自愿供养,就是赶紧掏出来,生怕嫌少今天带的,这个业造下去,有一个对境,可是依照对的这个境,我供出去的,只造说我供、我给的影像,又把这个影像种下去。

那你感的回来的到时候就是说你境的影像,下一辈子一转生,你的这个影像再熟的时候,他才不管你是对谁的境,都是你自作自受。就所有的一切就往你这儿来了,这就是为什么一夜就暴富了,一不小心就发了,为什么?人家过去世有顿舍,有大舍,偏财就是过去有顿舍,就突然间有一个对境,比如说看到一个可怜的人,把心一横,算了,算了,给你吧,把自己很大一部分分给他。《锁麟囊》你们都听过吧,你看,那是不是现世的报啊,这不就是这么顿舍来的嘛,所以这个从始至终有没有离开观啊,包括我们去顶礼膜拜,拜山,觉得佛菩萨在上,我一拜拜下去,好像是拜佛菩萨,全是种的什么呢,自己将来名高位显的种子,所以你礼拜,你是为了出世,你不为出世下辈子就是你的地位很高,所有的人都来抬举你,成就你,听你说。这是不是观法成就了呢?

所以大家想一想,包括我们现在随喜赞叹人家这也是观法啊,大家活着每一天,你的生活过程中你就没有一念能离得开观法,那么我们现在观佛,观佛的时候为什么也让你心猛烈,求生这就叫愿力,真实的信心这就叫信心,真实的这个信力生起来,就是以此信愿的猛烈之心,信愿就是让我们造这个业猛烈,就等于说想偷人家的东西,想把他杀死,我们这会儿想怎么啊,想往生,想解脱,一样的力,这个力匹配上去,造下来以后,就是我们下辈子就是心如工画师,造的是什么呢,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谁往生,全是你往生,假借西方圣境,把自己可以说,乾坤大挪移到极乐依正之中。

那么讲到这里,你对这个心作心是的这个道理明白了没有?每一念都在心作,每一刹那都是心是,这就叫观。所以为什么大家想,我们这算极乐世界遨游记了,这也算观了一圈呀。你大老远的这么热的天,跑到这里来,这也算有信心的表达,愿力的参与,这都是力,这些力将来就要起现行。你看我过去老到处去讲经,到处去听别人讲经总有一股力。现在感的我讲经的时候,你们不是到时就来了嘛。这也是一样的。你要把这个明白透了之后,你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只想想佛,为什么,想佛就直接就成佛,就见了。这就叫《观无量寿佛经》。这就叫观,观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周遍法界。佛也在观,我们也在观,我们观的时候要成佛,佛观的时候要度众生,离不开观的。

所以希望大家能真正地把这个观吃透,这个观狭义的来讲我们观西方圣境,广义的来讲,我们念念都在观中,你可要把这个观诀窍要掌握好,你掌握不好,就观到下面去了。往下也是观,而且往下观修成就的多,往上观修成就的少。所以说大家呢,要把这个今天要了然于心,这就是前十三种观法。又要听、又要解,还要悟,还要行,一样都离不得,离开一样,全体掉队。所以大家希望这个好好地用功吧。

这十三观,特别是第十三观,我给大家刚才也讲了那么几个层面,依稀仿佛的大家试一试,看看有没有跟你对接。总归如果实在懈怠的时候,你就想佛一直在观着我们,犯业障就犯,犯了就让它过,然后继续再提起来。因为修行的过程,就是冲刺一会儿,累了歇一下,有时候貌似又退几步再往前走,就是这样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反正你总归想法设法吧,常觉得说阿弥陀佛慈悲不舍,看着我们,那么自己也要想想,我这辈子如果不能够解脱,将意味着什么?前半生是不是造了好多业,如果下辈子再轮回,就好成个天,那下下辈子怎么办呢,下辈子如果修了行了,这辈子还学了佛,福报还大。那一旦下辈子有时候福报大了,这辈子福报不够,看见福报大的人,心生向往,一不小心造了一个观法。那所有这辈子福报随着这个观法,下辈子就转成大福报人了,福报一大造业也多,下下辈子又堕下去了,又观成就了。观来观去观不出去,所以在这上面大家要多用就历缘对境,依照你所处的境界来提携自己。

你看我对这方面就是虽然修的不好,可能我就比较会提携,我每次如果说这段时间懈怠了、麻木了什么了,这个心地劲使不上,我就想说我不能这样,我这样再出去讲法的时候,我这不就成了骗子了嘛,那么多的人眼都看着,听着,我天天这么嘚吧嘚的在这儿光说,完了回去自己心上一点都没有感觉,这不是骗人家吗?那当骗子自己还是法师,每天这搭着衣穿着,这不该做啊。人总得有点廉耻之心吧,就靠这些,这最实在了,就点点就靠这些提,没有人真的能帮得了咱们,佛菩萨帮也是看着我们自己得走。这些就得自己走,佛菩萨天天他是怎么加被你呢,这呵护你、爱护你,旁边给你管着你,尽量这样。但是走,永远他不能替你走。所以大家从这几点要注意一下。

因为今天还有一点时间就,这么想起来了说几句,总归这两种观法其实在整个十三种(观)里边来说,其实是画龙点睛之笔。今天这才叫点睛之笔,前面的都属于画龙。特别是在我们此方国土里面很难观起来。那么再要说的就是说,下面还有两次法,我希望大家来,或者能叫更多的人来,我们做两次共修,就是把净土的五经共读一遍,共修一遍,读一遍这个《观经》、《无量寿经》、《弥陀经》还有《圆通章》、《行愿品》,分两次把它读一遍,这两次完了以后,我们就正式放假了。因为害怕说给大家讲了半吊子了,中间把血脉割断了,那么索性就放到下一期新开学的时候,我们开始再讲这个三辈九品,这里边的内容是更为的微细和层次感强。

再就还有一点说的是,从讲法来讲,下两次的我们在做共修,从讲经来讲呢,下一个月,就是开学以后,我们是从九月,九月几号是周日呢?九月五号是吧,九月六号,九月六号是我们福慧慈缘周日下午三点开始讲法的第一次课程,大家记住,这个先给大家说到,可以相互通知,九月六号下午三点,就是《观无量寿经》继续再续前缘,讲这个三辈九品。那么下两次我就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因为修从来都比学更重要,真正地体现,我们能不能坐在这儿,安安心心地把这个经文这么过一遍,大家一起诵。原来我想着说敲木鱼,此前敲了两次木鱼,像《无量寿经》又长,大家有点跟不上。

所以下面呢,我们自己可以先把它熟悉熟悉,就我们一起来读,读的时候呢,大家要掌握个平稳节奏,你比如说这里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一般的经文,你比如我们常讲的《楞严经》,它有一个什么呢,四字一组,如果你习惯了这个,会容易换气,比较容易一些,你比如说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

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等等这些多一字,少一字没关系,就以四字为一组为根本,这样的话,比如说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如果我们通常读的话说,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但是如果你以四字节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这就很省力,节奏感又强,大家回去自己去练一下。

下一周我们还是这个时间,请大家如约而至,我们来共修种这个极乐世界的殊胜种子。今天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

0:00 / 0:00
观无量寿佛经1
观无量寿佛经2
观无量寿佛经3
观无量寿佛经4
观无量寿佛经5
观无量寿佛经6
观无量寿佛经7
观无量寿佛经8
观无量寿佛经9
观无量寿佛经10
观无量寿佛经11
观无量寿佛经12
观无量寿佛经13
观无量寿佛经14
观无量寿佛经15
观无量寿佛经1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在哪里与存在的根据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

人们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

普通人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佛和众生都是...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危难时才显现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开悟后,每天都在溪边摇橹过渡,然后有...

妙莲法师:想当法师先念佛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

人不成功有五个原因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那就请看看以下五点...

【佛教词典】德用

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婺州(浙江金华县)人,俗姓戴。...

【佛教词典】结界

梵语 sīmā-bandha,或 bandhaya-sīman(音译畔陀也...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学佛应重视威仪的训练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

坎坷命运如何才能得到改变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人都想平平安安...

缘是我们多生多劫积累而来的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

你供养地藏菩萨像,出入都有护法神护你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

偷来的享受

宇宙间各类的众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有富贵...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

四十八大愿——(第27愿)万物悉皆殊特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